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這個事,其實屬於國內富裕家庭和普通家庭經濟分流的一個賽道。富裕家庭,認知,視野,格局相對都拉高了,有了更多選擇。而普通家庭,往往沒的選,升本科,只有高考這條路。需要在1200萬左右考生中去爭奪那4%不到的985&211的資格,即使爭到了,也不一定有出路,畢竟選擇少,退路少。
外加國內的教育資源,真的是在篩選人才,而不是培養人才,很像普通家庭的學生沒這層覺悟,以為透過好好讀書,拿完學歷後就可以翻身。但事實上你只是有了翻身的機會而已。外加這幾年學歷貶值,你這層機會也越來越小。不是真正的聰明人,很難在這大爭之世起來。
大陸高考圈的內卷,讓很多有條件的家庭看到了困局。畢竟試錯空間太小了,高考定勝負,孩子的前路在哪裏?退路又在哪裏?於是圍繞各類名校的留學體系隨著這幾年國內百姓家庭硬實力的提升,得到了蓬勃的發展。更多的中產家庭也跟風富裕家庭做出了同樣的選擇。說實話,在資訊渠道和認知層面上,還是需要相信他們眼光的。
畢竟他們的教育規劃裏面,孩子即使不能去A,還可以去B,或者C。層層兜底才是真正的教育規劃,而普通家庭和底層家庭,往往是層層杠桿,然後沒其他路了,再求一線生機。
那些普通家庭的學生和家長,往往很喜歡吐槽,或者道聽途說都是國內考不到好學校的學生出國。這不怪他們,他們的圈子基本都是這種人,他們也只願意去接聽這些資訊,活在自己的資訊繭房裏面。從而更加鞏固他們現有的階層。
但事實上,真正的留學生尖子,可能起點就是他們追求的終點。今天我們聊下,真正的留學生尖子都在做什麽?
一、真正的頂級留學生都深諳包裝的藝術!
國內普高系統的學生和留學生其實都有本質的差別的,國內普高的學生基本卷各科成績。但選校國際學校的學生,你以為他們不卷嗎?一樣卷,基本下課就送到各類單對單,或1對3的補習班去了。沒掌握的知識點,進行線性梳理。哪裏薄弱補哪裏。更高位生態的老師降維給你梳理知識點。
同樣在自律學習,如果天賦都一樣,你說哪一種學習效率會更高?
除了學習效率,其他各種有關學歷的前置背景,很多留學生也會提前疊滿。在很多普高學生只知道加班加點刷題的時候。很多留學生已經開始了科研的提前部署。各種商賽,競賽,獎牌,的疊加。
而且不至於此,他們還會根據未來各個出國方向,調整自己的對口包裝路線。比如去美國的,還會刷自己的社群經歷,基本都是各種活動拉滿,周末去搞環保,假期去銜接誌願者。甚至自主去啟動一些各類和世界主題相關的活動計畫。
甚至健康的身體和興趣愛好都是他們要規劃的,興趣愛好的培養其實需要大量的金錢去維護。普通家庭的孩子說實話,想要這種是奢侈的,一是沒時間,會被說玩物喪誌。但健康的身體才是核心,真正的留學生,強的那波,愛好要麽是滑雪,馬術,高爾夫,潛水,登山,甚至打鐵。從愛好裏面,學校其實就能區分你家庭條件如何。中產去卷各種音樂或者鋼琴這類的。不同層級,不同去向。
這些前置包裝,其實就已經開始把你打上了各類標簽,稍微好點的英國九大公校,美國的一些藤校,已經提前在這些標簽裏面,把你納入了大數據。你如果這些都不包裝自己,說明不是一個圈子的,就不是能玩的到一塊的人。真正的留學生強者,成績好是一定的,其他經歷也是花裏胡哨的多,你會驚訝他們是時間管理大師,可以分身做這麽多事情?
二、頂配的實習經歷拉滿!
