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談車

豐田利潤翻番、現代暴賺360億,被唱衰的國外車企,比想象中活得更滋潤?

2024-05-16談車

利潤逐年下滑、產品打骨折、大規模裁員...一些國外品牌在中國混得水深火熱,近年來,更滋養出極端者,口中充斥著「合資必須死」的暴論。然而放眼全球,不少我們眼中「山窮水盡」的國外品牌不僅活得好好的,有些還風生水起。

在剛剛過去的第一季度,豐田汽車在全球範圍內的營業利潤飆升77%,達到1.11萬億日元(合518.9億人民幣),成為全球最大盈利汽車制造商。 凈利潤也從上年同期的5,522億日元(合258.1億人民幣)增至9,976億日元(466.4億人民幣),幾乎翻了一番。

如果說豐田奪冠沒有懸念,那麽亞軍的表現會讓人刮目相看。

5月14日,現代汽車集團公布2024年一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公司營業利潤達6.98萬億韓元(約為人民幣368.54億元), 營業利潤首次超越大眾集團,成為全球第二大盈利汽車制造商。

日韓風生水起,歐美也不甘人後。雖然福特凈利潤有下滑,電動汽車部門報虧,但一季度整體收入同比略微增長,調整後息稅前利潤為27.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為199.42億元,在全球車企前十還是排得上號。

有意思的是, 回到中國這個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也是最獨特的汽車市場,它們卻「邊緣化」了。

今年一季度豐田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為37.4萬輛,同比下降1.6%,在華兩大合資品牌均同比減少三成;

一季度現代汽車中國市場零售銷量同比下降了7.9%,在全系擁有多條產品線的情況下3月僅售出17002台,4月北京現代滄州工廠被曝開啟裁員撤離;

長安福特一季度僅售出55603輛車,平均下來一個月一萬多輛,甚至還比不上一些新勢力品牌的月銷量。

國外品牌迥然不同的表現,也難怪在圍城內外,吹拂著不盡相同的輿論風向。

究其原因,因為技術差異擺在這,形成了固若金湯的壁壘。城墻之後,是養精蓄銳的精兵。

2023年,奇瑞、上汽、吉利、長城、比亞迪等自主車企在汽車出口方面均交出可觀的答卷。

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4月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41.7萬輛,同比增長38%,環比增長0.2%,創出歷史最高月度出口量。

同月,比亞迪乘用車出口額41011輛,再創歷史新高。 「目標在2030年前取代大眾、特斯拉和Stellantis,成為歐洲最大的電池電動汽車銷售商。」 比亞迪歐洲董事總經理Michael Shu自信地表示。

一些新勢力更創下「反向合資」的先河,近日,零跑汽車和Stellantis合資的零跑國際正式官宣成立,今年9月面向歐洲9國銷售。

自主品牌在中國力壓國外品牌已成定局,放在我們眼前的是全球的市場。目前,自主品牌走向全球存在著優勢與阻力,優勢在電池電控、汽車智慧化的領先技術,生產制造成本,以及完善的供應鏈等等,而另一方面,還存在著美國對華新能源車增加100%關稅等政策層面的阻力。

作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中國人對汽車的理解和喜好,在某程度上對全球汽車產業還是有一定的說服力,自主品牌的未來還是廣闊的。 中國汽車,一起加電。

視訊號回顧: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