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兒子從小是「數學天才」,後來他怎麽樣了?

2024-01-31情感

*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原創內容

天才兒童的話題或許很容易引起國內家長的興趣,很多人也會因曾經的天才少年在成年後泯於眾人而感到唏噓。今天的主角Emily和她的大兒子安安講述的就是一個天才兒童在國外的成長故事。20多年前,Emily一家移民到紐西蘭,安安在數學天賦被看到、被學校無能為力、被家長佛系引導的過程中長大,讓我們看到一個自由生長的天才兒童未來會成長為何種模樣。以下是Emily的自述。

記者|吳麗瑋

擔心他有自閉癥

我跟我先生從國內移民到紐西蘭的時候,大兒子安安大概2歲,當時中文也只會說最簡單的詞,英文更不用說了。他去幼稚園第一年幾乎不說話,問他什麽,不是點頭就是搖頭。那時候家裏只有他一個孩子,只有大人陪他玩,去幼稚園以後,有老師跟我說,他也是喜歡纏著大人一起玩,我當時非常擔心他會有社交障礙。

我記得他3歲多的時候,發生了一件讓我感到害怕的事。我們家有一本很厚的大字典,安安一頁一頁地翻。我說,你又不認識字,為什麽要翻字典?他跟我說,他在看書的頁碼,是怎麽一個數一個數地漲上去的,他在看數位的規律。你知道我當時的感受嗎?我腦子「嗡」地一下, 我特別怕他就像【雨人】的主人公一樣,會有自閉癥,沈浸在天才的世界裏。所以那個時候我寧可他不看書,而是去跟小朋友玩。

【學爸】劇照

等到他4歲的時候,我把他轉去了另外一家幼稚園,遇上一個辛巴威來的白人老師,那個老師原來在辛巴威教過小學。我們剛去上了兩周,這個老師就跟我講,你的孩子是有數學天賦的。當時玩一個遊戲,一個小包裏面有5個小零件,老師拿了4包,安安很快就算出來一共20。 老師說,對於4歲的孩子來說,很多人是完全不能理解的,但是安安覺得順理成章。於是老師又教他4✖️5,告訴他每一部份都是什麽意思,安安也說他可以理解。

聽完這話我跟老師說,我知道他有天賦,但我更在乎他有沒有跟其他小朋友玩。 老師說,你不用擔心他社交的問題,而是應該給他在數學上多一些引導。老師是那種特別西方的教育觀,覺得有什麽天賦,就該好好去發展自己的天賦。 而我們華人家長往往是,數學好,但是英文沒那麽好,那就把數學放一放,趕快補英文,總是希望孩子全面發展。

我其實蠻感謝那位老師的。他跟我說,數學太好,沒什麽好擔心的,你應該想該怎麽去支持他。安安快5歲的時候,他爸爸過35歲生日,他想算爸爸活了多少天。這就需要大人的支持,如果我不幫他拿紙記下來,每一天每一天算下來是很大的數位,他可能就走不下去了,也不會感覺到那麽大的成就感。我幫他記數的時候,會覺得特別好玩。我們大人的思路已經被禁錮住了,35✖️365,再加上閏年額外的天數,直接列豎式就算出來了。但你發現一個小孩居然是這麽想的,兩個兩個加上去,再逐漸往上翻倍去算35✖️365。我覺得這比大人用乘法不知好多少倍,這是他自己想出來的。

【學爸】劇照

後來我也漸漸放松了。我跟安安幼稚園老師聊過,老師就安慰我說,沒有關系,如果是自閉癥的孩子,他跟人沒有眼神交流,但是安安不是。 老師覺得,他只是因為英文表達能力還沒有到能夠自如交流的程度,而且他玩的東西跟其他同年齡段的孩子不太一樣, 比如別的小朋友串珠子還在亂串的時候,他要麽是按照一定顏色,要麽按照一定圖案,他已經能夠找到規律了。

數學課無聊,但不想他超前學

等安安讀了小學,挑戰才真正開始了。

客觀地說,我覺得紐西蘭數學教學在起步階段有它非常人性化的一面。比如它會用到很多小遊戲和玩具,讓孩子從非常具體的情境中感受數學。像有的小孩5歲上小學的時候還不會數數兒,老師會準備很多不同顏色的小熊或者小積木塊,讓孩子拿來數數,從直觀和具體裏體會數學,而不會很快進入抽象的世界。像國內很多地方,幼稚園時就已經快速進入到加減乘除階段了。

但是安安早已超過了紐西蘭小學低年級的認知水平 。那時我在跟學校打交道方面沒有經驗,走過一些彎路。最開始我就是撒手不管,反正數學上,老師講的他都懂了,那他在課堂上玩點別的,或者幹點啥都行。但後來我發現這樣無論對他,還是對老師都是很不公平的。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他跟我說,在學校最不喜歡的就是數學課,因為太沒意思了。 我突然意識到,感到無聊會磨滅一個人的興趣,如果他從此對數學不感興趣怎麽辦?

