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职场

起诉莫言,真是一笔好生意

2024-03-07职场

你当然可以起诉莫言,

但你没有权利代表我,

所以请从你的起诉里减去我的1元钱。

01

最近十来天,

互联网上最让我震惊的事件,

当属「起诉莫言」了。

02

就是有一个年轻博主,

从莫言的文学作品里,

挑出一些对话,

挑出一些描写,

挑出一些例子,

然后牵强附会上纲上线,

说莫言侮辱先烈、侮辱领袖、美化侵华日军,

觉得莫言就是「汉奸」,

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所以他起诉了莫言,

请求法院判令下架莫言的书籍,

请求法院判令莫言向全国人民道歉,

请求法院判令赔偿每一位中国人1元钱。

03

这位博主起诉莫言不可怕,

可怕的是,

竟然有相当多的人成了他的拥趸,

觉得莫言是汉奸,

觉得莫言是恨国党,

支持「判令下架莫言的书籍」

支持「判令莫言向全国人民道歉」。

04

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

【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

莫言获奖具有多重意义,

一方面拉近了中国文学和世界各国读者之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拉近了诺贝尔文学奖和中国文学界的距离,

莫言获诺奖使中国当代文学走入世界。

05

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

新华社发表了一篇长文,

名字叫【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以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魄走向世界】。

这篇文章,

至今还挂在中央人民政府网上:

「2012年10月11日,

北京时间19时,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这个夜晚,

属于中国作家,属于中国文学,属于中国。」

06

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

文化部写信祝贺:

「莫言同志以卓著的文学创作成果,

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这是值得我们中国作家、艺术家自豪的事。」

07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

还多次被当成「中国名片」,

跟随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交流。

08

这样一个被国家认可的作家,

现在竟然被批成了「汉奸」,

你说荒唐不荒唐?

关于这位博主的起诉,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的答复说得很到位:

「作为一部虚构的小说作品,

不能用纪实报告文学的眼光去看待,

小说所讲述的故事,

也不能当作现实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去对待。

长篇小说是一个整体,

小说中人物有成长过程和认识过程,

人物语言和部分描写,

是为小说塑造人物所需要的,

只能代表该人物在特点历史环境中的立场和观点,

并不代表作家本人的立场和观点。

只有把一部长篇小说当作一个整体,

才能判断作家本人的思想倾向;

对作品任何断章取义的理解,

都容易造成对整部作品本身和作家本人的误读。

因此,

信访人所反映的【红高粱家族】一书的这些问题,

属于断章取义和误读,不存在导向问题。」

09

这样去起诉莫言能赢吗?

当然不能。

我想这一点,

这位博主心里也跟明镜似的。

但他为什么还要起诉莫言,并闹得全国皆知?

因为这实在是一笔好生意。

因为不管法院接不接起诉,

不管这个起诉是输还是赢,

他的目的都已经达到了,

收获了很多很多的流量。

他发起这波闹剧,

盯着的就是互联网上的那些极端民粹,

他想吸引这群人成为自己的粉丝,

然后美美地收割韭菜。

这种方式收获的粉丝,

都是洗过的,

「质量」非常地高,

博主说啥就是啥,

其他人越反对博主,

他们就越支持博主,

所以这群粉丝,

特别适合用来搞筹款、搞赞赏、搞带货、搞收费阅读。

起诉莫言真是一笔绝妙的生意。

10

我为什么要谈论这个话题呢?

因为最近这两年,

用类似手段收割韭菜的模式,

开始在各大平台兴起,

并且越来越嚣张越来越拙劣。

【浙江日报】前几天还专门批评了这种现象:

「近几年,有这样一个现象:

有些人经常在互联网上打着‘爱国’的旗号,

发一些爽文和短视频,

然而其真实目的根本不是抒发爱国之情,

而是通过‘碰瓷’爱国主义,

博人眼球、赚取流量,

把‘爱国’当作一桩生意在做……

他们动不动就给对方贴上‘立场有问题’‘你不是中国人’‘你不爱国’等标签,

搞道德绑架那一套,

从而占据话语主动权,

这一招似乎屡试不爽。」

11

其实绝大多数网民,

都很反感这样的脏流量,

但都沉默着,

很少站出来大声反对。

为什么沉默或者很少站出来反对?

