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何亦阳
编辑 | 龚 正
十几年前,内地客南下香港爆买奶粉。十几年后,港人蜂拥北上深圳过购物周末。激烈的时代变迁,从深港两地的人口流向开始。
过去一年,日均北上港人的数量达到赴港内地游客数量的两倍。出去的多,进来的少,香港从酒店、商超到街头零售,直接感受到了生意越来越不好做。
撇开两地汇率对在哪购物的短期影响,香港这一国际文旅消费大市,接下来要怎么走,成为港府新的挑战。
#01
北上消费,已成为港人生活习惯
去年12月,住在元朗的港人陈小姐成了周末北上大军的一员。
沿着港人之间口耳相传的周末购物迁徙路线,陈小姐和男友的惯常安排是,过了深圳福田口岸的海关之后,只需 坐两站地铁,就能到达福田区最大的商圈之一 ——A-avenue卓悦中心。这里西餐厅、中餐厅,奶茶店鳞次栉比,最近一年每到周末都会被北上港人塞爆。
图 | 卓悦中心的繁体字介绍相反, 陈小姐如果从元朗要去港岛市区,要一个小时,深圳明显近水楼台先得月。
在卓悦中心随意选择一处食肆饱腹之后,陈小姐一行会来到商场对面写字楼——兆邦基金融大厦6楼的一处古法按摩店。这里是他们北上放松的秘密花园。每间房间都配有一个投影仪,客人可以一边按摩,一边挑一部大片观赏。
小奢的服务体验,对应的却是颇具性价比的价格。
陈小姐和男友一般会做两个小时的按摩和足疗,每人消费298元人民币。「 如果是在香港做按摩,大概要花费400-500港币一个人。 在深圳不仅便宜, 而且比在香港更舒服 。」陈小姐对这家店很满意。
在这间按摩店工作的技师戴姐向【真故研究室】表示,店里大概百分之八十的客人都是香港过来的,周末最多。其中既有香港人,也有一些在香港读书的内地学生。
「没有香港人,我们就没饭吃了。」 戴姐开玩笑说。
与陈小姐不同,港人邓小姐中意的是深圳的采耳。 「在香港采耳大概要300多港币,但是深圳只要100多人民币。 」
邓小姐说,「我们来深圳以餐饮、美容方面的消费为主,主要看重这里的服务态度和质量,已经取代了很多原本在香港的花销。 」
在港人日常消费的背后,有一个货币背景是, 在过去一年里,人民币贬值,而港元强劲,使得港币在内地的购买力上升。这意味着深圳本就更低的消费,对于港人来说更加划算。
对于消费者的喜好度流动,市场总是高度敏锐。 只要稍微在邓小姐常出没的写字楼逛一逛,就知道它更像是生活服务总集成。
这样风格的写字楼,在深圳的福田、罗湖还有不少。它们的一个共同特色是除了按摩店,还集齐了一众美甲、美睫、采耳、理发等服务类店铺,很多都瞄准的是港人北上消费的风口。像陈小姐光顾的按摩店,就是去年9月开业。
港人也对这些地盘越来越熟悉,生客或许会被各种大厦名字迷惑,但熟悉的港人会告诉你,这里面都 「别有洞天」。
除了体验型消费外,商品型消费店家也吹上了港人北上的东风。 深业上城一家眼镜店的销售员 向【真故研究室】说 ,在周末,港人的消费基本占到店里一半。
深圳领展中心城有眼镜店经理在2月接受【香港01】访谈时则表示,「店内有三分之一业绩由港人贡献,平均每副售价逾2000多元。」
图 | 一个周末的中午12点,港人北上过关,很多人晚上11点会过关回港
距离近,只是港人愿意北上的一个因素,即使远一点,港人也愿意来。
距离香港更远的开市客,在近几个月成为港人北上消费的一个「旅游景点」。很多对香港零售业态还不太熟悉的内地朋友会惊讶:香港没有山姆和开市客么?是的,还没有。
促成港人到店消费意愿的,不仅有仓储会员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 还有决定人们行为模式的一个核心关键——价格差。
香港本地的超市比内地贵很多,尤其是肉食和蔬菜。福田山姆9个装的牛角包,平均一个只卖4元;而在香港的西饼店里,一个至少都要卖10元左右。
为了便利港人消费,山姆和开市客都开通了从口岸直达的接驳线路。只需要最多 100港币 ,港人便可以从尖沙咀、沙田、旺角等地直达两家超市。
而一些有商业敏锐度的香港巴士公司和旅行社还推出「北上超市扫货一日游」。据说也是一天100块不到的价格,可以去深圳东莞两个城市转一圈、还送山姆会员年卡。
千千万万的港人个体,构成了口岸人员移动庞大数据中的一颗微粒。
自2023年2月疫情和缓、内地与香港通关以来,港人北上越来越多。 据香港入境处统计,去年香港居民约有5300万人次北上,其中四分之三是经由港深口岸出境。其中,去年下半年,港人经港深口岸北上的人数逐月递增,从6月的408万增长至12月的668万人次,增幅63.7%。
问题也来了,北上的香港人多了,留在本港的消费就少了,毕竟口袋只有一个,精力也有限。
#02
内地客少了,香港小老板叹生意不好做
深圳福田区的商场里回荡着的是港式粤语,而在香港坚尼地城摆摊的本地商贩,却左等不到足够多的内地游客,右也等不到足够多的本地市民。
