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Miki粥
ID|mikizhou520
春暖花開,又到了課外班催繳費的時節。
上周藝術課的老師問我周末送不送娃,神神秘秘說要商量個事兒。我以為是聊小孩藝術天賦,興沖沖地去了,結果一見面她跟我談老生續費。
明年學費整體漲1000塊,但老生享有折扣。老師專門周末叫我過去一趟,是想告訴我這個好訊息,以及她在這個基礎上申請了個特殊折扣,再打九折。
算完,一個學位比去年省2000來塊,折扣給的相當到位。連老師臉上都情不自禁流露出「你可占大便宜」的神情,大概篤定下一秒的劇本,我會立刻掏出手機打過去4萬塊的續費…
然而我微笑致謝,轉身去了休息室,留下一個撲空的老師在空中淩亂…
呵,便宜多少錢我都不在乎了,我正在做一種更徹底的教育斷舍離——
經濟不景氣的當下,著手刪減小孩的興趣課。
說說這些年,我在興趣班的道路上紮紮實實踏過的一地坑…
先是3歲開始學舞蹈。
每次帶娃上課都要威逼利誘,每次都會折騰到遲到。當時我看了太多專家的書,堅信素雞想成功,家長就要學會心狠手辣,緊迫逼娃。
學琴的媽媽應該對緊逼雞娃法的副作用感觸良多吧。
我朋友曾憂郁地跟我說,為小孩好逼他天天練琴,練到小孩每天看著窗外,跟她說想死,嚇得當媽的從此放棄了郎朗夢。
我的壓力素雞法堅持了5年,直到搬家沒找到附近可送的舞蹈教室,姐姐選擇徹底擺爛,一提跳舞嚎啕大哭,這條素雞路也就走到了盡頭。
學舞蹈給我上了一課。告訴我——
選課外班要尊重小孩的主觀能動性,因為專家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她要是不喜歡,當媽的怎麽逼迫都不會有結果,她要是自己喜歡,就會投入全部的精力。
可惜,我還是太天真了。小孩自選的興趣班裏滿滿是坑。
就比如學鋼琴。一開始我就看遍了雞飛狗跳的琴童家庭,所以小心翼翼地避免走上這條道路。誰成想姐姐9歲學校開鋼琴課,她不知道從哪裏來的熱情,吵著鬧著要學琴。
一開始我努力勸,但真架不住小孩天天碎碎念,搞得我一度以為自己耽誤了一位天才琴童還不自知,於是狠心花了幾萬塊買琴交學費,外加線上VIP陪練。
結果吧,錢花了鋼琴進了家門,這小孩就新鮮了兩個禮拜,然後再也沒有翻開過琴蓋。我看不下去還催過她幾次練琴,但每次都以母女嘴仗開始,鬧到雞飛狗跳但琴就是絕對不練,這讓我幻想生出了一個鋼琴家的心日復一日地淡了,剩下一張雅馬哈被丟在墻角落灰…
我是個明白人,比起中年老母親心腦健康、甲狀腺沒有結節,學琴投入的幾萬塊算個P啊!直接斷舍離掉。
學鋼琴給我上了一課,告訴我——
選課外班要興趣結合天分,沒有天分的興趣是無法持久的。
在這個原則下,我給娃選了藝術課。一方面是小孩喜歡,試課之後堅決要上;另一方面我發現她有手工天賦,編繩擰花做個黏土,樣樣不在話下。而且,我選的藝術計畫不是純教畫畫,運用了PBL教學法啟發小孩的創意和想法。
從各方面看都是完美課程,離家也不算太遠,開車只要20分鐘,完全沒有海澱家長雞娃橫穿帝都的煩惱。
然而,就是這樣一門看起來有趣好玩、小孩都喜歡的課,周日叫醒姐弟倆對我來說都是個難題。
我就不明白了,不是說興趣驅動就會有自驅力嗎?怎麽明明是他們喜歡的內容,依舊要爹媽用盡洪荒之力才能把娃推進周末的課堂?
