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迷茫,越要往遠處看。先把自己的心靈照顧好,不把期待放在他人身上,去覺察並釋懷自己的情緒,最後把更多的專註力放在儲存生活燃料上。 你會 在一步一步往前走的路上,找到力量,發現希 望 。
作者:滿小鯨
來源:富書(ID:kolfrc)
收聽音訊見留言區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
感覺工作好難,看著同事輕而易舉地出成績,自己苦熬一個月也沒做出什麽業績。
每天工作忙碌卻沒有存款,被父母催婚,卻又不甘心打拼多年,沒看到事業上的成就,便匆匆掉進另一個牢籠……
被生活的無奈和社會的內卷逼著走,像陀螺一樣毫無方向地亂轉,更不知道怎麽繼續前行。
畢淑敏曾說: 「茫然的前提是要有前一步尋找的動力,你須把茫然化作探尋的勇敢。 」
而那些能夠走出內耗、找對方向前行的人,都有這4種跡象
照顧好自己的心靈
洛克菲勒曾說:「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懂得照顧自己的心靈。」
心理健康,往往會直接影響著我們的身體。
一個心理咨詢師在網上分享過一個案例:
某金融公司經理S先生,長期飽受腸胃問題的困擾,因醫院各門診都查不出來相應器質性病變,因此轉診到心理中心嘗試治療。
S先生描述,孩子出生以來,妻子每天都在帶孩子。
自己每天辛苦上班,妻子從來不關心他過得怎麽樣,唯一關心的就是薪資有沒有發。
這讓他感到非常痛苦,每次夫妻吵架,S先生就會出現胃絞痛,疼痛難忍。讓S先生每天對家庭,工作都充滿了恐懼。
胃病也時不時復發,一直治愈不了。
後來心理咨詢師建議妻子也加入咨詢當中,進行了婚姻家庭心理指導。
S先生和妻子的關系得到明顯改善,妻子也懂得關心S先生的感受,而他也懂得參與到照顧孩子的事情裏。
更神奇的是,S先生的胃病不治而愈了。
身心是一致的,當一個人的心理變化時,會影響到身體。
電影【海蒂和爺爺】中,富家女克拉拉因媽媽的死對她打擊非常大,重病後無法行走,常年坐在輪椅上。
盡管父親家財萬貫,祖母對她疼愛有加。無法行走的她就像困在城堡裏的金絲雀,始終得不到快樂。
直到她認識了海蒂,一個來自大山裏的孩子。海蒂帶給克拉拉充滿陽光,感受自然的快樂。
海蒂回歸到大山後,有一次克拉拉到她家裏暫住。
短短幾天,克拉拉感受到無比的快樂與自由。
有一天克拉拉跟海蒂放羊,一只蝴蝶飛過來並親吻了克拉拉白皙的雙腳,她竟神奇地站了起來。
【願人生從容】這一書裏提到:
「 你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一顆寧靜的靈魂,你就是快樂,你就是一個幸福的人。 」
我們的身體很誠實。當心靈感受到不安的時候,身體會出現癥狀。這些往往靠藥物幹預作用微乎其微。
我們要習慣於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去重視心靈發出的警報訊號。
當你感到情緒特別不舒服的時候,不要忽視,而要多問自己為什麽,多去覺察內心的感受。
這是收獲一個健康靈魂的第一步。
不要對自身以外的有過多期待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中,女主人公若菱說過這樣一句話:
「不要期待一個人會出現在你的生命中,滿足你所有的心理需求,從此你就不再寂寞了。沒有這回事。」
當你有了期待,而最後結果沒有滿足到你心裏的期待,就會有落差。
前幾天看到商場搞周年慶活動,一塊錢抽取一次盲盒。
有兩個女生各買了一個幸運盒子。
巧合的是,兩個人拆開盒子,裏面都是防曬雨傘。
看著禮物,其中一個人很開心,她覺得夏天外邊太陽這麽大,更好需要一把防曬傘。
另一個女生卻非常失落,她是聽說能抽到手機,沒想到卻只是把傘,忍不住抱怨說:「一把傘,毀了我一整天的心情。」
人有時候就是這樣,總是習慣有太高的期望,但即便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也不可能完全滿足你的期待。
與其把期待放在別人身上,倒不如靠自己雙手去掌握一些事情。
看過一個小故事, 鄉村裏的一個小鎮連續暴雨半個多月,村裏一個男子每天指著老天大罵著:
「老天爺你怎麽不長眼啊,我的屋頂已經不斷漏水,取暖的幹柴也濕了,僅剩的糧食也開始發黴,你怎麽這樣捉弄我啊!」
男子天天如此,總是期待著老天爺不要再下雨,卻不曾動手去解決過當下的問題。
鄰居的老大爺看不下去,送了一段話給他:「孩子,與其在這裏罵天,不如為自己撐起一把傘。
把屋頂修好,再去問鄰居借點柴火,烘幹衣服和糧食,不就可以飽餐一頓,好好睡一覺了嗎?」
這時男子聽完,瞬間覺得自己每天怨天怨地也無補於事,於是開始動手解決當下的問題。
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裏說過: 「 無論如何,我們不應該從他人那裏,或者從自身之外期望太多。 」
把期待放在他人身上,其實也是把責任都落到別人身上,成也敗也自己都無法掌控。
得不到想要的事物時,便理所當然把怒氣發泄在別人身上。
但我們不能掌控他人,也不能改變他人,我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自己去實作自己的期待。
不能期待別人滿足自己,正如我們也不能去滿足任何人一樣。
