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咨詢,碰到一個很上頭的家長,人北京的,家庭年收入20w左右,硬是想讓孩子透過讀書留學改命。就把家裏的房子都賣了,供孩子去英國讀本科,自己在國內租房子。自己覺得自己很偉大,實際賭狗思維。
孩子也很難受,身邊富二代那麽多,自己既憋屈又自卑。而且學校也不是特別好,關鍵孩子不是那種能讀出來的種子。本身認知都是不夠的,而且擔子給了孩子,搞得既自卑又壓力山大。真的大可不必,放過孩子,也放過自己。
表示留學這件事,是消費,不是投資,別上頭,還加杠桿。為什麽說留學是消費?
一、留學的底層邏輯是多個選擇,而多選擇意味著你需要多消費
留學的本質是讓孩子有更多的選擇的可能性,國內的高考賽道很卷,不差錢的那波人曲線救國,換個賽道,換個服務區,然後殊途同歸,拿到同樣QS前百學校的學歷。回國就業同樣能開啟局面。
但你要具備多層選擇,你就要花費更多,消費更多。這種消費一是英國日益高漲的學費增加,二是當地物價的通脹,三是你準備語言期間的種種花銷,十分的吃經濟。
而且不是留學了就一定能好起來,留學這個事依舊看個人,看父母認知,也看自己是否覺醒。
父母認知高的,孩子的眼界自然能開拓起來,顯然,前面說的這位家長不具備這層認知。錯誤的,單線思維的把留學看的天大,覺得留學生身份可以改變他目前的層級。實際是在豪賭,越是認知低的家庭也喜歡加上杠桿去豪賭,失去理智,把寶壓在一個地方,沒有B計劃,也不管別人能不能接住。輸了,就怪孩子,我都這麽付出了,你咋不爭氣。贏了,覺得自己真偉大,為孩子付出了一切,你該報酬我。
遇到這種家長,我只能說,孩子倒了血黴,在外留學,省吃儉用,內心敏感,極度自卑不說,而且會喪失很多基本的社交能力,越發自卑。留學經歷也是笑話,只是換了個地方,讀了幾年書。在內,還要接受低認知家長的洗腦,你要怎樣怎樣,把錯誤的認知瘋狂的添補孩子。
你要說他們不愛孩子,他們好像又在極力付出,你要說他們愛孩子,但又是一種精神摧殘。真的,放過孩子,你真有那個心,去卷自己。讓孩子看到你的努力,孩子自然會感同身受,看到你的用力,學習到你的堅韌,明悟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己未來慢慢也會起來。而不是被錯誤的灌溉。既自卑,又自卑,社交能力都有問題的留學生,又沒有明顯過人天賦的學習能力,怎麽有機會出頭?
二、留學只是換了個伺服器,內核其實一樣的
世界上任何國家,內核其實都一樣,你想拔高自己,認知就得跟上。很多學生在國內賽道卷的難受,所以換個伺服器,去海外賽道生活留學。但如果你想在海外賽道躺平,你依舊大錯特錯,躺平是不可能躺平的。
所以,如果你想透過留學改命,你要走的歪路,遇到的坑,要付出的東西一個都不能少的。天底下哪有那麽好的事,你換個伺服器,你就能不一樣了?不同伺服器只是規則變了,以及機會多了,你在留學的過程中,抓住了這些機會和新的規則,你才有機會起來而已。
就像最近一年,很多學生發瘋一樣的跑澳洲讀tafe課程,然後半工半讀,都在想有沒有可能留那邊拿身份。別看去的那麽多,沒幾個能成的,雖然單位時間打工的確匯率差,能多弄點,但相對你的學費和生活成本,毛用都沒有哦,還是澳洲搞錢,澳洲花,一毛都帶不回家。
你要出頭,肯定不是打工,送外賣。而是先拿到這邊的身份,或想辦法透過各種途徑拿到這邊的身份,然後掌握這裏面1-2個生意。你才有機會起來,你單純的靠留學,你想留澳洲,簡直癡人說夢,人家稽核你簽證的那波人都是人精中的人精,你那點心思早就被人家拿捏了。你在研究怎麽工作,人家研究的都是人性。
所以不要被內核搞反了,無論你留學的目的是什麽,你想跨越階層,你想拔高自己,超越自己的父母。你得克制自己很多欲望,然後找到一個自己適合的途徑,在這個領域深耕才行。沒有任何捷徑。當然,父母如果有資源,會讓你在認知層面上調更多而已。畢竟認知高的,起點就是在學怎麽用人,怎麽組團隊了。但大多國內留學生的家庭,很多都是想著怎麽求職,怎麽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思維模式就不一樣,註定很多結局就不一樣。
總了個結:我真的很同情有些留學生的,如果你父母的認知是低的,你能遠離就遠離吧。找到自己擅長的地方,玩命死磕去。盡量保持經濟獨立,減少對家庭的依賴,讓他們停止指手畫腳,否則你就只能畫地為牢,被他們擺布。父母認知低不低,你就看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就你知道了,以及是不是讓你求穩的,以及自己社會關系和實力的。這種很好判斷的。
當然,你如果父母認知是可以的,是線上的,你就別叛逆了,他們的經驗可能就是自己起來後總結起來的。可能有點缺陷,但必然正確過很多次的,多去悟,多總結,在結合自己擅長的點去發力。
現在這個時代,真的,如果你是個有進取心的留學生,不要求穩定,不要害怕找不到工作。去搞副業,去做自由職業都比求職賺的多,更有機會跨越階層。對自己負責,卷自己。你還能餓死不成,如果你能餓死,你肯定是個大人才,你去開個直播,就講自己快被餓死了,反而富起來了。因為你不一樣,不一樣才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