港人罗老板在香港经营一家服装零售店,主要是从韩国批发成衣,然后在本地零售。
自去年下半年起,港府纷纷在坚尼地城、湾仔等地开展夜缤纷系列活动,希望通过夜市这样的安排,刺激本地消费。
罗老板在去年10月参加过三次夜缤纷活动,但是销量并不好。本来很多业者以为,坚尼地城因一个拍照角度在小红书一炮走红,应该能赚到一波内地游客的钱,但事实并不如此。
图 | 坚尼地城罗老板记得,这三次活动大概赚了2000港币。「这点利润太少了。」她说。
她当时的分析是:「现在本地人都出去消费,又没有足够的游客进来,所以通关之后,生意反而没有之前好做了。」
而就在前不久的2月25日,罗老板在接受【真故研究室】回访时表示,消费流失的情况要甚至比去年还要更加严重,现在的生意更加难做。
消费链条末端的感受,也反映在了官方统计上。受本地消费流失的影响,自通关以来,香港零售业的恢复并不顺利。 据香港统计处数据,2023年香港零售业总销售额约为4067亿港 币,较2022年提升16%,但较2018年和2019年分别降低16%和9%。
反映家庭日常花销的超市卖场也感受到了逆风。 香港统计显示,2023年超级市场的销售额不升反降六个百分点,这被认为与北上采购的趋势有直接的联系。
「香港生意靠旅游,如 果想要提振本地消费,最好的办法还是吸引更多的游客进来消费。 」这是罗老板的观点,但也说到了一个问题点上——那就是来港的内地游客减少了。
其实港人北上消费不是一夜之间才有的。在疫情之前,很多港人就已经习惯周末北上。但当时本地零售业者并没有像如今这般愁钱赚的焦虑,原因是源源不断的南下内地游客,总能为本地消费带来强劲的活力。
而现在最大的变化是,以前充当消费活力角色的内地游客减少了。
据香港旅游发展局统计, 自2023年2月恢复通关,每日约有 8万 人次内地游客访港。而在疫情前的2018年和2019年,这一数字约为 14万 和 12万 ,也就是仅恢复至疫情前不足七成的水平。与之相对,港人每日北上约16万人次。
人不但变少,还变抠了—— 表现在旅游上,也就是消费降级。
香港旅游联业工会联会理事长梁芳远在接受国际媒体采访时,把原因更多归类为「旅游方式的变化」。他表示, 随着内地Citywalk、特种兵旅游的兴起,內地旅客到港旅遊的模式从购物为主转向深度游。
这一点,国际物业顾问仲量联行在2023年10月发布的市场报告中也指出过,访港内地游客的消费习惯已经改变,购物比例减少,本地社区旅游及饮食的比例增加。
很多常去香港旅游的人可能体验已比较深,10几年前那种内地客来到港岛土豪式大采买的购物游方式,几乎已经不再时兴。
相反, 现在最流行的到港旅游方式,是去探索更本地化、更接近港岛市民日常的美食和文化,寻找有趣的打卡点。
旅游方式变化的背后,也有经济环境对人们花钱欲望的影响。所谓特种兵,也就是少花钱,节约式旅游。这种观念,首当其冲的是在香港过夜的人变少了。
根据香港旅游网的数据, 去年内地过夜游客约为1200万人次,较2018年足足下降了超过700万人次。若按照比较常见的一夜酒店700港币计算,酒店行业消失的就是49亿港币过夜费,这还只是起步。
时下的小红书上,仍有许多博主还在推陈出新po出一日往返香港的穷游攻略,备受欢迎。为了省下住宿费,还有人甚至选择去机场候机大厅,麦当劳,避暑中心等地过夜。
#03
港府的举措
香港零售业面临的挑战,已经引发本地的强烈关注。
港澳经济发展研究人员荀动说:「北上消费对于香港零售业的冲击,不仅是已经发生的,也是正在发生的,这是一次大考。」
在接受TVB新闻采访时,香港零售管理协会执行总监 罗振邦 指出,零售业的复苏仍不全面,高息环境、港元强势、人民币贬值等因素是香港零售业无法控制的。
在罗看来,两地汇率变化,影响着香港市民的购买力,这对港人是北上还是留港消费有影响。
过去一年,人民币贬值趋势显现。2023年9月, 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 跌至1比7.3415,为十六年以来最低点。全年的平均汇率为1比7.0747,人民币比上年贬值4.5%。
2024年1月,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同比下降0.8%,这代表内地物价持续下降。
与此同时,美元的强势带动港元受益。2023年,港元与人民币的平均汇率为1比0.9040,比上年升值超过2.5%。
换言之,人民币贬值、内地物价下跌,使得港元在内地的购买力变强,这被一些经济观察者们认为是过去一年香港本地消费流失的核心缘由。
罗振邦认为, 因宏观挑战持续,今年上半年零售销售额可能转跌,有个位数甚至两位数的跌幅。 只有当港元强势、人民币贬值等相关因素转变,香港零售业的营商环境才有改善。
那么,转变何时会来?
