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遊戲

AI會淪陷遊戲?別慌,有你爽的!

2024-01-31遊戲

AI在遊戲生產中的套用,去年已經討論了一大波,本以為逐漸平息,但 最近的某款爆火遊戲,再次將AI在遊戲制作過程中的使用推向了風口浪尖。

去年年底,LEVEL-5宣布旗下的遊戲集體延期,包括【閃電十一人】【幻想生活】等原定2023年內發售的作品,全部延期一年發售。

這場釋出會也引來了許多玩家的謾罵和嘲諷,笑話L5明知道這些遊戲不得不延期,此前卻還嘴硬說2023年內發售。

但這還沒完,在這場釋出會的兩周後,日本召開了一場「AI時代智慧財產權研討會」,其中就以LEVEL-5作為案例,公開了該公司的遊戲在制作過程中對於AI的運用。

好家夥,這下玩家們更是笑不活了。找誰不好,非要找這家連續幾年都沒新作、遊戲還集體延期的廠商,這就是在工作中用AI「提升效率」的結果嗎?這妥妥的反面例子啊

當然,嘲笑歸嘲笑,但正經來說,利用AI、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利用「生成式AI」來提升工作效率,如今已經成了許多行業爭先恐後研究的課題,遊戲作為最前沿科技的產物,自然也是躲不過這一輪技術革命。

對於發展方向未知的事物,人們總會在期待的同時抱有一絲敬畏之心。

正因為如此,近一年在遊戲、繪畫等創作領域,對於AI淪陷行業的擔心一直存在。尤其是繪畫領域,由於各國針對AI的法律目前還非常不完善,許多畫師的作品被盜用來訓練AI模型且投訴無門,讓行業開始集體抵制AI。

而在遊戲行業,尤其是遊戲美術方面,這種擔憂也一直存在。

事實上,如果你平時喜歡閑著無聊逛eShop、Steam等遊戲商店,就會發現近一年來已經有許多粗制濫造的AI生成遊戲了。這種往往是三消或者彈幕射擊等制作門檻很低的型別,利用AI生成幾張暴露的二次元圖片當做背景就拿來賣了。

更過分的是,這種「遊戲」往往還是批次生產的,背景圖換一套就又是另一款遊戲。

因為目前各大平台的稽核條款中,還缺乏對於AI生成內容的規則,因此這些粗制濫造的內容得以被上架。

盡管這些垃圾AI遊戲可以說是汙染了各大平台的商店,但將生成式AI融入到遊戲開發階段可以說是必然趨勢。

哪怕如今的生成式AI再怎麽「聰明」,它依然是人類創造的一種工具。無度濫用生成式AI,它會成為扼殺創造力的兇器;但只要善加利用,它將是解決如今遊戲行業許多問題的最佳途徑。

回到文章開頭的LEVEL-5,雖然大家都嘲笑他們遊戲難產,但他們對於AI的利用確實是恰到好處的。

例如,在下面這張圖中,許多玩家不理解為啥最終成品和AI生成的相去甚遠,用AI的意義何在。但這裏使用AI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展現「圓環展示角色頭像+圓環中間顯示年份」這樣一個大致效果和布局。

團隊在討論出結果後,利用AI生成這樣一個大致的效果,如此一來美術人員就可以非常直觀地了解到想要的效果,並以此進行重新繪制。這比起語言的溝通顯然要高效得多。

在遊戲美術方面,生成式AI將可以大幅降低不同工種之間的交流成本。

這不僅僅是節約了溝通的時間,更能避免後續因為前期溝通不暢導致的修改、返工、重做。

如今體量大一點的遊戲開發時間就動輒三五年,許多團隊因為人員眾多,有大量的時間成本都被浪費在了溝通和試錯上。

而這種開發階段僅在內部使用AI生成範例效果圖的做法,無疑能顯著減少遊戲的開發周期,這無論對於廠商還是玩家都是好事。

而除了美術以外,目前來看AI在遊戲中還有另一項巨大的潛力——配音。

在許多重劇情、重演出的遊戲中,角色的動作和配音儼然已經成了氛圍和玩家情緒渲染的一部份。優秀的配音演員自然是功不可沒。

但目前大多數遊戲因為成本所限,即使是「全程語音」也往往只能覆蓋主線部份,支線中的大量對話內容,往往會用簡單的重復語音代替,或是幹脆不配音了。

此外,同樣是因為成本限制,或是出於保密等原因,有不少遊戲都只有一兩種語言的配音。【馬力歐】【塞爾達】這類全程也沒太多配音的遊戲倒是還好,但許多大文本量的遊戲是很難顧及小語種的,往往只有英語和日語。

而如果利用AI進行語音生成,不僅可以做到覆蓋全支線,讓遊戲中每一句台詞全部能擁有配音,甚至AI還可以在同一音色、同一情緒下,生成不同語言的配音。

當然,這也涉及到了配音演員的「聲音版權」問題。

前不久IGN的一次采訪中,【巫師】三部曲的傑洛特配音演員就表示,如果配音演員不采取措施限制AI對他們聲音的使用,那將是一種「潛在的威脅」。

但相信在全球的法律完善之前,大廠們也有能力在保障配音演員權益的前提下,利用AI在遊戲語音方面做出更多的嘗試。

除了配音的內容量以外,角色的配音口型一直以來也是困擾遊戲開發者的一大問題。

如今已經有了非常高精度的角色面部和嘴唇動作捕捉技術,不少遊戲中的角色面部表情和口型,是可以完全和配音對應的。

但制作對應面部和口型的經濟和時間成本都很高,許多遊戲甚至都沒這能力去對口型。

像是今年的【最終幻想16】,雖然支持英語和日語配音,但是遊戲中的角色口型只對應英語。如果你使用了日語配音,角色的配音和口型根本對不上,多少有些出戲。這樣的遊戲還有成千上萬個。

但如今的AI已經有能力根據音訊,主動校正角色的面部表情和動作了。雖然現在大多數工具的效果都還比較生硬,但只要遊戲行業開始使用這一技術,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一定程度上脫離繁瑣且昂貴的真人捕捉了。

生成式AI能在遊戲行業中發揮的作用還有不少,並且大多數情況下不僅不會扼殺創造力,還能有效提升效率,避免大量無意義的時間被浪費。

那些濫用AI生成圖的遊戲,也終究會成為時代的塵埃,最後留下的只會是有利於行業發展的那部份。

至於讓生成式AI在遊戲中即時地創作文本、影像、音樂等內容,短期內其實根本不可能實作。

目前以ChatGPT為首的生成式AI,依賴於極其龐大的模型和超高的運算效能,即使是小一點的本地模型,建立實驗用遊戲問題不大,可距離正經遊戲還非常遙遠,至少在未來的四五年裏,這一技術是不太可能被融入到即時遊戲中的。

電子遊戲作為AI的一項「前置科技」,未來的發展勢必會和AI水乳交融。 無腦地使用AI生成 內容制作 遊戲,必然不是長久之計 ,甚至會對 遊戲行業 造成巨大傷害。

但作為「第九藝術」,電子遊戲所承載的創造力、想象力,以及我們熱愛電子遊戲的理由,或許是AI永遠也無法理解的。

投稿信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