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旅行

古之巨匠与现代「魔法修复师」:一场关于青铜器的时空对话|非遗新体验

2024-04-18旅行

今年春天,全新开馆的上海博物馆东馆成为沪上文旅场馆的「顶流」。作为上海博物馆东馆的开馆大展, 「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中。

此次「星耀中国」展览上,首次展出的「金面具笄发青铜人头像」,以一抹璀璨夺目的金光,让观众一窥古蜀文明的辉煌与璀璨。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尊人头像曾经残破不堪,经过了上海博物馆文物修复团队的精心修复后,才得以重现其原有的庄严与神秘。

在这些千年遗珍的背后,观众还可以 直观地感受到青铜器修复技艺的神奇「魔力」。 这项传统的修复技艺,承载着文物修复师们对美的执着追求和对历史的崇高敬意,每一件文物的复原,都是一场历史与现代的时空对话。

2015年,「上海青铜器修复技艺」被列入第五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单位为上海博物馆。

修复师在四川省考古研究院修复三星堆文物

修复师参与三星堆最新出土文物的清理与修复

青铜器,是以铜为主要原料,通过铸造工艺制成的器皿和器具。 青铜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出现在约公元前2000年,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和秦汉,历近15个世纪。 尤其是在商周时期, 中国的青铜器铸造工艺更是达到鼎盛,工艺精湛、种类繁多,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青铜器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涉及当时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斗转星移,随着时间的流逝,青铜器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外观样貌,唯有通过特殊的修复工艺,才能使其恢复往日的光彩。

青铜交龙纹鑑修复前后对比

青铜器修复作为一种传统技艺,起源于清朝,伴随着金石学的兴起而不断发展,成为文物保护和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门技艺由清宫作坊传人张泰恩传承下来,经其弟子王德山、王荣达等人的发展,1958年,由王荣达带入上海博物馆并逐渐发扬光大,此后影响力不断扩大,辐射范围覆盖了江南地区以及山西、陕西、四川、河南、湖北、湖南、西藏等多个省市, 如今已形成集焊接、补缺、刻纹、铸造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体系。

根据上海博物馆馆藏青铜重器西周大克鼎

复制的高6.6米、重达16吨的中国最大青铜鼎

青铜器修复技艺步骤繁多,主要包括制定方案、清洗、除锈、拆分、矫形、焊接、补缺、刻纹、翻模、铸造、打磨及外观处理等12道工序, 修复师需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操作,从而确保每件受损的青铜器都能尽最大可能地恢复其原貌。

图1:商晚期乳钉纹方鼎(修复前后对比)

图2: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墓青铜禁组(修复前后对比)

其中除锈、矫形、刻纹、做色等环节是正确、逼真还原青铜器本来面貌的重中之重。 需要修复师在具备高超的修复技艺之外,对青铜器的形制、纹饰、锈色等细节有足够的理解。

激光清洗技术在青铜器修复中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创新的修复材料和修复工具也不断涌现, 这些新兴技术与传统技法的不断融合,使得青铜器修复的技艺更为科学化,也使得修复过程更加高效。

将3D扫描技术运用于传统文物修复

AR技术在出土青铜文物中的应用

文物是连通古今的桥梁,修复师则是在文物、历史与观众之间搭建沟通桥梁的承造者。 正是 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以及秉承对历史和文物的崇高敬意,细致严谨地完成修复工作,才让许多破败的文物重现昔日的风貌。

青铜器修复技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承载着古代工匠的智慧,更体现了现代人对历史的敬意和追求完美的精神。 在学术领域,这一技术更对青铜器的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 能够帮助学者解读文物背后的历史信息,从而深化人们对古代文明的理解与认识。

上博师徒两代修复人在上博镇馆之宝大克鼎与大盂鼎前合影

在艺术层面上,修复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需要高度模仿和创造出与原件质感、纹饰相匹配的部分。同时, 青铜器修复技艺还具有实用价值,能够有效控制有害锈蚀,延长青铜器的寿命,提升文物的保护价值。 通过这门工艺,每件被修复的青铜器都能以最佳状态呈现给世人,既保存了历史的痕迹,又展示了时光流转下的传统文化魅力。

如果您也被这绝妙的青铜器修复技艺所吸引,也想了解文物修复背后的故事, 一定不要错过 本周六将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内举办的「青铜器修复技艺」的重磅讲座!

讲座特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传承人、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张珮琛,分享参与三星堆新出土文物保护修复的宝贵经历和丰富心得。 这不仅是一场关于青铜器修复技艺的分享,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和文化探 索之旅,期待与您共同探寻那些被时光雕琢的文物故事!

活动主题

「沉睡三千年 一醒惊天下」

——三星堆出土青铜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活动时间

4月20日(星期六)下午1:30

活动地点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3楼报告厅

预约方式

详见「上海市群众艺术馆」

「上海非遗」公众号

名额有限,约满为止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资料: 上海非遗

编辑:刘义

推/荐/阅/读

公布

特别声明

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片或文字,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权利人联系授权及稿酬事宜。热忱欢迎权利人与编辑部联系署名授权、稿酬等事项。

推文内容信息供参考,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

邮箱:[email protected],微信号:shwhl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