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有一個缺點就是一出現問題,首先會出現情緒上的反應:
恐慌、驚亂、畏懼、焦慮,出現各種不適。
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拼命想著趕緊處理掉這個爛攤子,趕緊扔掉這塊燙手山芋。
如果不能快速減少掉這些問題,那麽很多人非常容易陷在當前問題所帶來的痛苦中。
可現實,絕對要分情況看。
有些問題,比較簡單,你可能走過去,動動手指頭,隨便一出手,就能輕松地處理掉。
但是有些問題,根本就沒那麽簡單,背後 可能 藏著更復雜的東西。
你一頭紮進去,想趕緊弄個了斷,可你沒停下去深度思考、去問自己:
為什麽會發生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背後究竟又藏著什麽問題,它要怎麽消化掉,才能從根本上解決?
這就導致倉促之下,你著急忙慌地,吭哧吭哧費了半天的勁。
問題不僅沒有解決掉,還因為激進,掉進了更大的坑、帶來更大的麻煩,這種現象屢見不鮮。
最後所有的反應,都變成了虛假的希望。
所以說,一定要敢於培養自己和問題共存的能力,與其說要敢於,不如說是不得不。
說實話,這不是什麽選擇題,而是生死攸關的必修課。
因為很多問題一時半會沒有答案,反饋並不是立刻能獲得。
所以必然會存在一個等待的周期。
在這個等待的周期裏,我們就不得不與問題共存。
如果不能共存、不想共存,或者根本不敢面對會怎麽辦?
那很多人就會極力地掩蓋問題、極力地美化問題,用一些僥幸的方式,給它套上一個漂亮的的外衣。
明明是一堆爛攤子,他們卻偏偏用花言巧語對自己、對外界說:
快來看,我們活得非常完美,別人都是瞎說,我們根本不存在這個問題。
就像我在之前的文章裏 提到的一些造新詞的現象:
透過這些新詞掩蓋本質,然後突出一個完美無瑕的狀態。
一旦後面沒有效果,後面爆發了更大的漏洞,或者問題變得難以控制。
他們就開始用常見的把戲了:甩鍋、找替罪羊,逃避一切。
然後極力地解釋:這不是我的問題,這是別人搞的鬼。
眼睛都盯著別人,仿佛從來和自己無關。
這也是我在這幾天的文章裏提到的,為什麽要極度坦誠、極度全面地剖析自己的原因。
因為當你真正認識到了自己,認識到了你所處的環境,你才能最清楚地看清你所處困境的本質是什麽。
然後你才能明白,很多問題可能不是短期內能解決的。
它們是中期或長期的存在,可能需要時間,甚至可能是一場長期的拉鋸戰。
那時候,你不會因為一個小小的波動驚慌恐懼。
你會在該等待的時候等待、在該窮追猛打的時候絕不松懈。
然後在等待周期裏,慢慢磨煉出與問題共存的心力。
等到時機成熟的那一天,很多問題都會變得迎刃而解,然後極快地消失。
可是,很多人壓根等不了這麽長時間,甚至根本不願意躺平一段時間。
因為他們根本無法忍受,任何形式的寂寞。
恨不得立刻解決、立刻見效、立刻看到錢進賬、立刻讓他起死回生。
所有的「立刻」就像一顆定時炸彈,最後把一切弄得更亂。
然後對真正有價值的解決方案發現不了,還經常會出現病急亂投醫的現象。
明明知道大趨勢對自己不利,卻因為小趨勢有反復和暫時的利益。
然後耐不住寂寞,突然選擇與大趨勢對立。
跳入了一個又一個看似有前景的陷阱,結果成了別人遊戲的犧牲品。
更可笑的是,有些人甚至連該打的仗都打錯了。
搞錯了鬥爭物件,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了無關緊要的鬥爭上,把敵人當作朋友,把朋友當作敵人。
土匪小人倒成了他們的支柱,甚至為鐮刀們撈利益、唱贊歌、撐旗幟。
很多東西往深層一看,就會發現蠢貨愚蠢的原因。
所以如果你不能靜下心來,學會與一些問題共存,那你永遠也不會找到真正的答案。
在混亂中找到秩序,在焦慮中找到寧靜,「混吃等死」,也是一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