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职场

曾国藩:辞职是门技术活

2024-03-06职场

员工为什么辞职?曾国藩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求之不竭其诚。 意思是老板招人要有诚意。招揽人才更要屈身。如果让员工受委屈了,他自然会离开。

二是遇之不优其理。 意思是对人才没有礼遇,老板给员工的待遇要符合他的身份和段位。如果给予和付出不匹配,那是很危险的。因为他的心不安,他随时都处在一种骑驴找马的状态,所以跳槽也是理所当然。

三是用之不尽其才。 管理就是用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曾国藩用耳音好的人去做探子、间谍。这种人趴在地上听一下,就知道远处有多少人,有多少马队。用耳朵背的和聋子,去当炮手,这种人听不见炮声,所以根本不害怕。如果不能善用员工的优点,那么他们一样会跳槽。

但曾国藩辞职,却是别有一番苦衷。

在各个朝代 各种组织, 人才的选拔和任用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动荡时期,指挥下的人才数量已经成为最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这通常是决定大局成败的重要因素

曾国藩是一个文臣,但他有本事,一个外行人愣是做成了连内行人没有做成的事业。

他帮清王朝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挽救了大清王朝,立下了不世之功。在当时成了一个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一位大英雄。但树大招风,湘军这股势力大到已经可以左右清朝的生死存亡。

如何有艺术的辞职(急流勇退),就成了曾国藩遇到的一大难题

执行董事辞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需要把各方的利益再一次平衡。下属跟着出生入死,好不容易熬到了封妻荫子的时候,你说要辞职?曾国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无权无势的在藉侍郎了。有了要退出官场的想法,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找好接班人。这是他能全身而退的关键点,一个朝庭和湘系人马都认可的接棒者。

李鸿章就成了平衡各种关系的关键棋子。曾国藩将多年培养的李鸿章安排成了一省巡府,并让李鸿章组建了淮军。李鸿章一则可以顶上来,保护住留在官场的湘系原有人马;而手里的淮军,则可以帮朝廷稳定局面。

通过全盘考虑,照顾到了各利益,最后出现了皆大欢喜的结果,没有出现各方利益团体间的剧烈冲突,非常难得。

面对功高震主被猜忌的局面, 曾国藩用诚、浑、退三字诀,成功先软着陆后隐退,完美的完成了辞职大计。

1、遇强则诚,将心比心。

2、面对危机,对内感化忠王李秀成,李秀成上书说明实情,对外打点各路,搅浑水,把不利的事情压下去。

3、 六不心法碾压左宗棠,顺利交接湘军掌门和接班人。

之后又 接下「剿捻」的高难度工作,由此借机辞去一切军务之职。

1、用拖字决:以无力承担剿捻重任为由,请朝庭收回成命。几次往复,并在朝庭坚决不许的前提下,谋到了调度用人的便利,将淮军和李鸿章引入剿捻工作中。

2、赶紧找替手:培养李鸿章进入工作状态,为李鸿章训练人马,为自己的脱身准备好了接班人。以保证自己接下的工作可以由李鸿章完成。

3、给接班人定好方向:为李鸿章的成长挡住朝庭的压力,并且将自己的对敌政策全部贯彻执行下去。

李鸿章做为曾国藩的学生和接班人,不负所望,完成了剿捻任务,成功封候,曾国藩也完成了权力交接,平安回到京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逻辑和立场,不能每次守着立场讲死道理,只有就事论事,从事情本身去看,找双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案才是解决之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