仅剩5天过年,谈这个话题似乎不太合适。
可是,好几位读者表示想看,不妨就来聊一聊吧。
先声明一下,此分享属于个人经验,不一定适合每个人,请不要盲目套用。
其次,心怀感恩、不要对抗。
原生家庭伤害之治愈,是需要时间慢慢沉淀和消化的。
💕💕💕
1、曾经很爱很爱到她,到后来怕她恨她。
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农村, 父亲勤快而沉默,母亲能干但强势。
八岁前的记忆,大多是模糊的快乐和单纯,河边摸鱼、山上摘果子,贫穷没有留下任何印记。
但1994年的春天,家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我的哥哥自杀了。
从那起,天空变成了灰色,家里的气氛压抑到让人难以喘息。
我却稚嫩而又倔强地一夜长大,做饭、洗衣服、扫地、喂鸡...,考第一名。
妈妈非但不为所动,还变得越发不可理喻,简单说就是整日一脸愁容,一点就炸。
不管是在外人那里遇到了不愉快,还是面对生活重担的压力,统统都发泄在家人身上。
这个对象主要是我和我爸。
怪我的理由:没看好弟弟、没让着弟弟、没眼力架、不像个女孩子、不够勤快、不如某某某懂事...
怪爸爸的理由:不替她教育我、不会为人处事、没有本事、给不了她好的生活...
当时,我只道她是命太苦。
所以,更加努力,想着我考上大学,赚更多钱,就会变好。
可以这么说,三十五之前,我人生最大的梦想是达到妈妈的满意,让她获得幸福。
始终没有半份改善。
一个学期两张奖状,年年都是三好学生,寒暑假包揽家里所有家务、像半个母亲一样包容弟弟、上学期间省吃俭用,到后面费用自理、报喜不报忧,一天打三份工,结婚了年年回去,家里大小事帮着处理,承担几乎所有的开支...
二十几年了,我听到的话永远是:
你就不能怎样...
你知道我为了你付出了...
你有一件事听我的吗...
你和你弟弟一样,都只想气死我...
我白养你了...
我当初就该把你绑起来不让去那么远...
早知道你这样,我当初还不如掐死你...
伴随着长达几个小时的细数和责骂。
某一天的深夜,在她又一次发泄过后,我涌起些许恨意。
和小时候那种带着爱意的害怕不一样, 我不想继续讨好了。
而是,想逃离。
💕💕💕
2、做了三十多年乖乖女,我开始叛逆。
说来也是迟钝。
直到父亲去世,我才发现,在妈妈的眼里,我只是个工具人。
是别人家的媳妇,是她可以搜刮的对象,是弟弟的好帮手,是她老无所依后的退路。
承认这一点,真的蛮难的。
但事实摆在眼前,不容许我自欺欺人。
只要需要花钱或者耽误时间的事情她统统找我,只要有一块钱的利益和半点好处的事情她一股脑塞给弟弟。
我生女儿,跟她求爷爷 告奶奶地商量,来了13天,生弟弟,我13号剖腹产她9号离开...
就连父亲的葬礼,我跑前跑后花钱张罗,到最后她还要安排我再拿一笔钱给弟弟。
曾经,我圣母般地以为,假如我也变得不懂事,她是会死的。
因为,她说只有我贴心,我只有我愿意听她诉苦,只有她真正关心她。
可是,她并不那么爱我。
反复确认过这件事后,我硬下心来,成为了一个中年叛逆的孩子。
她喊我回家,我衡量一下并不是只有我才能处理就痛快地拒绝。
她告诉我谁谁谁家女儿多孝顺多听话,我不往心里去。
她跟我说弟弟又怎么靠不住时,我听听不接话。
她打来电话不方便接,我会立刻挂掉。
她想要去哪里旅游,我提意该弟弟陪她去了。
......
当然,这样不受控制是要付出代价的。
那就是,一夜一夜地打电话过来。
只要接,就是两个套路,一火冒三丈地用天底下最难听最伤我心的话骂我,二声情并茂地哭诉她的绝望闹着要死给我看。
实不相瞒,大约有两年的时间吧,一看到是「妈妈」来电,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恐惧、排斥、难过、抑郁、心疼、窒息....
一边深怕会伤害她失去她,一边又因为多次的暴击浑身上下无力到发抖。
在传统儒家文化和孝道的影响下,我度过一段异常难熬的时光。
💕💕💕
3、生二宝后,慢慢理解了母亲。
忍耐--失望--生气--挣扎--更加坚定。
当一个乖乖女,叛逆之后,心更凉了。
因为,我拿出了一百万分的勇气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换来的是她下一次把它加入到素材中的变本加厉。
所以,我彻底地死心,选择了与她断联。
电话拉黑、微信删除、换号码打不接,唯一的联系是通过弟弟确认她身体健康。
跟母亲关系的缓解,是23年3月她骨折用表妹的手机打来电话。
她说:我摔伤了,你能回来一趟吗?
