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相機一閃,仕途全完:晚清直隸總督端方因為拍張照片把官丟了……

2024-04-18歷史

本 文 約 4000 字

閱 讀 需 要 11 分 鐘

1908年11月15日,執掌清帝國48年之久的慈禧太後在頤和園病逝,享年74歲。對於慈禧太後的死,清宮裏有人歡喜有人愁,面對她死後留下的權力真空,朝廷內各路勢力暗流湧動。但無論如何,這位權傾一時的太後的葬禮還是要風風光光大辦一場的。

慈禧太後便服像屏 。來源/故宮博物院

在經過了一年的籌備後,一場大清帝國有史以來最為奢華的葬禮就隆重舉行了。這場龐大的活動吸引了全世界的關註,因為她不僅在國內享有盛名,在國際上也頗具影響力。於是各方新聞人、文人墨客都想親眼目睹這場聲勢浩大的葬禮究竟是什麽樣。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在這場葬禮中卻出了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意外,並直接引發了一場政治風暴,導致朝廷重臣端方被罷黜。

這又是怎麽一回事呢?

1909年11月15日,清朝政府為慈禧太後舉辦了隆重的「奉安」大典,所謂的「奉安」,就是指皇帝、皇後的棺材下葬入陵墓。這場慈禧太後的葬禮,耗費高達120萬兩白銀,僅特別紮制的大法船一項,便花了20萬兩白銀。慈禧太後的靈柩由7920人輪流擡運。送葬隊伍浩浩蕩蕩,足足五天才走到終點——普陀峪定東陵。

定東陵 。來源/故宮博物院

在文武百官及朝中顯貴的註視下,慈禧太後的葬禮即將開始。 然而,就在這一刻,一束耀眼的光芒和一聲巨響突然打破了現場的寧靜,部份人員以為發生了行刺,引發一陣騷動。 反應快的禦前侍衛迅速撲向了可疑位置,全場所有目光也都齊刷刷瞄準了聲響的發生處,一場政治風暴也隨之展開。

很快,葬禮主管官、李鴻章的長孫李國傑在一份奏折中寫道:

「孝欽顯皇後(慈禧)梓宮(棺槨)永遠奉安,山陵見有官役人等,攜帶照相器具,沿途拍照……梓宮將到葬普陀之時,該官役等仍在陵寢內外任意拍照,臣已不勝駭異。初三日,乃聞科爾沁輔國公博迪蘇於寶城後東沙山上見該官役等仍前拍照,隨即派人當場拿獲……梓宮奉安之時,為臣子者搶地呼天,攀號莫及,而乃沿途拍照,毫無忌憚,豈惟不敬,實系全無心肝。」

這件震動了慈禧葬禮的案子並不復雜,被抓的兩個人很快竹筒倒豆子一樣全招了。他們兩個是天津福生照相館的尹紹耕和尹滄海,並沒有行刺的企圖,而是出於商業目的,希望拍攝葬禮場景並出售給外國人以獲利。然而,這一行為在這一敏感時刻和地點發生,導致整個事情變了味。因為在審訊中,尹紹耕和尹滄海二人透露了一個事情——他們是由朝廷重臣之一的端方帶進來的,這個供詞非同小可,一下子將朝廷內部政治鬥爭的渾水給攪了起來。很快,就有人以「妨害風水、破壞靈道、偷照禦容、故意褻瀆」為理由,要求嚴懲端方等人。在強大的政治壓力下,清廷軍機處很快以「恣意任性,不知大體」為由,對端方予以革職處分,他就這樣成了清朝歷史上出任時間最短的直隸總督,尹紹耕兄弟二人也被判處十年的監禁。至此,這一事件算告一段落。

軍機處。來源/故宮博物院

其實,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畢竟整個事情來龍去脈非常簡單。就是兩位普通民眾試圖透過合法途徑賺點小錢。在慈禧太後的葬禮上,眾多外國記者也參與了現場的拍攝工作,例如荷蘭記者亨利·鮑萊耳就拍攝了大量關於慈禧太後葬禮的歷史性照片。此外,北京的端華照相館和上海的同生照相館均獲得了拍攝慈禧太後及光緒皇帝葬禮照片的授權。端華照相館甚至制作並行行了名為【清西太後喪事錄】的攝影集,為何偏偏是天津的福生照相館出了事?很多人都為之鳴冤叫屈,所以此事一出立刻引起輿論關註。廣州【時事畫報】評論此事曰:

「歐美各國君後之相遍地懸掛,未嘗以為褻也,今滿政府則拍照一相,監禁十年。專制於此,足見一斑矣。」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這一事件中,與尹紹耕和尹滄海的情況不同,端方的處理方式顯得頗為微妙。端方並非一位普通的大臣,而是晚清時期被稱為「旗下三才子」之一的托忒克·端方。他曾是清廷重點培養的物件,其個人能力在朝中極為突出。時人鄭孝胥就曾評價說:

