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生活

真正能成事的人,靠的不是能力,不是人脉,而是……

2024-06-19生活

文 | 卡卡 · 主播 | 童颜

来源 | 帆书樊登讲书

(ID:readingclub_btfx)

你发现了吗?

生活中大部分人总是这样:

按父母做的去做,按老师教的去走,跟随本性娱乐,去逛街、刷视频……

偶尔间歇性振作,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却又在「想变好」和「想偷懒」之间拉锯。

知道读书很好,但是没读几天,就读不下去;

知道跑步很好,但是买完装备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太多太多人,习惯了这种被动的状态:被动学习、被动工作、被动生存……

【认知驱动】的作者周岭却说:

「成事,是最高级的成长。」

他认为: 主动做成一件事」可以列为人生的一项目标去执行。

因为只有做成一件事,你才有可能做成第二件、第三件事……

否则人生只能在「做」与「放弃」之间徘徊。

人生是由一件件完成的事堆积而成,人生信念也是在事情完成后的成就感中凝结而生。

主动思考,是「成事」的起点

想要做成一件事,首先应该想清楚「我想做什么」。

周岭认为,「做一件事」的定义是,这个事应当是在没有外力的要求下,自发地做一件事,并让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这是一项自发的长远目标。

但,大多数人却不愿思考「我要做什么」,因为思考很累。

人会本能地避开「思考」这件痛苦的事,而是随波逐流做选择。

就像【认知驱动】说的:

「人们喜欢上来就一头扎进具体事情的细节里,喜欢在饱和的行动中感动自己。

但对事情本身的思考却避之不及。」

「想」与「做」的时间配比严重失调,而大多数人对此毫不在意。

想要主动做成一件事,就要首先改变这种「想少做多」的认知模式,主动去思考自己想做的是什么。

周岭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写出了100多篇深度文章,并且出版两本书。

期间还养成了「早起、冥想、阅读、写作、跑步」的习惯。

但曾经的他其实是一个懒散、懈怠的人,是36岁的觉醒改变了他,让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是:

觉醒自己,唤醒他人。

而也正是这个目标,带领他自发地走出舒适区,去尝试新的挑战。

主动去思考「自己想做什么」,这是「做成一件事」的起点。

身份建设,是「成事」的内在力量

身份建设的背后是「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关乎人生定位的信念问题。

詹姆斯·克利尔在【掌控习惯】一书中写道:

「人的行为改变可分为身份、过程、结果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努力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盯着「结果」的人,会给自己设定完成任务,最终为了做而做,不了了之;

盯着「过程」的人会思考自己行为的意义,但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去坚持;

盯着「身份」的人,主动思考自己在这件事背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以读书为例,盯着「身份」层面的人,会思考通过阅读,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最终,他得出自我暗示:

「我就是要成为以书为伴,追求新知、乐于探索的人。」

而事实上,只有极少数人会看到「身份」这个层面。

【认知驱动】说:

「那些能明确自己身份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

他们肯花时间进行心理建设,能从上而下或从里而外地改变自己。」

周岭的朋友,作者「剽悍一只猫」,经常对自己说:

「我是个干大事的人。」

不仅如此,刚毕业的时候,为了提醒自己做事大度,「猫」就在房间挂上「气度」两字;


在焦虑的时候,为了提醒自己专注当下,他又挂了「今天」两字在墙壁上;

在还没有富裕的时候,为了先让自己像个富人,他的办公室挂着一副字:「我们很贵」。

他说,这是用富人的心态、富人的思维在武装自己。

其实,这就是「身份建设」,从潜意识上去改造自己。

拿破仑说:

「所谓信念,就是根据自我暗示,在潜在意识中被宣布或反复指点所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

如果连你都认为自己是平庸之辈,那你的内心很难强大起来,更无法让别人相信你。

【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高中弃学,却对写作有着强大的身份建设。

年龄尚小时,她就认为,写作是她能做好的事情,且唯一。

即使没有读大学,没有好的教育,但是在李娟心中,她很早就认定了:

「我是一个写作者,我为写作而生。」

这个念头她从小就根深蒂固,并且坚信自己可以。

潜意识的力量是巨大的,善用之,则是成长的推力。

主动进行身份建设,是「做成一件事」的内在力量。

三点技法,实现「成事」

如果说「我要做什么」,「我是什么样的人「的认知思维是做事的心法,那么「我该怎么做」就是做事的技法。

周岭2017年开始兼职写作,他并非专业出身,也非天赋异禀。

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是因为他获得「做成一件事「的技法。

简单来说,就是这三点:

1、敢于假设

敢于假设,就是在困难之际,直视模糊,敢于面对不确定性,做出能力范围内最大程度的「假设」。

假设,是一切进步的开始;

而现实,是一切成果的评判师。

周岭在给女儿辅导作文时,不会直接帮她,而是让她先说出一个自己认为的答案,或是口述一下作文的大致想法。

他鼓励女儿:

「没关系,哪怕能说出一个词也行,不管怎么样,你得先有一个自己的答案。」

渐渐地,这种办法帮助女儿找到思路,凭借极少的外力完成了任务。

这就是「先假设」的魅力,无论怎么样,先假设一个答案,不在于对错。

学习是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先有一个「想法」,去尝试,然后等待现实评判。

2、降低期待

过多期待只会带来焦虑,降低期待则是让自己丢掉精神包袱。

允许自己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允许自己在开始时的进步是缓慢的。

周岭在学习三阶魔方时,学到魔方达人的「高级公式」:在30秒内还原魔方,很酷。

但太难了,共有119条公式。

学习到第三四天时,他已经沮丧想要放弃了。

这时,他想起刚学习走路的小外甥,蹒跚不稳,突然意识到:

虽然慢,但他终会学会的,不是吗?

于是,他按下急躁,反问自己:

为什么不允许自己反复失败呢?

为什么不能给自己多点时间呢?

对「做成一件事情」的结果要学会降低期待,因为这个过程在初期必然是非常缓慢的。

但只要持续练习,就会越来越强,实现突破。

3、「七年即一生」

在书中,周岭提出了一个「七年即一生」的概念。

漫画【11辈子】说:

「一个人精通一项技能大约需要7年时间,而很多人一辈子通常只学一项技能。」

如果以7年为一个周期来看,从今天开始转变,7年后,你就将收获全新的自己,不一样的人生。

工作也好、成长也罢,看懂「7年周期」,也就告别了焦虑,不再急于求成。

不要在过早的时候就误判结局,试着给自己的人生多一点时间。


周岭在【认知觉醒】中提出了改变人生的底层认知。

又继而推出【认知驱动】,提出改变人生的技法, 它是一本堪称经典的「方法论手册」。

它告诉我们:成事,是最顶级的成长。

人生,是一场成长的旅行,旅行路上没有白走的路,白看的风景。

不在「想」和「做」之间徘徊,不在「要」或「不要」中犹豫,在自己心力范围内去主动做成一件事。

那些流过的汗,那些熬过的夜,都将反哺于我们。

点个 在看 ,跟各位书友共勉。

作者:卡卡。来源:帆书 樊登讲书 (ID:readingclub_btfx),上帆书,听懂好书! 有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