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海外

新一代的靈魂拷問:收入不如農民工, 為什麽我還非要上大學?

2024-07-03海外


高考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愁。當文憑不再是金字招牌,在「學歷貶值」、「大學生通貨膨脹」的現狀下,「就業難,難於上青天」的現狀下,許多人開始冷靜思考,大學的意義是什麽?考上大學,是否意味著光輝人生?考不上大學的人生,是否從此沒落無出路?

作者:立正媽媽 ,藍橡樹專欄作者。國家人社部高級兒童情商指導顧問,中國圖書館學會兒童閱讀推廣人。

點選卡片,預約精彩直播

2020年3月,馬斯克在The Satellite 2020 conference的大會上說過一段顛覆大家認知的話——

「如果只是為了學習知識,你不必上大學,因為大學能學到的那些知識基本都是免費的。」

去年,騰訊發起的【20年20人20問】節目中,未來提問官、知名教育博主張雪峰也提出「靈魂一問」: 「20年後,還有必要上大學嗎?」

一方面,是資訊時代的便捷,帶來知識隨處可得,只要動動手指,便可通曉天文地理。

另一方面,是大學生的泛濫成災,人才過剩,帶來的學歷貶值,工作難求。

讓越來越多人開始質疑——寒窗苦讀十幾年,上大學的意義在哪裏?

一邊吐槽大學,

一邊努力考大學

眾所周知,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無處不在的AI 正在代替人類工作,搶走人類飯碗。

但面對發展來勢洶洶的人工智慧, 我們傳統的大學傳課模式存在明顯滯後性,與日新月異的就業市場脫節。

復旦大學原校長楊福家教授就明確提醒: 「今天的大學生,從大學畢業剛走出校門的那一天起,他四年來所學的知識已經有50%老化掉了。」

許多大學教授拿著幾年甚至十幾年前的教材,教著早已被時代淘汰的知識,台下聽得昏昏欲睡的學生,四年後沖進人才市場時,無不驚慌地發現,所學那點專業皮毛壓根扛不住行業知識更新替代的考驗。

傳統教育「一考定終生」的選拔體系,近些年也愈發引起爭議。

在中國教育體系裏,分數就是一切。

學校以「分數」為評判標準,用競賽、考試、掐尖等方式篩選人才,然後再繼續透過強加工,提高「優秀」的門檻,最後將尖子生二次打磨再拔高,送進去更頂尖的大學,為學校的光榮榜再增添錄取率……

大家為了能成為那個錄取率中的小分子,十幾年裏削尖腦袋付出的代價,已經無法用三言兩語來描述。

但從幼稚園就開始內卷的雞娃模式,對孩子們的身心造成的傷害,無法預估,備受詬病。「月薪三萬,撐不起一個雞娃的暑假」、「每五個孩子裏有一個抑郁癥患者」、「越來越多空心病兒童」等等話題比比皆是。

這是一場全民皆苦雞娃現狀久已,卻又無力扭轉的角逐戰。

大家都明知現狀堪憂,急需改變,卻又不敢停下內卷的腳步,只能保持現狀,苦等一個全社會改變的時刻。

上大學≠好人生,

當舊的人生公式不再能套用

高考就是過濾器,大學就是目標,成績就是一切。

讀大學=高學歷=好工作=好人生,這已經成為萬千中國家庭裏固有的認知。

但,時代在變化。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自嘲自己是「高學歷窮人」。

「三千塊你雇不到一個農民工,只能雇一個大學生。」已經不再是段子,而是現實。

大學生看似受過高等教育,外表光鮮亮麗,出入高檔寫字樓,坐著格子間的辦公桌,但拿到的薪資卻可能遠不如藍領。

不過,這種「生活996,被老板壓榨,被同事欺負,被客戶騷擾,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每天忙忙碌碌看不到頭」的社畜生活,已經遠比「畢業就失業」的普通大學生優越,好歹還能找到工作。更多的大學畢業生,還在求職市場苦苦尋覓,一位難求。

據統計, 2024年碩士畢業生的失業率高達67%,創下了歷史新高。

每十個畢業生,就有六七個找不到工作,這還不是本科生,而是更高階的碩士生。可想而知,本科生想在就業市場找到立足之地,形勢更是難於上青天。

早在2020年,美團外賣公布的數據就顯示,騎手有14%是大專本科學歷,有7%是研究生學歷,僅僅2020年上半年,就新增了14萬的本科生外賣員。

曾經舉全家之力,在千軍萬馬中廝殺擠過獨木橋,進入象牙塔裏苦讀四年的高材生,最終也不得不穿上黃色的外賣工作服,騎上小電驢,在大街小巷穿梭來去。更別提近些年頻繁聽到的「清華研究生賣煎餅」、「西安交大碩士賣涼皮」的新聞,讓人唏噓之余,不禁反問——

當文憑不再是金字招牌,在「學歷貶值」、「大學生通貨膨脹」的現狀下,「就業難,難於上青天」已經取代「好大學=好人生」的舊版人生公式,上大學是否還有必要?

