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iki粥
公眾號:Miki粥(mikizhou520)
過去一年,香港入境處在搶人方面贏麻了。
最近他們公布的一份人才引進數據顯示, 香港2023年全年各類輸入人才計劃申請超過22萬宗,其中,有13.5萬人獲批香港身份(非永居)。
其中,22年年底推出的針對於世界百強名校畢業生的「高才通」計劃獲批率最高,6.2萬宗申請有4.9萬人獲批,透過率79%;
除了世界排行榜TOP100外,香港「高才通」大學名單中的內地大學(本科)總共為12所,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
中產家庭紮堆的優才計劃,去年80207宗申請,僅透過了12969人,透過率16%;
非本地畢業生留港(赴港留學生,包含碩士)有27295宗申請,其中26089人獲批,透過率95.6%。
透過23年的數據可以看出,世界名校畢業和赴港讀碩拿身份更輕松,且時間周期相對較短;優才在前年大放了一波水後,面對高才名校畢業生的競爭,開始提分、收緊、延長審批時長,卷起來…
雖說優才今年8萬申請者,未必最後只給透過1萬2,但從目前的訊號看,一年之內穩拿身份(原本最短5個月獲批),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很多人跑到香港拿身份是為小孩教育鋪路搭橋,如今優才的審批期變長,迫使大家必須更早做身份規劃。
不過,就算優才審批次低於預期,23年香港人才引進數據,相較於22年全年優才的申請數16396份,21年5365份,3年十幾倍的增長量還是讓人大為震撼。
放不下的教育焦慮,讓內地家長在一年之內就讓香港人口數重新回到了19年的歷史高峰——
一年增加19萬,重歸750萬人之上!
圖:香港商報
比較尷尬的是,科技人才通道只獲批了130人,護理人員791名入港就業。內地有錢人的流入則超過5萬…
一開始看到這個數據,我覺得香港的人才策略打錯了算盤。
本想用開放式的人才策略引入大批次的科技人才和勞動力,結果最後只賣掉了一堆身份證。捎帶著啟用了倒騰人口各類中介,自己卻未從中直接受益…
這到底是圖什麽?
引入這批新移民基本不會直接為香港工作,那人才引進圖什麽?其中必有貓膩,該會不會玩的是關門打狗的老套路吧——
比如說,用拿身份、搞教育為誘餌卷一批內地有錢人、中產跑到香港消費,雞娃、買金融產品和置業,等放進來的人差不多了,收網做一次全面清理…
這種套路過去我們已經屢見不鮮。
這幾年曾有多少看起來閃閃發光的機會,用身份做誘餌,讓充滿教育焦慮的爹媽落戶買房、異地陪讀,最後政策收緊或變化,套死一批又一批想要在教育資源上逆天改命的人…
但再仔細琢磨下,是我格局小了。香港的人才引進很有思路:
首先,賺到內地中產家庭的錢。
35歲以上的家長群體,在香港工作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買房置業、買保險等直接產生消費,就算租房陪讀,那也為香港房價穩定做出了貢獻。
香港在過去兩年大開門戶,主要原因是2022年因為人口外流、出生率創有記錄以來的歷史最低,跌到過729萬的谷底。
當年人口數量看似只減少了20萬,不多,但帶來的影響卻是幼稚園招生數減少了三分之一,多所小學因生源不足接連關門閉校…
香港房價也遭到波及,跌幅10%-20%不等。76%的本地年輕人不願生小孩、更不願背房貸,尤其是在房價太貴,還沒有太大投資價值的情況下。
現在有願意在香港買房的,大概只有內地新赴港家庭。
起義,低齡赴港讀書需要爹媽陪讀,舉家遷居香港的房租實在太貴。維港、金鐘地段千尺豪宅90平,看起來那麽平淡無奇,月租五萬港幣;略偏一點的區域,朋友三口租下40平米,月租也要2、3萬港幣,比談價色變的新加坡還貴。
因為租金貴,租售比踩在了3%的安全線上,讓香港的房子比內地更保值。北京學區房的租售比,粗算基本0.1-0.2%,1000萬的房子月租2萬塊稀松平常,房貸壓力很大。
第二,香港讀高中基本沒寄宿,只能租房。在這種情況下,內地家長更願買房。因為高中後還要升大學,透過DSE課程的小孩基本都是奔著港八大去的。
第三,如果考慮到小孩將來留在香港工作,買房幾乎是必須的;離港直接脫手,也算給小孩存了筆錢。
其次,攏住精英二代的心。
拿非永居的新港移民帶來的人才價值有限,但香港人才引入的目標也不在這批爹媽身上,焦點是高才優才二代。
這些二代都是什麽小孩?
中產家庭、不差錢,爹媽都是狠人,為教育義無反顧回爐讀碩,只為給娃當墊腳石;為到卷香港名校,不惜從北京大院搬進香港40平憋仄的小屋裏…
在這些爹媽的努力下,優才二代從香港讀完中小學,未來留在香港工作的機率很大。
吸納內地的錢和人,香港只用一張身份牌就狂贏了一把。
圖 | unsplash / Chi Hung Wong
這次我從泰國看學校有個感覺:對升學糾結、無法徹底躺平的中產父母,與其送娃去曼谷讀國際學校,不如去香港。
一方面香港目前的人才策略降低了帶娃赴港讀書門檻;另一方面,香港繼承了東南亞卷的基因,學校教育保持了較高的水準;
尤其過去人口減少導致多所幼稚園、中小學倒閉,偏弱一點兒的學校很難存活下去,又一次資源篩選。
教育雖好,但風險不小。畢竟當下香港人口已750萬趨於飽和,24年高才優才等計劃可能會突然收緊,還未上岸的人,前途未蔔。
——end——
本文系授權釋出, by mikizhou, From Miki粥,微訊號:mikizhou520, Miki粥,資深媒體人,教育紀錄片總策劃,推紅了「順義媽媽」 一詞。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點
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