學藝術給我上了一課,告訴我——
選興趣班有興趣、有天分可能還不夠,還需要家長努力,在背後當好小孩的推手。不然是個小孩都會比爹媽躺平快…
在所有的課外班的失敗裏,我最大的失敗的是送娃學了有一門二外。
一開始的想法也是沖動,總想給小孩多培養一點兒特長。於是盤了一下她的優勢項,發現只有外語還有機會努一把,其他奧數寫作、琴棋書畫基本連邊都不擦。
然後我給娃報了個法語班,一年學費五萬,找了個英國私校老師用英文授課。
當時我想得特別美,就算學不好法語也能練成一口流利的英文,兩門語言一次搞定,太值了啊!
萬萬沒想到,我有語言天賦的小孩是個神坑,既不預習也不復習,上課經常默不作聲,學了一年連顏色都說不清楚。
但英國老師發的學習反饋,裏面永遠是優秀。我都迷思了,這也能達到英國小孩的平均水平?
後來,鄰居家小孩去了英國讀書,吐槽舍友不會拼anyway,G5榮譽畢業的朋友學了五年法語,說自己啥也不會,我就釋然了:
原來中國家長的卷不是蓋的,雞娃並不是徒有虛名!私校裏的英國娃啥都不會,人家父母依然覺得老師很OK…
凡在中國爹媽的手裏,這樣龜速教學的老師只能被炒魷魚。但也不能說老師不努力,把英國老師急的喲,天天問我要不要給她加一門英文課。
學法語也給我上了最重要的一課,告訴我——
沒有家庭資源的素雞都是扯淡,不全身心投入會被人秒成渣渣…
做爹媽的,千萬別自不量力,沒幾個小孩肯自己努力。
現在經濟下行又面臨升學,很多朋友都在對興趣班做減法,我從自己過去踩過的坑裏總結了幾點斷舍離的心得:
非剛需,盡早放手。
小時候家長總喜歡給娃各種機會嘗試,有媽媽一年帶娃報過十幾種樂器,然而最終什麽都沒有留下,因為三年級發現了小孩的數學天賦,正好是升學剛需,立刻就砍掉了吹拉彈唱那些邊角料。
非剛需再好,也會為升學讓路。
之前是鋼琴在中產教育消費中的覆滅,是因為海澱六小強基本不看特長,簡歷裏就算頂級楊團的領唱,只能做奧賽學霸們的陪跑…
缺乏資源,盡早放手。
俗話說,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不是音樂世家,就不可能輕松培養出音樂家;生在書畫世家,不想和筆墨紙硯打交道都不可能。
這種耳濡目染的力量太可怕了。
家族傳承,有醫學世家、京劇世家,幾代人都是文化領域的大咖,最得力的教育資源都是身邊的資源。像鄧亞萍讓兒子學打桌球,大滿貫國手當教練,比普通人少走多少彎路?
走一條資源匱乏的路,以為每年開30000公裏車就可以通往羅馬?那是不知道別人的起點就在羅馬…
當然,也有選了不後悔的興趣班。
比如舞蹈,雖然我吐槽了很多,但從3歲練到了8歲是堅持最久的課外課,而且這筆投資至今都不覺得虧。
舞蹈雖然沒學好,但練舞的小孩儀態挺拔,小孩雖然身高全班墊底,卻因為小時候拉伸做得多做得好,現在脖子以下都是腿。
身體協調性也在學舞中得到了練習。
而且舞種也多,不喜歡民族,可以選拉丁,不然還有街舞,強身健體足夠了,以後上了年紀還能去廣場上當領舞…
這筆投資一本萬利啊!
對我們這些普通家長來說,素雞路坎坷,學啥都不求能學出個名堂,真不如花錢雞點運動項,一方面鍛煉體能,另一方面就算只是多曬太陽,也有益心靈健康。
作者:Miki粥,資深媒體人,教育紀錄片總策劃,創造了"順義媽媽"一詞。個人公眾號:Miki粥(mikizhou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