放下對別人的期待,也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一種表現。
學會釋懷自己的壞情緒
曾經看到過網上一條高贊留言:
「在成功的路上,最大的敵人其實並不是缺少機會,或是資歷淺薄,成功的最大敵人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制。」
很多有著偉大成就的人,背後都有一套釋懷自己情緒的方法。
看過一則關於林肯的故事:
陸軍部長史坦頓來到林肯那裏,很氣憤地說剛才一位少將用侮辱性的言語指責他工作失誤。
林肯建議史坦頓馬上寫一封尖酸刻薄、並也帶有侮辱性的信件回敬那位少將。
史坦頓立刻寫了一封措辭強烈的信,然後拿給林肯看。
「非常好!寫得非常好。」林肯高聲叫好,「要的就是這樣!好好訓斥他一頓!」
於是史坦頓馬上把信疊好裝進信封裏時,準備寄出,林肯卻馬上制止他。
林肯說:「這封信不能發。凡是生氣時寫的信,寫完就得扔了。
你把所有的憤怒都寫在這封信上。寫的時候你已經解了氣,現在感覺好多了吧,那麽就請你把它扔掉,再寫第二封信吧。」
史坦頓恍然大悟。
生氣時說出的話和做出的事都是不理智的,如果沒辦法第一時間釋懷心裏的憤怒,不如換個地方發泄出來。
還有一個小故事:
主人公艾迪巴,每次跟別人有沖突的時候,就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跑完之後他就不生氣了,更加勤奮地工作。於是他的房子和土地越來越大。
可不管房子土地面積多大,只要他跟別人起沖突,依舊會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到了艾迪巴年邁的時候,他依然這麽做。
兒子便忍不住問他為什麽一直這麽堅持。
他說:「年輕的時候,我生氣時繞著房子跑3圈,邊跑就會邊想到,我的房子那麽小,土地那麽少,哪有時間,哪裏有資格和別人生氣。
於是我把專註力都放在工作上,不會再和別人生氣。
我現在房子土地都多了,可還是會生氣。於是生氣的時候依舊繞著房子走。
一邊走一邊想,我的房子比別人大,土地比別人多,又何必和別人斤斤計較呢?想到這我就不生氣了。」
柏拉圖說:「 決定一個人心情的,不在於環境,而在於心境。 」
情緒每天都有,可人生就像四味湯,酸甜苦辣,在乎你怎麽品嘗。
與其讓壞情緒影響自己的心境際遇,倒不如學會將壞情緒釋懷,換一種心境看世界。
學會在生活裏尋找以下幾種燃料
【理想】一書裏曾說:「一個人的靈魂需要燃料,不然它的能量就可能耗盡。」
多去做以下幾件事,會讓你的生活有更多能量。
1、堅定去相信
歐巴馬小時候,因為膚色問題,極度自卑,寡言少語,說話也變得結巴。
他母親為了讓他自信起來。偷偷出錢讓鄰居訂購歐巴馬銷售的報紙。
有了「第一桶金」的信心,歐巴馬變得不再自卑,更勇敢地去嘗試挑戰。最後成為了美國首位黑人總統,這個人就是歐巴馬。
想去做成某一件事,首先你得先去相信自己必能做成,這樣無堅不摧的信心,才是強而有力的盾牌。
2、用心去微笑
卡耐基說:「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像穿過烏雲的太陽,帶給人們溫暖。」
因為一個微笑包含著你對生活的熱愛,你對世界的善意,你內心的柔和。
普吉島不僅僅是因為它美麗獨特的島國風光,還有一個制勝的重要法寶——微笑。
在普吉島的每一天裏,遊客都能深刻感受到普吉人的「微笑攻勢」。
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3、充分去創造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母親給講故事的時候,從來不給標準的答案,總是留下給他思考的空間 。
讓他自由去創造,自由去暢想未來。
所以後來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時候,沒有被權威的專家幹擾,而是堅持自己的觀點,去觀察實驗,做出正確的選擇。
羅曼羅蘭曾說過:生命的第一個行動是創造的行動。
而創造力是一種不可復制的能力,擁有創造力的人,不需要復制別人快樂,他們自身就能創造快樂。
他們的世界也充滿無限的可能性。
在生活中多儲存去相信,去微笑,去創造這三種燃料,迷茫時,便可燃燒心中那盞明燈,指引你前行。
當生活感到迷茫時,不妨停下腳步,多關註自己的心靈。
村上春樹曾說:
「大多數時候我們只能在不清楚自己的心的情況下做出決定,所以才會感到迷茫和困惑。」
先把自己的心靈照顧好,不把期待放在他人身上,去覺察並釋懷自己的情緒,最後把更多的專註力放在儲存生活燃料上。
這是一個人開始走出內耗的4種跡象。
越是迷茫,越要往遠處看。你會在一步一步往前走的路上,找到力量,發現希望。
【遮蔽力】總印量1.5萬冊,庫存僅剩2000冊,賣出3個版權:繁體版+南韓版+越南版
作者簡介: 滿小鯨 ,富書作者,一個對事物充滿好奇,喜歡向上生長的女子,公眾號: 富小書(ID:fxsfrc) ,富蘭庫林讀書俱樂部經授權釋出
免責聲明:部份圖文來自網路,僅供學習與交流,非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系即刪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點選 關註富 書
👇 點選閱讀原文進入 「創業8年,富叔真面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