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文娱

又一个天才女演员,火出了圈

2024-05-19文娱

这些年,台娱许多女演员频频转型。

从70代的贾静雯、 林心如 ,到80代的林依晨……

都先后出演了风格不同、形象各异的妈妈型角色,而且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好评。

最近,又有一位80后女演员成功转型。

她就是曾经许多人的初恋女神, 陈意涵

而她所带来的「妈妈」角色,更加炸裂。

又疯又「恶」,又美又生猛。

不过,虽然她在形象与表演上都突破极大。

但整部影片最受关注的,却 是另一个 天才女演员

最近, 这部电影终于上线。

鱼叔今天就来说说这部母女表现都很炸的新片——

【小晓】

本片的两位女演员,都提名了去年金马奖。

陈意涵提名了最佳女配角,不过最后遗憾未得奖。

但她得到了另一个重要奖项:第5届台湾影评人协会奖的影后。

令人惊喜的是, 12岁的 林品彤 凭借这部电影,成为金马奖史上 最年轻的影后

此前,台湾金马奖影后的最年轻获得者一直是【天浴】中17岁的李小璐。

直到去年,才被刷新。

不少人在看了此片后,被林品彤的表演震撼。

儿童影后影帝一直都有。

早在1994年, 4岁 的薇朵儿·希维索,凭借【小孤星】拿到了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

去年的柏林电影节也颁出了史上最年轻的最佳主角奖——

9岁 的西班牙小演员,索菲亚·奥特罗。

还有不能不提的戛纳最年轻影帝,14岁得奖的柳乐优弥。

这些孩子虽然年纪尚小,但在电影中的表现着实不一般。

那林品彤的天才之处在哪里呢?

她饰演的角色不一般——

过动症儿童

过动症,又称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ADHD)

这种病的表现为,比起同龄人,他们维持专注的时间不长且容易分心。

对于他人来说, 这样的孩子是非常 头疼的存在。

小晓 (林品彤饰) 的老师与同学就深有体会。

上课的时候,小晓要么总是在大声玩游戏,要么就是无意识地晃动椅子制造噪音。

犯错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小晓也是一刻都停不下来。

过分翻动图书,不停转动椅子。

去年鱼叔和大家推荐的日本电影【这里是亚美子】中的亚美子也是过动症儿童。

饰演亚美子的11岁小演员大泽一菜,也因此被提名日本每日电影奖评选的最佳新人女演员。

不过,比起亚美子躁动的表现。

小晓更多展现出的是,过动症儿童具有 攻击性 的一面。

不少研究者表明, 过动症儿童常发生冲动行为,其实是他们对外界不安的一种应激表现。

无需多说,小晓的不正常必定会引起他人的敌意。

她在学校里是同学霸凌的对象。

面对这种情况,小晓的选择是反击。

推搡、尖叫、拿笔尖刺向他人...

除此之外,小晓面对自己不能理解不能处理的感情也会有应激的表现。

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她的妈妈 薇芳 (陈意涵饰)

因为常年要处理小晓带来的一系列麻烦,薇芳已经疲惫不堪。

她不仅放弃了钢琴老师的工作,以便全身心照顾小晓,还要面对其他家长的排挤与质问。

薇芳一直试图与小晓沟通。

只是,对于小晓而言,她无法处理这种感情。

每次在学校出了问题,小晓内心其实存在愧疚感的。

但面对妈妈,她不知道该如何表现,于是就会尖叫,咆哮,拒绝沟通。

另外,对于妈妈放弃工作来照顾她, 同样有愧疚感,也 同样 不知该 如何 表达。

不断听到妈妈的抱怨,又不知如何处理内在的情感。

小晓开始通过搅烂面前的蛋糕,来一同搅烂自己内心过载的情绪。

但在薇芳看来,这又只是一种病发的表现。

小晓就像一个随时会引爆的炸弹,将 薇芳的生活被炸得一片废墟。

必须要说,林品彤对于过动症儿童的演绎的确厉害。

不仅仅体现在她的肢体反应,还有复杂的情绪流动。

其实,整部电影的故事开始于一场「 捉奸 」。

受人排斥的小晓,一直很孤单。

但班主任老师 保罗 (刘俊谦饰) 却能走进小晓的内心。

不在意小晓的与众不同,被人当成一个「怪物」,而是拿出最大的包容与爱护心。

再加上保罗年轻帅气的外表,也 让小晓这个初入青春期的女孩产生亲近之意。

只是没想到,保罗却和自己的妈妈有着不正当关系。

某天放学,小晓看到保罗和薇芳举止亲密。

于是她就叫了计程车跟踪二人。

在楼下等待的时候,小晓不停用头撞击着车窗,透过玻璃与雨幕直勾勾盯着紧闭的公寓大门。

虽然比平常躁动的模样看起来平静不少,但小晓的身上直白地传出一种「背刺感」。

小晓最终还是发「疯」了。

不同于同龄孩子撞破这样的丑闻会下意识逃避或惊慌。

小晓直接上门「捉奸」。

而小晓的「疯」,也将另一个「疯女人」拉入观众视野。

那就是薇芳。

陈意涵演绎的薇芳,是一个 不完美却又很生猛 的母亲形象。

薇芳并非单身母亲。

只是因为丈夫在国外工作而独自带小晓而已。

但她从不觉得与保罗出轨有什么不对。

小晓「捉奸」上门,薇芳丝毫不在意。

躲什么躲?有什么好躲的?

