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我们一年会去很多次,几乎踏遍了每一个角落。
但有这样一个古镇,却一直是瞧妹的私藏,在瞧妹心里,这里不输大理、沙溪,更不输丽江。
@桃子travel
初入建水古镇是在9年前,忘不了的是暖橙色的光撒在朝阳楼的城墙上,古城里的老人悠闲的摇着蒲扇,围坐在一起搓麻将。
余晖打在老人身上,古镇的日色比沙溪更慢。
没有喧嚣的人群,有的只是在井边打水的人们,有着紫陶堆砌的小院儿,夜晚吃烧烤,一块儿烤豆腐按玉米粒计钱。
这是活着的「古城」?如此的……真实?
@安东尼奥的生活记录
从江南水乡而来的我,去过太多的古城,对于「古城」二字的快乐早已磨灭的只剩下「鉴假」。
平地而起的「古城」要么苍白没有历史,不过一群仿古建筑,就差把「假的」印在脑门上;要么空有古老的历史,却早以被商业和网红掏空了内核。
瞧妹以为建水古城也是如此一般,所以被初入时老人们的怡然自得,以及古城毫无修饰和迎合的这种真实来了一记不小的冲击。
@安东尼奥的生活记录
来到建水以后,随着时间的积累,建水古城和县城模糊的界限,没有刻意「仿古」的古城面貌拉着我更深刻的感受这里的「古」和这里的「老」。
建水古城是「老」的,它就像个松弛感爆棚的老人,自顾自的活着;
城楼下打牌的阿爷们,嬢嬢们洗菜打水来的古井,路边奶奶的躺椅,迷宫般的古迹巷道,铺面而来的飞檐斗拱,在建水都有他们的栖身之地;
@桃子travel
那个时候,你才会真真的领悟了作家于坚对建水的称呼—— 「一座真正活着的古城」。
@安东尼奥的生活记录
建水古城容得下多样的生命体 ,它没有刻意的讨好,它是有灵魂的。
@胡阿毛
建水
「一座真正活着的古城」
/ 「老」有底气的建水城的门面朝阳楼,
比天安门还要早建28年 /
建水城的4面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除了东门,其他三个城门都是被拆除后,前些年重新修建的,当然我们耐心等待个二三百年,这3扇门也能被等待成真正的古建。
然而悬挂着「飞霞流云「、」雄镇东南「巨字匾额的朝阳楼,距今却实实在在的有了600年的历史,从明朝洪武年间守着这方边陲之地。
@安东尼奥的生活记录
@柳笛悠杨
活了600年的朝阳楼,着实像一位镇守边关的老将,600年来历经数次强烈地震及改朝换代的战火考验,始终巍然屹立,雄镇东南。
@柳笛悠杨
这位老将也有许多曾用名,原名叫迎辉门,又被称为东门楼,因建筑风格和北京天安门如出一辙,现在被人乐称为「小天安门」,事实上,朝阳楼可比天安门还要早建28年,据坊间传闻,朝阳楼比天安门多一层,因为天安门是徒弟盖的,而朝阳楼是师傅盖的。
@安东尼奥的生活记录
嗯,鉴定过了,师傅盖的朝阳楼果然很有底气的在时光里坚毅的「老」着。
建水城这座边陲小镇却存有50多座古建筑,通过这迷宫般的巷道,古石桥香樟树可能都有上百年的历史。
这座三步便是一座古建筑的古城,鲜活的生命感从朝阳楼开始。
@小智
/在建水认真生活
活成了「居民生活活化石」
/
「有个老倌倌儿,领着嫩娃娃儿,来到东门坡儿,吃点豆腐干儿。」在朝阳楼下还有着当地人唱着小调逗小孩儿。
@七月木木
白日里下棋打牌遛鸟的大爷大妈们,到了晚上,东门花园里音乐声一响,还真是「听见三弦响,心慌脚杆痒」,大爷大妈变身唱跳高手跳起云南特有的烟盒舞,和横扫全国的广场舞分庭对抗。
云南烟盒舞@one.two
东门旁边有条桂林街,这条街巷是为了纪念建水为官清廉的文人杨桂林而命名,土主庙和玉皇阁都在这条街上。
桂林街的巷口,还卖着水烟筒,若不是来了建水,还真不知道水烟筒也有这么多品类和材质,铁皮子、竹子的、大的小的品类繁多。
据当地人说,竹烟筒是水烟筒最为正宗,外表似乎是一整节竹子做的,内里自有乾坤,原来都是一根根的细竹条箍制而成,这样做的水烟筒经久耐用。
再往巷子里走,是数十年延续的固定集市,每到周日是卖各种竹子、木棒、梯子、草药的地方。
@安东尼奥的生活记录
从门到巷口,这些还有着原住民民俗生活的痕迹,这里的人们过着与先辈大同小异的日子,建水古城的是老的, 这样的「老」,是活着的乡愁。
挑水浆衣的,做豆腐烧米线的,补衣服做木工的,南来北往;
@布列紧
