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 武漢靖信達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 投稿\商務合作:請添加微信juyou1861175696
Introduction
引言
中國汽車後市場現狀如何,生意好做嗎?每當問到這個問題,幾乎所有從業者都會百感交集,曾經繁榮的景象仿佛一去不復返,伴隨而來的是後疫情時代的內卷、價格戰等問題。
本文淺析了當前汽後市場亂象,並結合筆者自身工作經歷和對行業的認知,做了一些思考與建議。
作者
|鄧海兵
圖片|
網 絡
未來中國的經濟將進入平穩增長期,以往的高速增長階段也將一去不復返,行業發展也將進入瓶頸期和變革期,催生了各種亂象層出不窮,但也是行業邁向規範化的必經之路。以下分析,希望能夠促進後市場同仁保持初心、透過現象看本質,勇敢的擁抱行業發展變局,積極求變與創新,攜手共建規範化的生態環境。
01
資 本逐步回歸理性
汽車後市場是一個相對慢節奏的行業,比拼的是耐力和永續性,而不是看起跑有多快,這種固有內容決定了即使有資本扶持也走不快,但資本內容則恰恰相反,資本的目的是快速的在短時間內獲利並套現離場。
資本大概從10年前開始涉足中國汽車後市場供應鏈賽道,此後3-5年時間內加盟體系和自營體系猶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
各種宣傳口號、各種上市願景、各種市場掠奪、甚至豪言未來5-10年汽配城將會消失等等。10年過去了,依然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後市場供應鏈企業能殺出重圍,兌現諾言。相反,不少企業和聯盟接二連三的暴雷、倒閉、破產或被收購,最終消失。
當然,資本加持並非一無是處,這裏面的原因很多也很復雜。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企業自我認知不足、自身實力不濟所致,資本加持反而造成了心態和戰略的魔性,最終跌入深淵。
過去的儼然成為過去,未來才是我們需要反思和期待的。
展望未來,希望不論是企業、聯盟還是個體更加務實一些,不斷夯實產品體系、渠道體系和服務體系,未來中國汽車後市場肯定有你的一席之地。
02
理性看待新能源和出海
進入後疫情時代特別是2023年以來,「新能源」和「出海」是被提及最多的關鍵詞,不論是各種展會還是論壇,這兩個詞匯必定是討論和解讀的重點。
首先,關於新能源,
揚言燃油車即將淘汰,新能源時代已經來臨,積極鼓勵提前布局並投資新能源,行情不好也歸結於新能源的沖擊,導致很多汽配和汽服企業開始變得焦慮。沒錯,未來肯定是新能源時代,但是否是目前的技術路線猶未可知,結合筆者13年主機廠的工作經歷,我堅信肯定不是當前的技術路線,
燃油車還會存在相當長一段時間,特別是後市場,未來10年市場主體依然還是燃油車。
其次,關於出海,國內後市場太卷,
宣揚海外市場一片藍海並鼓勵大家出海,甚至出現了很多為出海提供咨詢和配套服務的企業和組織,比如出海咨詢、組團海外考察和海外參展等。出海是沒錯的,對企業未來發展和戰略規劃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並非所有企業都具備出海的能力,可能剛下海就被淹死了。
快準車服蔣仁海在汽配圈2023年度汽配供應鏈與渠道發展大會上談到:「不是所有企業都適合出海,都能嘗試出海,一定要認清自我,出海需慎重」。
海外汽配市場不確定性因素很多,也受到政策和法規的影響。政府的法規和政策可以影響汽配市場的供應和需求,從而影響市場價格,比如歐洲市場對環保和安全的要求較高,所以進入市場的門檻高。
因此,希望中國後市場的同仁們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所謂的輿論和人造焦慮所困擾甚至被割韭菜,持續學習不斷提升自我認知和判斷力。
03
「專家」魚 龍 混 雜 參差不齊
某虎上市、某寶破產、某奧倒閉……一時間無數專家出來點評、論道,先不論是否為馬後炮,你看到的、你想到的,不一定是事實真相,你深入接觸過嗎?你深入了解過嗎?你身臨其境經歷過嗎?我看絕大多數都是利用熱點做素材、蹭流量。
某些所謂的「專家」,原本只在某個細分領域有些許工作經歷的人士都自詡為「專家」,長篇大論的點評中國汽車後市場全產業鏈生態、預測未來發展趨勢、提供戰略規劃咨詢、行銷幫扶及各種企業管理培訓等諸如此類;也有很多專家和自媒體從業者,幾乎每天釋出一篇文章,堪稱「AI專家」了,其專業性、正確性和科學性可想而知,希望大家看看就好,就當發散思維了,別太信以為真。
內心而言我們歡迎且鼓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行業生態,但前提應該是具備積極的、科學的引導性。
04
品牌需要 沈澱 切忌 過度宣傳與擴 張
眾所周知,品牌沒有捷徑,都是經過歲月的洗禮慢慢沈澱出來的。縱觀當前汽車後市場,有2種典型怪相:
怪相1,
剛起步的新品牌,為了樹立品牌形象快速占領市場,采用低價和過渡過度宣傳等策略,比如機油原液進口,剎車片零噪音、有噪音賠付工時費、摩擦系數國內最高,剎車盤零抖動,底盤件質保2年10萬公裏或者更多……諸如此類,短時間可能有一定效果,長遠來看必將自食其果。
怪相2,
行業知名品牌盲目涉足其他品類,這些品牌在自身領域已經具備較高的知名度,卻相繼推出其他產品,比如**牌油水產品、**牌輪胎、**牌雨刮、**牌剎車片等等,本質是他們並非自己生產,而是夥同營運商貼牌代工、謀取利潤,可謂不務正業,最終可能因為品質和口碑導致後院起火,陣地淪陷,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針對新品牌、小品牌低價競爭和過度宣傳的亂象,希望相關企業和從業者逐步放棄僥幸心態,求真務實,不斷深耕產品品質,科學宣傳,探索差異化競爭思路,構建柔性化的渠道與服務體系。
寫在最後
對競爭愈發激烈的汽車後市場而言,隨著行業重大政策的施行,未來汽車後市場將會呈現出更加健康、規範有序和繁榮的發展態勢。根據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釋出【關於推動汽車後市場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的要求,準確把握汽車市場發展規律,加快汽車後市場相關法規標準體系、品質認證體系建設,提高依法行政和標準化水平。如何乘上這波政策的暖風,贏得增長曲線,也將成為未來從業者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END
近期熱文
供稿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