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海外

花2萬搶誌願填報服務,中產父母悔到腸子都青了

2024-06-13海外

來源 | Letsight

ID | letsight520

高考剛剛結束,家長和同學們的焦慮還沒有停止,專業選擇的問題再次讓大家焦頭爛額。

如果說高考是一試定終身,那麽選錯專業就是毀一生。 說個更紮心的真相,選錯專業,可能連考公都沒有合適的職位可以選。

於是市面上催生了高考誌願填報行業,近2萬的誌願填報服務依然吸引家長們蜂擁而至。

但是時代風雲變幻,花錢填誌願買得了心安,卻買不來一帆風順的人生。

今天我們梳理了各行各業大咖的建議,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更加全面的視角去思考——

當我們在選擇專業的時候,什麽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站在時代前沿,未來社會需要什麽型別人才?當前高考生應選擇什麽專業?

關於這個問題,各界大咖們到底是如何看待的呢?

輝達CEO黃仁勛認為在過去的10年、15年裏幾乎每個在正式場合回答這個問題的人都會說,電腦科學、編程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

在他看來,情況幾乎完全相反。隨著技術的發展,傳統意義上的編程將變得更加簡單,未來的工作更加需要註重創新性和創作力。

他認為人類生物學才是未來,如果讓他重新選擇專業,他首先考慮人類相關的生物學。

未來生命工程即將到來,生命科學將成為一個工程領域,而不僅僅是一個純粹的科學領域。

另一位AI圈牛人,OpenAI的創始人 Sam Altman 卻不這麽認為。

他認為編程是未來十年最重要的技能,學習編程就是為了學會如何思考, 科技時代的生產工具都需要編程來作為基礎。

馬斯克從技術層面來看,認為未來發展最重要的可能是新能源、人工智慧以及合成生物學。

曾經也有人問馬斯克,如果給一位14歲的小孩建議專業,他會建議什麽專業。

馬斯克說,物理學很好,可以提供好的思維框架,可以發現違反直覺的事物。 工程學也不錯;歷史也很好,可以了解人性。如果只推薦一個,他推薦了物理學。


這個觀點和中科院物理所曹則賢教授的觀點一致,曹教授曾說過學好了物理學,幹什麽不行呢?!

他們的建議和我們傳統認知中,「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觀念不謀而合。

大咖們的觀點可謂百家爭鳴,各有各的說法, 但共同點都在於選擇他們建議的人工智慧、新能源、生物工程領域都是當下發展勢頭最旺盛的行業。

孟晚舟的觀點卻從另一個角度出發,她在一次演講的時候說到, 她如果幫兒子選專業,一定要避開和機器競爭的專業,因為人幹不過機器。

但是問題來了,什麽專業才是避開和機器競爭的專業呢?到底有沒有這樣的專業呢?

前不久,張朝陽和周鴻祎在直播中談及為高考生推薦什麽專業時, 周鴻祎推薦了人工智慧、能源和生物學。

但話鋒一轉, 他強調其實擁有探索心、好奇心、持續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專業並不重要。

張朝陽則推薦數學專業,因為學好數學未來可以向各個方向轉行。

他建議報專業不要隨大流被主流觀念束縛,女生喜歡理科就報理科,男生喜歡文科也可以選擇文科。

一直以來專業選擇都有「性別偏見」,認為女生不適合學理工科,男生學文科就是屈才。

工科出身的教育部原副部長吳啟迪提到, 女性細致、思維縝密等特點如今同樣是工程領域不可缺少的,女生一定不要低估自己。

在專業選擇上,到底是越「專」越好,還是越「基礎」越好,一直爭論不休。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提醒家長, 要顛覆「本科專業決定一輩子」的觀念。

他建議, 本科盡量選一些通識性強的專業,比如中國文學或外國文學、數學、物理、經濟學等。

這些「無用專業」和基礎學科可能比學會計、精算、播音主持等技術類專業更好。

未來時代瞬息萬變,當下的熱門專業在未來並非就能長紅,即使熱門如電腦專業也已經進入飽和狀態。

本科階段恰好是打基礎的階段,是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

在這個階段透過基礎學科、通識學科的學習,可以培養人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遠比要學一門技術還重要。

