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居住在中國的、走國際教育之路的家庭,漸漸發現,確實用中國化的管理模式更能出成績,管理更嚴格,更符他們的要求。
於是就演變成了:越偏向中式管理,升學效果越好;升學效果越好,越多的國際學校就采取偏中式的管理模式。這麽一來,國際學校曾經引以為豪的「洋氣感」和「國際化」,就在華人老師用中式教材、中式管理教華人學生中,逐漸轉向了「中國化」。
作者:ABB ;
本文來源:公眾號「菁kids上海」
ID: Jingkids_Shanghai
國際學校還值得投入麽?本文作者結合她對國際學校近一年來變化的觀察,以及平時與身邊家長的聊天反饋,談談當下國際學校略顯尷尬的處境。
外籍人員子女學校:
華人面孔變多,同學間都在說中文
最近很多家長都在向我們反映,一些國際學校裏華人面孔越來越多,英文氛圍都薄弱了起來。
一位媽媽說:「我家孩子讀的是外籍人子女學校,班上總共二十個小朋友,標標準準的外國人有4人,其他都是拿外國護照的華人子女,或者混血寶寶。 走廊裏充斥著大量普通話和散裝英語。
孩子回來說,只有跟外教和外國小朋友講話才用英語,而他們都不自覺地減少跟長得與自己明顯不同的孩子玩……
我以為這種現象只出現在我們成人去了國外以後,沒想到 孩子們也很看臉,會自動找同類。 只是這就很難達到我希望她把英語練到母語水平的目的了。」
一位國際學校的招生老師說,很多外資企業把外方高管撤回了國,以前這些人的孩子占據外籍人學校的半壁江山,現在確實少了很多。
另外,一位英系學校的中方營運校長告訴我,他們近期招聘也以華人留學生為主。一來原本就貴的外教現在因其稀少就變得更貴了;二來有太多英語又好、畢業院校拔尖的華人留學生回到國內求職,他們的家境和社交圈都對學校招生有利;三來他們跳槽相對老外還是要頻率低一些的,更容易長期留在某個城市。四來華人學理科真是有一套,確實更容易出成績。
因此他們 除了必須是外國人上的英語課,其他學科組都以華人老師為主了 。而高中IGCSE和A-level階段,更是所有理科全部華人老師來教, 以確保孩子能多拿幾個A*和A。
雙語學校:
在「出成績」和「國際化」之間兩難
教材方面,根據教育部的規定,任何學校和個人不得組織學生購買未經國家或上海市批準的圖書資料(包括教輔資料)。
義務教育學校、普通高中(不含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計畫、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的普通高中境外課程計畫)不得選用境外教材; 普通高中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計畫,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的普通高中境外課程的思想政治、語文、歷史、地理課程不得使用境外教材。 其他課程使用境外教材的,學校必須向區教育局申請境外教材選用。 區教育局提出意見後,報市教委審批後方可使用。
於是義務階段的非外籍的國際學校開始改回使用人教版的教材,有些還會中國教材和外國教材都教一遍。也就是說, 現在義務階段讀公辦學校還是讀非外籍的民辦學校,大家用的教材都大差不差了。
不僅如此,經歷過國際教育早期的全盤西化後, 現在殺出重圍、在錄取成績方面一馬當先的學校,大多采用中國化的管理模式。
比如,公辦國際部中赫赫有名的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的國際部、深圳中學國際部、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北京一零一中學國際部等;還有以中方領導管理為主的民辦學校,例如上海的世外、平胡、領科、光華等。
而以西式教育為主的學校,包括外籍人學校在內,只有上海美國學校、UWC常熟等能長居錄取榜單前列。
大多數居住在中國的、走國際教育之路的家庭,漸漸發現, 確實用中國化的管理模式更能出成績,管理更嚴格,更符他們的要求。
於是就演變成了: 越偏向中式管理,升學效果越好;升學效果越好,越多的國際學校就采取偏中式的管理模式。 這麽一來,國際學校曾經引以為豪的「洋氣感」和「國際化」,就在華人老師用中式教材、中式管理教華人學生中,逐漸轉向了「中國化」。
國際學校還有哪些優勢?
這樣就非常考驗這些雙語學校了——畢竟他們該如何體現自己與公辦學校、與同類的國際學校之間的差異呢?
要知道,公辦學校也要慢慢開始小班化了,一大群回國留學生也會去公辦學校應聘;而在升學方面,不少國外大學都承認高考成績,留學所需的其他活動和競賽能透過校外機構獲得,最重要的是,在消費降級的大環境下,公辦低廉的學費顯得特別有價效比。
那麽在家長眼裏,中國化的國際學校到底還有哪些獨一無二的價值和優勢呢?
家長一:
教育≠升學,我覺得孩子在求學過程中遇到的那些人也是非常重要的。你看到現在國際學校和留學生的家長在微信群裏幫孩子相親的訊息了吧。大家家境類似、求學路徑類似,價值觀就更容易類似。在很純粹的年紀和環境裏交朋友,就覺得非常難得,相信他們以後也會在商場和職場中,相互提攜一把。
家長二:
雖然國際學校是損失了一些「國際化」的東西,但是我還是覺得,至少在短期內,國際學校仍然優於公辦學校。因為它仍然比公辦更小班化,比公立學校有更多的外教,中教的服務也更到位。
家長三:
我以前就是公辦學校的老師,為了孩子讀國際,特意放棄編制辭了職,跳槽到國際學校。我這麽大費周章,就是為了不讓我女兒繼續被「大一統」化。
我在公辦學校當班主任時,親自去抓學生穿校服、男生剪短發、女生紮辮子、不可以帶配飾等等。當時的學生處主任還說「公立學校就是要抹殺孩子一切個性!」這句話真是把我嚇到了。所以我果斷選擇了國際路線,我希望我女兒的校園生活更豐富,青春歲月更多彩,而不是被強制要求跟所有人一個樣兒。
除了外籍人子女學校,其他國際學校的過度西方化應該不會被允許了。
這麽多雙語學校都擠在一個非常小的空間裏,要爭取做到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真是非常不容易的。
它們一定要有非常強的特色,才能證明自己優於公辦學校,自己值這麽高的價格,否則就只能靠降低生源品質來保證招生數量了。
那麽家長怎麽看待國際學校的這個趨勢呢?對外籍人子女學校和招收中國學生的國際學校,還有其他怎樣的期待呢?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作者ABB:曾在滬粵多家教育集團擔任管理崗位。目前主要在國內外學校的收購出售、品牌和計畫引進、托管營運等方面,從事教育領域的商務拓展和資源對接的工作。個人公眾號「ABB講教育界的故事」(ID:ABBdegushi)
本文授權轉載自菁kids上海(ID:Jingkids_Shanghai),上海國際教育和社群資訊首選中文平台,帶你了解滬上所有國際、雙語學校,匯集各類好玩的休閑
- 今日視訊推薦 -
精彩回顧
長按復制ID添加好友, 加入英國、美國、海外高中等留學資訊分享群:
guanjia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