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電動車大行其道的時代,有一個品牌悄然崛起,那就是零跑汽車。雖然它的知名度還不及特斯拉,但零跑正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吸引著我的目光。就像電影【功夫】裏的那句經典台詞:"要麽我殺了你,要麽你殺了我。"零跑似乎也有著同樣的決心和勇氣,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奮勇拼搏。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零跑汽車的一些看法和感受。
說實話,我一開始對零跑這個品牌並不太了解,只知道它是最近幾年冒出來的一個電動車品牌。但最近,我留意到它的銷量數據越來越亮眼,這讓我開始對它產生了興趣。據說4月份,零跑的月銷量就超過了1.3萬輛,按照這個勢頭,今年有望實作15到20萬輛的銷量目標。作為一個新品牌,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真的很不容易。我仔細研究了一下零跑的產品策略,發現它主打的就是價效比和實惠的價格。目前在售的三款主力車型,售價都在21萬以下,熱門車型的均價在16萬左右。大家想想,在現在這個電動化、智慧化推高造車成本的年代,16萬的均價已經算是很良心了。
不過,我也註意到,低價策略給零跑帶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毛利率太低。我看了零跑的財報,上半年營收58億,但毛利率是負的,達到了-5.9%,在新勢力車企裏很少見。負毛利率就意味著,零跑每賣一輛車,就要虧一些錢。這日子怎麽過啊?但神奇的是,零跑居然頂住了,銷量還在繼續增長。在我看來,這背後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資本市場在不斷輸血,二是零跑敢以極低的價格去搶占市場。雖然這個策略看起來有點瘋狂,但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新能源車市場,也許這是一種獨特的生存之道吧。
最近,零跑又推出了一款新車,就是C11和C01的超級增程版。這款車其實就是純電動的,1.5L的增程器只是個備用方案。這種"大電池+增程器"的組合,給使用者帶來了很不錯的體驗,但對零跑來說,成本壓力確實不小。我粗略算了一下,光是一塊43.7kWh的大電池,成本就超4萬了,再加上內飾外飾、工廠營運、人員薪資等等,整車成本很可能就超過18萬。如果大量銷售,零跑的虧損恐怕會進一步擴大。但如果不這麽做,零跑又很難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這就是零跑面臨的進退兩難啊。
作為消費者,我其實挺佩服零跑的勇氣和魄力的。它以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和產品,在新能源車市場殺出了一條血路。雖然這條路充滿了風險和挑戰,但零跑似乎已經做好了打硬仗的準備。就產品力而言,零跑確實不錯,價效比很高,對於預算有限的普通消費者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但作為一家公司,零跑的盈利能力和永續發展能力還有待檢驗。畢竟,燒錢搶市場不是長久之計,關鍵是要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我還是對零跑汽車抱有期待的。它代表了一種新的造車思路和商業模式,雖然充滿了不確定性,但它也展現了創新和挑戰的精神。作為消費者,我們當然希望零跑能夠提供更多高價效比的好產品,但同時,我們也要理性看待它的發展前景。畢竟,造車是一個燒錢的行業,需要長期的投入和積累。對此,大家會如何點評呢?歡迎轉發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