洗菜打水的嬢嬢,杂货铺门口纳鞋底的阿婆,坐在东门谈恋爱的小情侣,围绕着朝阳楼下的花园,整个建水城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依然是原住民的故乡。
@Earthandme
曾有人记录:
「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他们还能够像四百年前的祖先们那样安居乐业。」
@布列紧
【建水记】开篇,作者于坚也层写道
「建水成了当今中国古典生活世界的活化石。」
这群在建水城认真生活的人们,活成了古典生活的活化石。
也难怪比利时汉学家麦·约翰来到建水,学习中国文化数十载的麦·约翰感叹道:
「我一辈子要找的那个中国,就在这里。」
@七月木木
朝阳楼攻略
最佳观赏时间:
日暮时分,登楼远眺,迎晖门迎的这条1千米的青石板路串联了古城的前世今生,青石铺成的小路两旁是当地人的营生,古城里星落棋布的古建也可尽收眼底
夜幕降临,亮灯的朝阳楼更是增添了一份热闹的生气。
建水城的生命之源
堪比「心脏」的百年古井
建水城,是座 建在水井之上的城。
@九四和九五
满城星罗棋布的古建若是这建水城的骨,遍布在城里的128口古井之水就像血液一样流淌在建水城的角角落落。
@Lia
整个建水城的饮用水,点卤豆腐,米线煲汤,泡茶用水,炸米线,做紫陶等水水源,皆来自于这些百年古井,建水人的生活从井边开始。
@cmizru酱
@说真话阿
这些古井像建水城的心脏一般,跳跃了上百年,依然鲜活。
@Arrogant、
/ 这井里的水朱元璋尝了都说甜
大板井/
每天清晨或黄昏,建水古城会响起一阵吆喝声:「西——门水——西——门——水」
这叫卖的西门水就是大板井里的溥博泉。
大板井,又称溥博泉,是云南最富盛名的一口古井,它可是有文字记录以来最古老的水井,在朱元璋时代就已经有了这口井。
并且从
元朝到现在
,无论人们如何汲水,
都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Arrogant、
大板井是真的大,圆形井口的直径就有3米之长。
说实话,第一次来到这里着实的被大板井的气势吓到了,只是一口古井,那浑然天成的气魄也震的我不敢靠前。
@white-调
大板井的旁边有一家豆腐坊,建水人用大板井的水点卤,好水出好豆腐,做出的豆腐有种独特的清香,特有的做豆腐工艺,也让这个豆腐坊代代相传。
@Arrogant、
大板井的水滋味有着独有的清甜,是可以直接喝进嘴里的小甜水。
还有着 「水味之美,贯甲全滇」 的称谓,是建水甜水井之冠。
若明朝时期朱元璋来到此处,喝上一口也得说这井水甘甜。
@思嘉的陶茶生活
你若前往这大板井一探究竟,你还会看到这井里养了 锦鲤 ,殊不知这些锦鲤可是身处闹市的大板井水鉴毒的标志,防止投毒最为管用。
@white-调
/磨穿了的岁月
绞车井/
在翰林街南侧的小巷里,有一口井叫绞车井。
寻到这口井时,青石井圈内打水的绳索印痕有些触目惊心。
我执手触摸着这印痕,脑海里早已上演了一出磨穿了百年岁月的大戏……
绞车井之所以叫绞车井,是在它开凿年间,水位低,当地居民需要借助 绞车 才能打水。
来此汲水的人太多,桶绳和井壁长期摩擦,致使一道道勒痕镶嵌在经圈内。
开凿于清道光年间的绞车井,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里,磨穿了150年的岁月。
@啸揽柿
这一道道印痕,也是曾经市井热闹的印证。
现在的绞车井水位已经上涨,不再使用绞车取水,但水源依然丰富充裕。
是建水城翰林街片区的居民最主要的生活水源。
@車
/中国井王
十二眼井/
十二眼井,顾名思义,是以扇形均匀分布的十二口古井。
从建水永宁街口看过去,就像是一堆随意摆放的石头。
但近身发现,这十二口井时呈扇形排列的,所以又称为扇井。
十二眼井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是实打实的有至少300年历史的古井。
呈扇形分布可不是为了好看,这里面可是饱含了博大精深的老祖宗智慧。
扇形代表风水加之井水象征是中国风水阴阳和合
其次扇子还是儒道智慧的象征。
而,十二,本就在中国古代有着诸多意象;