本科入讀後,很多普通的國內學生,即使是985或211的這種,家庭條件一般的是琢磨著怎麽打暑期工,補貼下生活費。有的學術點,自己吭哧吭哧蹲圖書館,繼續把自己學術類目再強化。他們的視野其實是有限的。學校也並不會匹配對應的生活化技能給到他們。
但成熟的留學生,他們已經開始在實習場域大殺特殺了。最頂尖的實習第一輪就是往世界九大投行跑,像我LSE本和劍橋本的學生,直接釘選的是大小摩的那種實習。像他們這種本科就可以去這種一線資源圈實習。就業的時候,你害怕過不了面試和簡歷關?
人家早就提前把規則摸清了,也搭建好了屬於自己可以查閱資訊面的渠道。想就業,就去。很多都是想不想去的問題。
即使不是頂配的留學生,大多也是會提前規劃好自己碩士要讀方向對應的實習機會。學電腦的會去比如字節,美團這種釘選數據,演算法類的實習。一把一個完全體的留學生,她的申請簡歷上,英文頁可以寫滿2-3頁,做什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能把做的事情能有節奏的給你說出一二三來。人強不強不知道,但你看上去肯定強。一樣是繼續在包裝自己,給自己疊加信任背書。
三、會嘗試帶人,領導團隊,搞副業!
普通留學生裏面,開始創業,搞副業,帶團隊的有,但真的不多。但真正合格的,強的那波精英留學生,這個是常態。手頭上多有幾個計畫在同時推進。
基本都是家庭資源分出來的小計畫,或和別人價值互換的計畫,或者本身就內建吸重力建立的一些計畫。計畫成功不成功,是否盈利,不重要。重要的是領導力的培養,和帶領團隊的經驗。
我之前說過,讀管理的,你畢業,你能管理誰?這個問題分人,沒正經管理營運經驗的,你最多只能去做管培生去,管理只提供你一層商業化思維。但留學群體的這波精英,畢業的確就能上手。而且明顯有幾年帶團隊的經驗。雖未成紋,但已有食牛之氣。
在這個過程中,尖尖上的留學生往往已經培養出了獨立的思考能力,戰略眼光。同樣一樣個計畫,想的是我要怎麽打,怎麽疊加自己的籌碼,要走哪些渠道,怎麽分配利益。在和人交往的藝術史,已經開始建立初步連結。自信心和節奏讓你如沐春風。
而普通國內學生,這時候可能在寢室玩遊戲,高考結束,收走了他們最後向上的動力。有的開始吃老本,有的開始得過且過。有危機感的出去找機會,但苦於沒路子。他們的慣性思維是卷,要繼續卷贏別人,就看過一個段子,一寢室幾個人,如果有個人要考研,其他三個一定會把他帶跑偏,一個人上分是不可能讓他上的。尖尖們想的都是去分配利益,創造價值,從利他中再利己,而普通的大學生想的是既怕兄弟苦,又怕兄弟太好,大家在一個檔次就最好。不想成就任何人,只想卷。其中的差距,你們自己品。
總了個結:其實還有很多細節問題,留學生真正強的不止比你強一點點。但很多人是看不到人家背後的付出。這個付出包括家長的認知和規劃能力,孩子的執行力和智力,整個周圍環境給的圈子,都是和優秀的人在高效交流。
你就說,是不是這波人更該拿到更好的資源和優勢,畢竟人家三代從商,真的不是你十年寒窗就可以跟上的。你的終點可能只是人家的起點。
再有,就是,真的思維模式是不一樣的,普通的國內畢業生,往往想的都是工作,就業,求個鐵飯碗。人家想的都是我要拿什麽樣的計畫,怎麽研究風口,怎麽拆解國家的政策紅利,怎麽復盤人家的商業模式。怎麽給自己疊加信任背書,怎麽讓更多人來認識自己,擴大自己影響力。怎麽去做局,如何去設定規則。你說能一樣嗎?後者只要積累到一定程度,搞錢就是錢湧向他們的。
PS:
,可以去多看看,看懂了,你會發現你真的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