所以從四年級開始,我就像祥林嫂一樣,每一年換了新的班主任,我都會跟他們說,我的孩子是什麽樣的,他可能需要什麽樣的幫助。當時四年級的老師專門去中學找了七八年級的教材給他,我當時非常感激老師,但很快我意識到,使勁超前學其實沒太多意思,那樣到了高年級上課就更悶了,你說是吧?

【超少年密碼】劇照

我更不贊成孩子跳級。

我小時候讀的就是少年班。當年在鄧小平說科學「要從娃娃抓起」之後,中科大在1980年就開始辦少年班了,當時非常轟動。我是1986年讀了中科大的預備班,當時有一個年齡線,要求13歲以下才能報名,主要看數學和物理成績,還考了語文和英語,但是不計分,筆試完之後還要進行智商測試。

我在預備班之後讀了上海交大的少年班。當我們進了大學,其實是非常不適應的。女生感受還好一些,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裏,會認為女生弱一些是正常的。但男生就比我們慘很多了。他們大學四年都交不到女朋友,而且有人出現了心理問題,有退學的,全班40個人,最後畢業的只有30個出頭。我並不認為少年班有什麽好的。

安安上小學的時候,我要解決的重點是他上課無聊的問題,我覺得應該讓他深入地學。 如何深入,一個是要在實際問題中學數學,一個是擴充套件他數學閱讀的知識面。為此我大海撈針似的找了不少資源。

【小歡喜】劇照

首先我去找了很多有趣的題目。紐西蘭有一套很多年前教育部出版的教材,每本書有一個主題,比如代數分冊,它會從搭一個房子要幾根火柴,搭兩個房子要幾根火柴,一直讓你算下去,尋找規律,最後抽象出一個式子,它在幫助你建立一個思維過程。還有一套書叫【瘋狂的數學】,他翻來覆去都快把書翻爛了,裏面有很多好玩的題目。甚至我還給他讀過我小時候看過的一本書,叫【數學花園漫遊記】,裏面都是益智題,比如五個人有五種職業,第一個人不是幹什麽的,第二個人有什麽特征等等,讓你進行邏輯推理。我把這些題目拿去學校裏,老師也同意他在課上可以不聽課,去自己做趣味題。

另外,我們會在圖書館借很多非虛構類的數學書籍,比如數學史,不同民族的數位怎麽畫出來的,人類最開始怎麽結繩計數,還有法語裏怎麽計數等等,都是和數相關,但不是純計算的數學相關的知識,他也看過好多。

對於安安這樣的孩子,在紐西蘭的教育體制下很難獲得學校的特別對待。紐西蘭小學階段數學課時很少,英文課教學時間至少是數學的2-3倍。 而且小學階段學的內容也比較淺,更不會給資優的孩子提供有挑戰,覺得好玩的內容。 這是我認為紐西蘭數學教育的一個問題。

「參加國際奧數競賽有什麽意義?」

安安在初中之後終於在數學課上獲得了樂趣。

首先是他學校的數學課會按照不同水平進行分層教學,一個年級有400人左右,每班20人,每年有兩個班參加額外的數學培訓,代表學校去參加市數學競賽,他們學校很重視數學,蟬聯過很多年的競賽冠軍。他們班上的老師會用很短的時間講完所有知識點,我記得有一次老師在班裏搞了模擬炒股大賽,老師挑了一些簡單的漲跌、統計圖表給學生講,孩子們對那些題目都很感興趣,誰先做完就很興奮。老師也把做題弄得很好玩,比如搞數學趣味賽,在第一個地點做完一道題,接著要跑一圈,去下一個站點繼續做第二個題,弄得很熱鬧。

等他讀到高中之後,遇到的老師也都很不錯,幫助他很快能把學校的內容學完。他後來也參加過澳洲和紐西蘭的一些數學競賽,後來知道了紐西蘭在組隊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