因为怕惹祸上身。

因为这些博主举着「爱国」的大旗,

我若为他批判的人说话,

就会被扣上「你立场有问题」「你不爱国」的帽子,

这帽子太大了,

实在是承受不起。

12

心理学者李松蔚说过一段话:

「网暴常常给人造成错觉,

它的实力对比过于悬殊,

‘全世界’在围攻一个人,

让人觉得任何支持都微不足道,

甚至会引火上身。

那么我们就保持沉默吧……

但很多时候,

你并不真的是一个人,

你的对面也并非‘全世界’。

无论暴力的声音多么嘈杂,

那些沉默的声音都与你同在,

他们才是这世界的大多数。

不发声的永远比发声的多 。」

13

为什么那些极端的煽动者,

看起来总是那么人多势众、声势浩大?

学者刘瑜说得一针见血:

极端的声音未必更有市场,

它只是更有战斗力。

因为声音越极端就越清晰、越有激情,

很容易形成观念的同伴群体,

而一旦形成群体,

哪怕是非正式组织的群体,

只要他们形成一拥而上的集体行动态势,

其力量就是几何基数增长的。

10个相互配合、并肩作战的人,

力量可能足以压倒100个、1000个一盘散沙的人。

所以极化是危险的,

因为他们可以四两拨千斤,

绑架整个社会。」

确实是这么回事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温和而理性的人一定是多数,

只是极端的声音太吵,

蒙蔽了温和而理性的声音。

14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稿子呢?

我就是想发出呼吁:

温和而理性的人们,

不要再沉默了,

我们要勇敢地站出来抱团,

勇敢发出自己反对的声音,

不要把世界拱手让给那群搬弄是非的人,

不要把世界拱手让给那群唯利是图的人,

不要把世界拱手让给那群撕裂社会的人,

如果我们退缩,

任由这群蛆虫滋生,

那么这个世界,

很快就会被这群蛆虫占据,

而终有一天,

我们将退无可退。

15

讲一个不是很恰当的寓言。

农夫买了一个捕鼠器,

准备用来扑杀老鼠,

老鼠看到后,

惊恐地对其他动物说:

「房子里有一个捕鼠器。」

鸡听了嘴一撇:「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猪听了很淡定:「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牛听了无所谓:「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老鼠超级郁闷,但无可奈何。

有一天晚上,

捕鼠器夹住了猎物,

农夫太太听到响动后赶紧去查看,

由于光线很暗,

她没注意捕鼠器夹住的是条毒蛇,

结果手臂被咬了,

农夫赶紧将妻子送医治疗。

为了妻子,

农夫宰了鸡,炖鸡汤给她喝,

但太太仍没好转。

为了喂饱来照顾他太太的邻居,

农民又宰了猪。

半个月后,太太病情恶化过世,

许多人来参加葬礼,

于是农夫又宰了牛,款待亲友。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

我们生活在一个团体或者社会中,

大家都是命运共同体,

所有人的利益都盘根交错,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所以我们不能事事都当沉默者,

很多时候,

帮助别人其实就帮助自己。

16

同济大学张生教授,

写了一篇【为莫言一辩】:

「这些年来,因为恐惧,

特别是出于对政治正确的恐惧,

我们失去了很多。

我们失去了说真话的勇气,

对明知道不对的事不对的人也掉头他顾,

以显示自己的‘世事洞明’或者‘清高’。

我们委曲求全,

以为这样可以苟活于世,

但是,

也许下一个飞来横祸,

可能就会落到你的头上。」

所以我们不能再退缩了,

要勇敢地站出来发出反对的声音,

不要把世界让给那群搬弄是非的人,

不要把世界让给那群唯利是图的人,

不要把世界让给那群撕裂社会的人,

只有我们奋力发声奋力抵制,

这个世界才不会被垃圾人所占据。

17

喜欢一句哲言:

「你希望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就选择去做什么样的事情。」

从这个意义上讲,

现在我们捍卫莫言,

其实就是捍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