之后,干脆堂而皇之让保罗住进自己的家中。

带着小晓组成了临时的一家三口。

不过即便如此, 薇芳也会吃小晓与保罗的醋。

游泳时,保罗和小晓玩得兴奋,薇芳在一边闷闷不乐。

撞见二人扭在一起兴奋打闹,她也会感到不悦。

事后不停询问小晓刚才在开心什么。

还说着,很少看到女儿和自己在一起这么开心。

这种嫉妒,透露出一丝暧昧的感觉。

面对小晓的问题,薇芳也「不讲理」。

对内,她从不掩盖自己对小晓的不耐与厌烦。

不要说发自母爱的关怀,她甚至会「以暴制暴」。

小晓犯错被停课三天在家,于是她想要玩上三天三夜。

薇芳不但不劝说女儿这样不好,反而陪着她闹。

小晓困了想要睡觉,她一巴掌把女儿拍醒勒令其不许睡觉。

你以为你是谁啊?

为什么全世界都要这样陪你玩啊?

对外,她又无条件站女儿。

哪怕小晓是伤害人的那一方。

群组有必要讲成这么夸张吗?

她现在是杀了人,还是怎样。

可有时候,薇芳还是会做得有些过。

在小晓病情变严重出现肢体应激反应的情况下,带着她出席亲师会, 让小晓直面其他家长的控诉。

好似完全不在乎,女儿会因此出现更加过激的行为与更深的心理伤害。

如此一个不完美但极其生动的母亲形象,确实在华语电影里不多见。

不正常的女儿,又「疯」又「恶」的妈妈。

这是一个充满了扭曲感的故事。

而且,保罗这个男性角色看起来也是一个突兀的存在。

他和薇芳的关系没有开始的前因,只有纠缠的现在进行时。

对待小晓过于「圣母」的态度,以及在女性家长中游刃有余的模样都让他看起来一股假假的「塑料味儿」。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就会发现:

保罗其实并非一个具体的男性,而是小晓与薇芳内心伤痛与渴望的投射。

实际上,扭曲的母女关系正是本片最核心的主题,也是最大的亮点。

有关心理疾病群体的过往作品,基本上都会产生一个共情其中一方的视角。

但本片却通过「黑化」母女双方的形象,并借由保罗这一角色来客观探讨造成这对母女困境的原因。

首先, 在薇芳和小晓的世界中,几乎只存在冷漠与自私的他者

小晓的同学自不必说。

孩子的恶意完全可以来自没有缘由的地方。

他们仅仅是知道小晓有病,就可以夸大一切不堪的想象丢向她。

说她臭,说她是猪。

打她、嘲笑她,好像都是理所应当。

小晓就像她喜欢的那只学校养的猫头鹰,被关在笼子里任人欺负无法逃脱。

而薇芳呢?

虽然看起来她丝毫不在乎女儿,但实际上她为女儿做得一点也不少。

只是,不见好的情况以及家长们一棍子打死的态度,让她越来越麻木疲惫。

就像让小晓被停课的那件事情。

所有人都只看到是小晓推搡了同学。

却不知道这个同学在外面霸凌欺负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孩子。

小晓只是想要对方不要再欺负他人。

当然,小晓的行为过激不对。

但从来没有一个人想要多走一步去试图理解小晓为何如此。

而是将所有的怒气与怨恨,通通砸在母女二人的身上。

只有保罗,以善良、包容对待她们。

其次, 男性的缺失,让母女二人的生活也十分不正常。

对于薇芳而言。

丈夫常年不在家,无论是家庭支持还是女性需求都得不到满足。

保罗的存在,弥补了薇芳的这些缺失。

对于小晓而言,保罗也是填补父爱的存在。

最后, 在这个各种追求「正常」的社会中,薇芳与小晓始终是异类。

无论如何,因为小晓的特殊,上面所言一切困境是她们无法逃脱的现实。

就像保罗,无论如何偏爱她们, 最终还是在不伦关系的暴露之后, 选择 离开。

生活,对于小晓与薇芳而言,就是一道无解的难题。

电影最后,小晓在暴风雨中,将象征母女二人欲求的保罗关进鸟笼中。

好似要挣脱生活带给她们的不公。

但在风平浪静后,一切又回到什么都没有改变的模样。

这对母女,只能再次回到日复一日相互纠缠、相互折磨的生活中。

仔细想想。

即便没有过动症这一特殊因素存在。

不少女性在生活中 也同样面临着无谓的恶意与挑衅。

对于她们而言,那些藏在生活各个角落中的「日常」带来的痛苦与窒息,并不 比小晓母女二人的不正常少。

但她们只能如同小晓与薇芳一样。

自我和解,自我压抑,然后继续走下去......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助理编辑:旺达的托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