【小歡喜】劇照

九年級的時候,他第一次參加奧數隊的選拔賽。選拔賽要求獨立完成題目,再郵寄給組委會。我在他寄信的時候才看到他的解題過程,題目要求做數學證明,他舉了個例子給人家,想用舉例的方法把事說明白,我一看,這哪叫數學證明啊。果然,他第一次就落選了,沒能進集訓隊。

那時候我第一次給他請數學家教。教奧數的老師已經帶過很多屆學生,他知道選拔賽的全過程是怎樣的,要註意哪些內容,需要做怎樣的準備。安安第二年就順利選進12人的集訓隊。

我們都沒想到,他第一次就能入選最後代表國家隊參賽的6人名單。訓練營每年一月初集訓一個星期,時間很短,還是靠每個人平時的積累。一星期後,這12個人要去參加三場由不同國家主辦的大型國際比賽,比如英國、澳洲和亞太地區的三場比賽。這三場比賽都是由數學教授閱卷的,三場比賽成績加在一起,取前六名組隊參加國際奧賽。

【馬大帥】劇照

那一年是去香港比賽。第一題是一道幾何題。這是安安最不喜歡的題目,雖然比較簡單,但是他沒做出來,他當時非常沮喪。但第二天他頂著壓力把後面的題目做出來了,最後拿了一個榮譽獎。我們做家長的當時覺得很滿意了,他自己受到了比賽的鼓勵,而且也見識了其他國家學生的數學水平。

第二年參賽原本覺得是順理成章的,但他說他不想參加。我們覺得第一年充分證明了他的潛力,只要多花一些時間在奧數上面,一定會做得更好的,但他變得不感興趣了,他問我,「做這些題意義在哪裏?」

我當然不能理解了。首先,你有非常好的天分,奧數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學的。而且只要你再多做一些題,把自己的能力更精進一下,是很有希望的。我們在香港比賽的時候,我有個交大同學的女兒代表香港參賽,拿了金牌。我跟她交流了一下,知道人家香港是怎麽訓練的,當時也了解了美國隊孩子的訓練量,紐西蘭隊跟他們完全沒法比,跟中國內地隊的訓練強度就更不能比了。為什麽不花更多的時間在這上面,讓自己獲得更好的成績呢?

那是我們爭論最激烈的一年。那一年的比賽在巴西,他最後拿了銅牌。在那之後他就再也不願意參加奧賽了。他說自己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他喜歡辯論,要跟朋友一起出去露營。去國外參加奧賽時,他看了其他國家隊伍的準備情況後說,還是「紐西蘭隊最好,既有maths,又有life。」

【少年派】劇照

我覺得他沒有很投入地去做這件事,後來也跟他的老師聊過。老師給我的建議是,由他吧,他的興趣有多大,他才會花多少時間在這個事情上。我大概掙紮了一年才想通。當時和他一起參賽的一個隊友後來選擇去了劍橋三一學院學純數學,那個孩子的媽媽說,他從小就很有定力,對數學研究很感興趣。但安安不是,他要看新聞,要做很多其他的事,雖然他也很想去劍橋,但他說不願意做每天在房間裏做數學題的人。最後他選擇去另一所大學學了電腦專業。

回想起安安那麽小的時候,因為他的數學天賦,我甚至擔心過他有自閉癥。如果在國內,這樣的孩子是不是會一直被當作數學天才去培養?那他現在做出的這個選擇,會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嗎?我不知道。但是他說,他從來不後悔沒有拿到奧賽的金牌。

無論如何,安安當年摸著石頭過河的數學教育經驗,在老二寧寧身上,就用得得心應手了。 寧寧沒有哥哥那種「先知先覺」的數學天賦,他需要聽老師的講解後獲得理解,但數學成績依然是優秀的,相比哥哥天生的光環,我並不覺得弟弟會遜色。 當年給安安的那些數學資料,大浪淘沙,直接挑出最好的給寧寧用。另外就是在審視學校數學教學時,能比較敏感。比如對紐西蘭教學大綱的內容比較清楚,能夠判斷出老師教學是不是得當,教學水平如何。萬一遇上一個渣老師,怎麽去幫孩子度過這一年。這可能才是我作為一個數學天才兒童的母親,獲得的最大收獲吧。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 稽核: 同同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轉載請聯系後台。

大家都在看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