一句话,我看到了她的脆弱无助和小心翼翼。
那个之前,不可一世地喊着让我去死的强悍妇人,正在褪下「母亲」这个壳,变成一个需要子女照顾的孩子。
其次,就是随着「小满」的长大,我发现,自己的敏感和讨好型人格,有一大半是来自基因。
是我的出厂设置决定了我更容易吸收到妈妈的情绪。
倘若换一个人抚养我,给予我更多的爱,或许能让我更自信一点。
但我的母亲,她坚强、不认输、强势的人生观也给了我不一样的力量和勇气。
或许这就是人生,父母、婚姻、子女都是成长的契机和过程。
我的妈妈,她确实比普通人的命运还要多舛一些,第一任丈夫意外去世,大儿子自杀,三次骨折,陪我爸爸从一穷二白到富足有余。
种种这些在她的心中酝酿了太多怨气和苦闷。
再加上,作为家里最三个出生的女儿,她自己的童年没有收到来自外公外婆半点的温暖和关怀。
让她不懂爱,尤其不懂如何爱一个女儿。
这其中有时代的桎梏、有家庭伤害的代际遗传,也有个人的局限。
💕💕💕
4、 断联二年后,我们总算可以好好说话了。
我读了书,来到了大城市,见到了更多更好的家庭模式。
认识了原生家庭带给我的痛苦与烦恼。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有资格审判和怪罪我的妈妈。
因为,学习的意义是包容,是原谅,是帮助自己。
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爱自己的孩子,更加平静地面对妈妈。
所以,我现在把心态放得很平。
不怨恨她的偏心,不期盼她的认可与肯定,也不大包大揽,为母亲的情绪和命运过度负责。
用一句话来形容,现阶段我对妈妈的感情,一半是感恩,一半是算了。
感恩她的生养之恩,我和弟弟只差一岁,又在那样的年代,要顺利地把我们养大,他们已经拼尽全力了。
感恩她支持我读书,村子里和我一样大的孩子,很多初中读书就辍学了,为了支撑我的学费,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是母亲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家。
感恩她同意我到大城市闯荡,那么多婶子劝她别让跑这么远会飞的,她都选择了放手和坚持。
想必她也是经过了无数次的挣扎和纠结,也真的如她所说怕我离开再也回去,怕我婚后不幸福没法立刻支援...
而那些伤害,算了吧。
虽不能重来,虽没有道歉,但我已经足够强大,可以不翻,不在意,不执着。
大抵是状态的改变吧,现在我和母亲的关系越来越和谐。
有事说事,不藏着掖着。
不开心的过去,双方都尽量回避。
亲戚家陈谷子烂芝麻的事,不想听转移话题。
电话挂断,她也不再夺命call。
互相关心对方的身体和生活。
最最重要的,不再想要对方有任何改变,不说教,不啰嗦,不跟别人家比。
从前,那些惯用的pua话术,我一句不信她也极少讲起。
聊天内容变得十分随意,大部份时间就像是一个老朋友吧。
我很庆幸也很幸福,我们现在可以如此这样好好说话。
💕💕💕
假设,你也背负着原生家庭的影响,和父母的关系紧张又痛苦,我建议:
同理心父母心路历程,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适当展示自己的脆弱和无奈,不要表现得很强大。
不要一直做包子,问题不讲出来,别人就不知道就不会被解决。
( 学学魔法满屋中的米拉贝,哪怕被骂被罚也敢于说出错的人是外婆,姐姐不想嫁人,舅舅因为她离开家...只要说出来,哪怕对方不承认不反思,至少自己表达了,都给关系的改变增加了一块砖 )
多读书,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去发现父母这个行为的历史由来和局限,打开更多治愈自己的方式。
所有的亲子关系最终都指向分离,如果现阶段有严重的创伤障碍,先物理隔离一段时间。
放弃获得他们的认可、肯定、和歉意,人只要有所求就会被控制被调动情绪被束缚。
努力赚钱,然后好好爱自己,当我们本具自足,外界的爱都只是锦上添花,以往的伤害都是浮云和提醒。
之前的这篇文章 都有写,需要的朋友可以点开看看。
如同青春期对父母的反抗,与「有病」的母亲绝交或许也是必经之路。
在分离中,走向独立,治愈自己;
也在独立中,逐步和解,保持亲密。
这不是一个容易的课题,但自己的父母,只能自己解决。
关于南汐:
一位生活在上海的草根妈妈, 家有两娃安宝和小满, 每天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经验反思; 终 身 成长,持续更新。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