985廢物背後:

脫不下的長衫,看不見的未來

同時,在升學壓力的不斷圍剿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的孩子們,在十幾年的寒窗苦讀中,早已困死在單一的評價標準中,被馴化成一只優秀的綿羊,也成了畢業後暴露出來的一大弊病。

中國的孩子,似乎從懂事以來,人生目標就是為了好大學而奮鬥。

讓孩子如饑似渴的並非對知識的追求,甚至也不是對高分數的渴望,而是為了滿足父母對好成績的期待。

兒童心理學家陳默在【中國的孩子已經變了,但老師和家長的教育卻沒跟上】一文中就曾寫道:

「當今都市孩子 現實感非常弱 從小到大一切現實事務都被替代了,他們只知道好好學習。」

但他們內心真正的熱愛從未被點燃,甚至從沒有真正的獨立思考和探索過。

所以哪怕戴上了名校的光環後,依舊對人生充滿迷茫。在出來工作後,更是需要為從前只懂讀書不懂人情世故,只會刷題不會創新,只會考試不會變通,而償還「不善交際、不懂思考、不懂解決問題」的債。

豆瓣上有一個特別的小組「985廢物引進計劃」。成員們自嘲「小鎮做題家」,意即從小鎮出來,憑著優秀的做題能力擁有了令人艷羨的名校學子身份,進入社會卻混得並不如期待的「失敗者」。

趙大海(以下均為化名)就是一所985名校的畢業生,從小到大作為別人口中的「學霸」,他坦言「那時候自信心極其高,好像自己是天才的感覺。」

但畢業後從國企跳到外資銀行,四年後因為與領導不合,轉行進口腔行業,期間斷斷續續換了三次公司,越換越迷茫。十四年過去,如今「32歲了還沒成家,沒物件,沒想法,對人生沒期待。小時候的驕子成了家裏的累贅,翻身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不僅僅是985、211的高校,就連清華北大、哈佛耶魯這些最高學府的天之驕子,都忍不住發出【考上了清北後, 人生全是下坡路】的控訴文。

開始,名校學歷是他站上高台的入門券,後面變成了孔乙己脫不下的長衫。

從最初信心滿滿「欲與天公試比高」的眼高手低,到進入社會後學歷光環褪去,處處碰壁後,才不得不承認——

「到了社會還是要回到工作的本質上來,情商、人際關系處理、對挫折的態度、面對選擇的能力、能否堅持的毅力,這些品質比你從哪個學校畢業重要多了。」

人生取勝之道,

核心在於學習力

知乎上有一段很火的話——

比成績更重要的,是成長;

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人;

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

比學歷更重要的,是學習力。

北大校長許智宏曾提到,「北大學生可以做領導人,可以做科學家,也可以賣豬肉。」

真正讓你成為貨真價實的人才的,不僅僅是你讀哪個大學,出來做哪個職業,而是保持終身學習,懂得不斷調整自身去適應環境的人。

00、10後被譽為Z世代,身處資訊大霹靂的世界裏,學習資源豐富,學習方式也不再是以往的死記硬背。只要他們願意, 互聯網到處流淌著知識財富,自學成才不再是奢望。

類似於近些年很火的B站,早在2018年,就被央視盛贊為「當代年輕人的學習陣地」。名師入駐,大牛雲集,哪怕你沒上清華北大,也有渠道可以聽到清北教授的明星課。

例如透過率極低的司法考試,在這裏,你可以聽到中國政法大學的羅翔老師化身段子手,用最通俗易懂的案例,自黑調侃的幽默,給你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關鍵,還是免費的,可以重復學的,不懂還能提問的。學習遇到困惑,直接彈幕求助,就可以得到後來者,甚至Up主的答疑解惑。

同時, 新時代的成功的道路也不再局限於「好大學=好工作」這條路。

就讀於龍蝦職業技術學校的喻大雙和他的同學們,還沒畢業就已經被「高薪預定」,起步年薪普遍在12萬元,三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每個月可以達到3萬元至5萬元的薪資待遇。只因他們是專門學龍蝦烹飪的學院派師傅。

【2023年新職業發展趨勢白皮書】顯示,已經有17.5%的年輕人在嘗試傳統行業以外的新職業,58.5%的年輕人對新職業抱有強烈興趣。

  • 像拆書師(把書本拆解成重要資訊和段落,常見於有聲書的市場)、

  • 押花師(用大自然中現成的花材,加工成藝術作品)、

  • 芳香療愈師(用精油等進行按摩舒緩,達到療愈目的)、

  • 照片療法教練(透過一些圖片工具,使人進行一些內在探索)……

  • 這些對大多數人陌生的職業,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人在「打工」以外的新出路。

    對談了超過100位從事新職業年輕人的程弈人說——

    「基於新人群的新需求,在未來尋找新發展趨勢,在傳統軌域之外,或許有更加豐盛的人生。」

    時代變了,學習方式變了,孩子的出路也變了。

    「唯學歷論」和「讀書無用論」,兩者都是謬論。

    讀書是成才的捷徑,但不是唯一的路徑。

    同樣,不讀大學也能有出路,但不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的人,路只會越走越窄。

    如果說,在這個時代有什麽核心競爭力?

    那一定是 保持成長性思維的學習力。學會適應,學會創新,學會創造,與時俱進,那麽不管時代發展的浪潮如何洶湧,都能永立潮頭!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場大考,但不是唯一的考試,更沒有「一考定終生」的影響力。

    人生充滿無限可能,所以不要用「獨木橋」狹隘了自己和未來。

    相信,只要幫助孩子找到熱愛並且合適的領域,穩紮穩打走好每一步,任何一方熱土都能孕育出光鮮亮麗的未來。

    👇點選預約,不錯過精彩分享 👇

    精彩回顧



  • 長按復制ID添加好友, 加入英國、美國、海外高中等留學資訊分享群:

    guanjia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