从古代星象划分的十二星宿,一纪划分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天十二个时辰;
十二眼井里有着中国系统历法纪年的智慧,如此兴致堪称 「井王」 。
@紫墨手摄
古井就像建水城这片土地上无字的书,更像神奇的连环画,一口古井一幅画,一眼眼古井相连,串联着古街古巷、古寺古庙、古塔古桥,正是记录着这方土地变迁更迭又趣味横生的连环画。
井水打湿了青石板,更开启了建水人热闹鲜活的生活。
建水寻井攻略
建水城里的井种类之多单从眼数上就可以从一眼井数到十二眼井,形制上有圆有方,有菱形,还有扇形,还有六角八角的,形状又多又奇,为大家呈上寻井地图,来到建水也不妨感受下寻井的快乐。
建水的这些去处
震荡古今
/国内仅存的法式米轨小火车 /
建水小火车从临安站驶出,站台到火车都是民国元素和法式建筑风格,小火车的「颜值」也吸引来了诸多游人。
这趟列车没有离别的伤感,从旧时光里开往希望,走过四季,沿着古城行至古村落。
更是百年来云南山谷通往繁华世界的一道密道。
@double园游记
临安站的小火车并不只是个空有其表的「民国花瓶」
现在的它观光为主,殊不知它早已历经百年,腥风血雨的过去记载着 云南铁路对抗外来侵入者的故事 。
@不可爱
100年前,云南的铁路使用比米轨更窄的寸轨,阻止了殖民者对矿产资源的掠夺;
云南抵抗了近70年的时间重新换回米轨,现在只剩下临安站到团山站之间运行的复古观光小火车,也成为了中国仅存的米轨法式小火车。
@鑫鑫er
百年时光倏忽而过,比汽车还慢的小火车是那讲也讲不完的建水慢时光。
@B-NUT大花生
/西南边陲和中原最深的联结
建水文庙&学政考棚/
走在建水城里,随处可见的「书香门第」不禁让瞧妹疑惑,这座边陲小城还有如此传承的儒学之风。
@紫墨手摄
让瞧妹好奇的是,在中原持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这股科举之风是怎么吹到这座西南边陲小城的。
古时候,路不通也没有交通工具,扎实的文化根基似乎是建水这方西南边陲之地和中原唯一的联结。
在瞧妹亲临建水的文庙,踏入学政考棚以后,更加感受到这份文人之气经时代流传下的底气,文化在这里是有底气的。
@大白的旅行
建水的文庙着实让我开了眼,说起文庙孔庙,脑海里首当其冲的定是曲阜孔庙,万万没想到建水城里竟有着 中国第二大文庙。
@边骑边画沈小毛
建水文庙的形制也是极其讲究的,「学海」「孔像」一个都不少,孔子刻像的脑门儿被摸得锃光瓦亮,凸出来的脑门都凹进去了,这可不是一日之功。
后来才知道,之前建水中学的学生就在文庙各个殿里上课,着实有些羡慕建水的孩子,读书环境连通古今,还有孔像的脑门可摸,着实寄托了功成名就的学习期待。
@雨辰的旅途
文庙是用于传授知识的,而学政考棚是考察学习成果的地方,也就是考场。
建水的学政考棚一整个就是完整的古代大型考场,是云南唯一幸存的考棚类建筑,原来电视上才能看到的场景,在这里也得到了身临其境的还原。
@lia
而建水早在元代就始建庙学,后续推崇孔儒之道,清代广建书院,当时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建水就占了半数,堪称云南之冠,故称 「临半榜」。
这是建水文人成绩在历史里的记载,若非前往了建水文庙和学政考棚,也参不透建水城延续至今的 尊师重教 之风。
/那天傍晚我在桥上按下了99次快门
双龙桥/
建水城外的田野里有一座十七孔桥,是中国最美古桥之一。
两河蜿蜒盘曲如双龙,一座桥横跨其中,故名为「双龙桥」。
这座桥在清乾隆年间先建了三孔,道光十九年继续建了十四孔,和前三孔首尾相连合为一体,这就是十七孔桥。
@Ruki
双龙桥桥身全部用青石砌成,桥体中段和桥头各存楼阁一座,远看如一搜楼船。
@小多
这样规模和艺术价值的古桥梁,在云南是独一份。
双龙桥的日落是真真的 「我愿为你千千万万遍「。
@吱吱吱吱小号纸
阳光透过云层,一束束橙黄色的温暖打在石桥上;
桥身上的飞檐亭廊,斗拱风铃,迎来送往了几百个春去东来……
年年岁岁年年,每一块砖石都有脉搏,每一处横梁都在诉说。
@小多
置身桥上,凝视古今,与古桥彼此相安。
@secret data
建水
也!太!好!吃!了!吧!