這些底層能力才是讓一個人走的越來越遠,越來越高,對於未來各種職業的發展都有極大的幫助。

曾在耶魯大學校長職位擔任20年之久的理察·萊文曾說過: 「如果一個學生在耶魯大學畢業時,居然擁有了某種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將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

理察·萊文在他的演講集【大學的工作】中提到,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識,是培養學生批判性獨立思考的能力,並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教育不教知識和技能,卻能讓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

這句話顛覆了傳統「專業確定命運」的觀念,我們也應該要認識到,大學學的不是某一個專業,而是學會學習。

武漢大學本科生院院長吳丹教授在采訪中表示,專業的冷和熱從來都不是固態的,它始終在不斷變化。 最好的「熱門」不是外在的「火熱」,而是內心的「熱愛」。

她建議專業選擇應該遵循內心,找到自己熱愛的領域,而不是所謂的「熱門專業」。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也曾提到,專業選擇自己喜歡的最重要。

他認為選了自己喜歡的專業,至少會讓你的大學四年的品質非常好。在大學四年裏,每天學習的東西都是自己喜歡的。

因為社會發展無法預料,但是你所熱愛的事情將會跟隨一生。

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即使未來不能賺大錢,也至少有大學美好的生活。但是如果為了迎合社會選擇一個可能帶來高薪的專業,學得枯燥無味反倒不合算。

1958年,胡適在台灣大學法學院演講的時候就談論過專業選擇的問題。

他說: 「社會上需要什麽,不要管他,家裏的爸爸、媽媽、哥哥、朋友等,要你做律師、做醫生,你也不要管他們,不要聽他們的話,只要跟著自己的興趣走。

想起當初我哥哥要我學開礦、造鐵路,我也沒聽他的話。自己變來變去變成一個老不成器的人。

依著「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學下去,其未來對國家的貢獻也許比現在盲目所選的或被動選擇的學科會大得多,將來前途也是無可限量的。」

堅持熱愛有時候需要承受別人的質疑和不理解。

2020年湖南留守女孩鐘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考上北大考古專業。 女孩崇拜的考古界權威樊錦詩教授專門寫信鼓勵她「靜心讀書」。

當時很多人覺得這個女孩一手好牌打爛了,很難理解這麽高的分數為什麽不報金融、醫學、電腦這些別人搶破頭都想進的專業, 而選擇一個冷門又沒什麽「錢途」的考古專業。

其實並沒有那麽多理由,純粹是出於喜歡。

今年,鐘芳蓉已經透過了研究生院的考核,即將攻讀碩士學位。她的導師贊許她考古知識紮實,發掘技能高超,完全有資質成為頂尖考古專家。

面對質疑,鐘芳蓉沒有動搖自己的內心, 而是堅持自己所熱愛的領域,在這樣浮躁和功利的社會上的確是一股清流。

看了那麽多建議,依然選不出「好的專業」。

其實專業選擇就是一場賽局。

首先是 家長和孩子 之間的賽局,到底是選擇家長喜歡的,還是遵循孩子的喜好?

其次是 社會和個人 之間的賽局,應該選擇就業前景好的熱門專業,還是從本心出發選擇熱愛的專業?

最後是 未來發展和當下決策 之間的賽局,選擇當下熱門的專業,畢業後、10年後是否還是熱門?

在高考專業填報面前, 家長和孩子面對的就是人生錯綜復雜的選擇,有多少個專業擺在面前就有多少條路。

大多數孩子最後只有一個選擇,這個選擇無疑成了人生第一個也是最大的一次賽局。

但多重賽局下才發現, 人根本不可能做出最佳決策,選出最好的專業。

或許多年以後回頭看才發現,決定一生最關鍵的時刻,可能不是高考,也不一定是專業。

反正選哪一個專業都不可能有絕對順利的人生,選哪個專業都會有反對的聲音,在紛紛擾擾之下,倒不如遵循內心,選擇熱愛的專業。

最後,我們也不要忘記,這條人生路是孩子自己走的,孩子才是作出選擇的主角,家長作為副駕遲早是要下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