今年2月,在 路透社 面向百余位经济学家的一项调查中显示,经济学家普遍预测美联储将于今年6月降息。
如果美联储降息, 会促使投资者将资金从美国转移至其他市场,从而导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这可能会导致港币在内地的购买力下降,会降低一点北上消费欲望。
普华永道则 在2月8日发布【2024年香港零售业展望】,预计今年第二季度人民币将升值,导致香港与内地的物价差异减小。因此普华永道认为,今年下半年香港零售业的复苏将会更为顺利。
不过,研究人员荀动也指出, 香港零售业不能只是空等人民币升值。 他说:「如果消费流失的趋势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零售业持续受创,会有公司裁员,甚至倒闭。零售业不一定能承受住这种持续的冲击。」
针对目前局面,港府从去年起加快推出相关举措,提振本地消费。
去年11月,香港特首李家超接受港媒采访时表示,虽然每周末有二十多万港人北上消费, 但是仍有七百多万市民留港,关键是要思考如何吸引留港市民的消费。
像前文提到的港府推出的「香港夜缤纷」一系列夜间活动,就是其中一项,意在吸引市民外出消费。小吃摊、杂货摊、音乐艺术表演,内地城市重视的「夜间经济」,也在香港找到了对标。
图 | 香港特区政府首页上的「香港夜缤纷」此外, 「 盛事经济」 也是港府推出的提振零售的另一重头。其内核是, 港府希望争取更多大型赛事和演出落户香港,从而给本地经济提供活力 。
据港府披露,2024年,香港单在上半年就安排了超过80项盛事,包括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迈阿密国际访港,大年初一初二的烟花汇演,还有高尔夫巡回赛,香港国际七人橄榄球等。
在港府公布的2024-25财政预算中,还增拨10.95亿港元以开展维港烟花、无人机表演等相关活动。
此外,香港的旅游业也在谋求 向深度文化游的方向转型。 特首2023年施政报告指出,为了提振旅游业,香港将资助深度和特色主题旅游项目,发展邮轮旅游,建设新的文化旅游区等。
当然,这些措施的愿景都面临着种种挑战。比如万众期待的迈阿密国际访港,就因为梅西事件泼了一盆冷水。 政策的效果如何,还待实际和市民的共同检验。
#04
摩拳擦掌,筹备「钱进特区」的深圳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以前是内地客大包小包买爆香港,现在换港人大包小包、穿洞洞鞋走遍深圳。
对于港人北上,深圳摆出的架势,似乎更愿意把这个化作城市机遇,来吸引更多的港人「钱进特区」。
在居民收入总盘子中, 一河之隔的深港两地,当一地的钱减少100亿,另一地的钱就可能增多100亿。这笔账聪明人都会算。
比如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据香港出入境数据显示,自除夕至初八,有超过260万人次港人北上,其中很多港人是冲着深圳的年夜饭而北上。
而据港媒【星岛日报】 2月4日 报道,深圳的餐厅在除夕夜一桌难求,其中福田口岸附近的一家海鲜餐厅,预 订 年夜饭的香港游客较去年多了几乎一倍。 与之相反,多间香港本地餐厅向该报表示,客人数量和消费力都大不如前。
现在,究竟有多少香港钱,被深圳赚走了呢?
据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统计, 2023年港人在深圳的非现金消费总额超过8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70%;总消费笔数超过3500万笔,同比增长约220%。
面对香港这样一个现金奶牛,在如今的深圳,靠近福田、罗湖口岸的主要商圈周边,通过点评软件不难发现,这些地方正涌现出一批强烈面向港人口袋的服务业态。
深圳市政府也顺水推舟。自去年下半年起,陆续出台了各种便利港人来深消费的政策。
202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推动「外卡内绑」服务,允许境外人员通过微信支付直接绑定Visa、Master等境外银行卡,直接使用港元在深圳消费。
同年9月,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针对港人消费发布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不仅包括提升罗湖、福田两大口岸区域的商圈经济,还涉及为港澳游客发放消费券,推动港澳游客在深消费向医疗美容等多业态延伸,开通口岸接驳线路等。
对内地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来说,父母去港抢奶粉,似乎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港人来深,于他们已经变得稀松平常,理所当然。
换一个立场,越来越多的深圳小伙伴去香港,都有一个疑问,香港还有啥是深圳买不到的呢?
- END-
如果您有线索或想要讨论更多,
欢迎在后台输入关键词「 读者群 」,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