建水的美食一定是 被低估了的 ,建水风味是建水这方水土所特有的,只有建水才有的草芽做出的草芽米线,当地产的紫陶汽锅做的汽锅鸡,大板井水做出的建水豆腐,离开了这片土壤就不会再有这样的风味。
/ 草芽米线 /
建水草芽可谓是建水独一份的一口鲜,草芽只产自建水,生长在水边,色泽洁白,入口生脆鲜嫩;
常常被本地人放在米线里,做成草芽米线。
@西斯塔尔
草芽米线绝对是建水本地人最爱的早点没有之一,各类美食节目也都对草芽米线情有独钟,就连谢霆锋也曾在建水亲自采摘过清晨的头一茬草芽。
清翠爽口的草芽加在大骨与整只鸡熬出来的浓郁汤头里,一口一个鲜。
草芽米线可以自行搭配肉肉配菜,酥脆的肉渣,加上薄荷,韭菜,再配上每家店秘制的辣子,草芽的鲜甜,配上肉香,菜香,碰撞辣子的火热,绝对唇齿留香。
@李闯闯
@cmizru酱
/建水汽锅鸡 /
你永远可以相信央视推荐的 非遗美食!
建水盛产紫陶,紫陶而制的汽锅最适合用来隔水蒸煮食物,更是以不加一滴水就能把人香迷糊的汽锅鸡被央视点名,以非遗美食广为介绍。
一只切成小块后放在紫陶汽锅里,配上香料,直接盖上盖子,蒸汽从汽锅底部的管道进入膛内把鸡肉焖熟,鲜甜原汁集聚锅中,也是建水美食里的头牌。
建水的一些饭店也有整桌的汽锅宴,一只大锅带若干小锅荤素搭配,有菜有饭,配上凉拌的小菜,风味独特。
/翻身牛肉 /
翻身牛肉顾名思义,翻个身就能烤熟的牛肉,切牛肉的功夫就得考验店老板的功夫,切的得薄,还不能散。
在建水街头吃翻身牛肉也是独有的城市街景 师傅坐在烤炉边烤,大家围着烤炉拼桌坐下来一起吃,只要占到座位就慢慢等,总有自己的肉。这种街头野趣给美食也增添了一丝趣味。
除了牛肉本身的鲜嫩,不同的店家会调制不同的蘸水,牛油辣子蘸水,芝麻酱蘸水,蒜泥品类挺多的,也可自己调配。
刚刚烤出来冒油的牛肉片配上蘸水,真的可以炫一大盘。
当然,想要尝试原味的翻身牛肉,也可以是试一试刚刚烤好的牛肉,吃进嘴里夹杂着碳火的香气,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翻身牛肉还有种隐秘的绝佳吃法,让店家炒一碗干巴炒饭,烤好的牛肉拌上蘸水,放到炒饭里,搅和搅和,喜欢吃辣的一定要放点干辣椒,拌匀后尝上一口,真的拍手叫绝。
@white-调
/建水豆腐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建水古井做出的豆腐虽不及石屏豆腐有名,但也极具建水特色,从工艺、形状口感上都自成一派。
经过10多道工序,加上大板井的井水,建水独有的豆腐制作绝技也当选了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个个做好的白胖的豆腐块,还要经过发酵风干,变成小小的豆腐干,这样的豆腐干更方便烤着吃。
放在炭火上,小小的豆腐干就开始膨胀发黄,表皮干脆的直接炸裂开,小豆腐干也膨胀到几倍大。
和翻身牛肉一样,建水豆腐也是围炉夜话烤着吃,配上蘸料,浓郁的豆香和蒜油辣椒的香气裹在一起,外焦里嫩,一口一个不吱声。
来建水,饭可以不吃,豆腐不能不吃。
小尾巴
这座「中国最后一座活着的古城」建水
文化在这里是有底气的
美食风味在这里是独有的
高高在上的是
朝阳、白云、落日、明月
而不是摩天大楼
旅行编辑的日常全都在这里!
每天分享全国各地超多的旅行攻略
有任何路线或者攻略问题
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瞧妹微信好友
▏ END ▏
本文作者:小惹
图片来源于网络、微博、B站、小红书,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