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豕白蹢: 中国古代家猪的考古研究】 限时特惠包邮 ¥ 68.8 ( 原价¥128 ), 2024年6月13日活动结束。
吕鹏博士给我送来他著写的【有豕白蹢:中国古代家猪的考古研究】这本书的文稿,希望我给这本书写一个序,我欣然应承。
这本书从起源、技术、用途和习俗等四个维度全景展示猪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思路和方法上尝试打通考古学和历史学的学科壁垒,揭示家猪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我认为这本书的看点有四:
第一,这是一个关于中国家猪起源和早期发展的故事。本书在系统介绍如何应用动物考古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家猪研究的基础上,阐释了中国先民独立驯化和饲养家猪的历史。距今 1 万年前,中国先民最先驯化的家养动物是狗,农业开始萌芽;到了距今 9000 年前,以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为代表的华北地区的史前先民成功地驯化了野猪,或因肉食之需,或为宴飨( xiǎng )之用,或成祭祀之牲 —— 中国家猪驯化的起源之路各有特色;原始农业助推了家猪饲养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为本的思想由来已久;家猪迅速在中国境内扩张了版图,并随着人群的流动和迁徙向东亚、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扩散,中国家猪在世界家猪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第二,这是一个关于中国家猪饲养技术史的故事。家猪饲养技术是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之一,具有深远的世界性影响,放养与圈养、阉割和选育、饲料及选用等技术手段造就了中国当今的家猪品种。中国家猪饲养技术在仰韶文化时期产生了第一次变革,圈养和阉割技术出现,各地以农作物副产品喂养猪的行为趋于成熟,技术进步推动了家猪品种的南北分化。借助于考古、文献和科技考古研究成果,本书展示了历朝历代养猪技术的进步,并指出这是中国家猪饲养业发展的幕后推手。
第三,这是一个关于家猪资源利用史的故事。猪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猪肉是肉食来源,猪粪可以肥田,猪皮和猪鬃有着广泛的实用价值,此外,猪还可以在医药领域大显身手。家猪是一座移动的肉食库,中国古代的 「 肉食者 」 与 「 素食者 」 不仅是一种饮食理念,更是横亘在人们面前的阶层和地位的鸿沟,猪肉在时间洪流之中几经兴衰,终于在当今成为中国人的国民肉食。 「 六畜猪为首 」 ,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毛主席就高瞻远瞩地指出猪在肉食来源、以肥养田、油料生产、制革工业、毛纺工业、化学工业和出口物资等方面能够发挥的重要 作用。当我们穿越时空,看到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历史细节(如:中国猪鬃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贡献)和时代讯息(如: 2022 年全球首例猪心脏移植人类手术)时,我们用任何语言去称赞猪为人类所做出的贡献都不为过。
第四,这是一个关于猪如何融入中国文化血脉的故事。猪具有更为深远的仪式性用途和文化内涵,它是祭牲和祭器,是礼制的标志,是龙的原型和十二生肖之一,是家庭富足的象征,是艺术创造的源泉。美术考古与动物考古属于不同的研究方向,他尝试通过动物考古的视野去解读猪形文物,借此解读人类饲养和利用家猪的史实以及人类的精神和艺术诉求。
总之,在吕鹏看来,动物考古不仅仅是研究方法上的将今论古,更有研究意义上的以古鉴今。为学之道,当为当今时代发声,面对诸如保护 「 猪芯片 」 、如何化解养殖业的环境污染等时代命题,人类可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中国先民形成的变废为宝的饲料开发、废物循环的养殖模式、关爱式的饲养管理等体现了高超的畜牧养殖智慧,本书对家猪的饲养技术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体现了作者对中国畜牧遗产进行活态传承的理念。
读完这本关于家猪的专著,获益匪浅。里面提到的起源、技术、用途和习俗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价值和意义,值得认真思考。由家猪这个家养动物我还想到了其他的家养动物,比如六畜中的其他五畜:牛、羊、马、鸡、狗等。围绕这些主要的家养动物,我们同样可以用研究家猪的思路和方法开展同类的研究。具体研究的对象不同,那些动物实际发挥的作用不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跟古人的关系不同,通过认真的研究,一定可以围绕这些家养动物分别讲述丰富多彩的故事。另外,除六畜之外,还有骆驼、驴等,除哺乳纲和鸟纲之外,还有鱼纲。真正要把这些都做好的话,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巨大的。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刻苦钻研,奋力前行。
袁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
图书为硬壳精装, 32 开本,内页采用纯质纸,纸质柔和,不易造成视觉疲劳。适读年龄 18 岁 + 。
版式:阿北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