「岑春煊不學無術,袁世凱不學有術,張之洞有學無術,端方有學有術。」

托忒克·端方

端方,滿洲正白旗人。曾祖父為鄭親王九門提督烏爾棍布,祖父文雅為嘉慶二十四年進士,父親(過繼)為同治帝師桂清。光緒十五年,28歲的端方正式出仕獲戶部員外郎(候補)一職。盡管他長時間未得到晉升,但他勤勉的工作態度和吃苦耐勞的精神贏得了許多高級官員的認可。光緒二十四年三月,在朝廷重臣翁同龢和剛毅的保薦下,端方獲光緒召見並得到皇帝青睞,很快被任命為新成立的「農工商總局」督辦,任直隸霸昌道,隨後在仕途上一飛沖天,成為了維新派代表人物。端方在受到賞識後工作也十分努力,曾經一日三折。值得一提的是,端方一度支持戊戌變法,但在變法失敗後受到榮祿和李蓮英的保護,未受株連。

同時,端方自己也非常善於隨機應變,據時人蘇繼祖在【清廷戊戌朝變紀】中說,端方向大學士剛毅行賄,並聲稱自己參與新政是為了探聽康有為等亂黨的訊息,從而獲得了慈禧太後的召見。

在召見時,慈禧問端方:「外面情況如何?」端方忙奏道:「自太後訓政以來,人心大定!」慈禧太後聽後果然十分高興,轉頭斥責光緒:「你聽聽!看人家怎麽說的!」

隨後,端方還獻上了自己撰寫的【勸善歌】,慈禧看後大悅,命各地張貼,廣為宣傳,同時又賜端方三品頂戴。後來,端方的這個【勸善歌】被人戲稱為「升官保命歌」。在得到賞識後,端方出任陜西按察使、布政使、並代理陜西巡撫。這一任命讓端方成為地方大員,並為他日後的仕途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後,清軍迅速遭遇失敗,慈禧太後和光緒帝不得不被迫「西狩」。逃到陜西時,端方早已妥善安排了慈禧太後及其隨行人員的日常生活需求,這讓慈禧太後對端方更加賞識。很快,端方憑借這次的「護駕之功」,累遷河南布政使、湖北巡撫、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在端方任職期間,他興建教育,在湖南湖北興建數十座新式學堂,還把自己的兒子派遣到美國留學去接受新思想。

八國聯軍攻入北京。來源/紀錄片【國寶檔案】截圖

除此之外,端方還辦理警政﹑編練新軍,創下了十幾項國內第一:建立了全國最早的現代幼稚園湖北幼稚園、成立了最早的省立圖書館湖北圖書館和湖南圖書館、最早提倡全民植樹、最早引進肉類衛生檢疫、最早建立市民公園、籌辦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工商博覽會等等。憑借著這些政績,端方愈加受到朝廷重視。1905年 (光緒三十一年) 七月,清政府為挽救危局,不得不接受維新派「立憲」的主張,掛起「預備立憲」的招牌,特派鎮國公載澤、戶部侍郎戴鴻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撫端方、商部右丞紹英等五位大臣分赴歐美、日本等國考察憲政。

臨行之前,慈禧太後和光緒帝連日召見考察大臣,認真聽取了端方演講【立憲說略】。慈禧太後還特意問他:「新政已經實行了幾年,你看還有什麽該辦、但還沒有辦的?」端方回奏:「尚未立憲。」慈禧太後 問:「立憲有什麽好處?」端方說:「立憲後,皇位可以世襲罔替。」

端方影視形象。來源/電視劇【走向共和】截圖

在進行國外考察期間,端方廣泛接觸並吸收了眾多國際新思潮和先進事物。 歸國之後,他撰寫了【歐美政治要義】一書,對歐美多國的政治體系及相關政治制度進行了簡要的梳理與介紹。 這書甚至獲得了慈禧太後等頑固派的賞識。 據端方在致張之洞的信中透露,慈禧當日「殷殷以考察各國憲政為屬,冀歸來後施行。 是此事尚有成立之望」。

之後端方在上書【請定國是以安大計折】中闡述了自己對歐美政治考察的結論:

「東西洋各國之所以日趨強盛者,實以采用立憲政體之故。」

「中國欲國富兵強,除采取立憲政體而外,蓋無他術矣!」

可以說, 端方在清末「立憲」事情上有重要影響。

光緒三十四年 (1908年) 底, 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後相繼去世,攝政王載灃上台執政,新任伊始便以「足疾」為名讓袁世凱離職。

袁世凱畫像。來源/紀錄片【探索·發現】截圖

在此期間,端方在兩江總督的職位上幹了三年後,不久即接任為直隸總督,一舉登上了個人仕途的最高峰。

而端方的一些政治舉動不可避免地觸及了其他政治派系的利益,特別是他在維新派與守舊派之間的中立態度,令很多人對他「聞之生厭」。慈禧太後去世後,隆裕太後更有對慈禧太後的舊部進行清洗之心,「小德張」張蘭德順勢對端方發起了攻擊。更重要的是,曾經提拔端方的攝政王載灃也對端方有所不滿。因為端方在獲得朝廷重視後,逐漸顯露出對攝政王權力的覬覦,包括他在推動立憲和成立責任內閣的過程中繞過載灃頻頻上書,還與其政治對手袁世凱來往密切等,這些都使載灃對端方產生了警覺,認定端方已經有了不服從自己之心。

在慈禧太後的葬禮上,載灃利用拍照一事作為導火索,決定借著這個機會把端方扳倒。於是在一片對端方的指責中,載灃「大義滅親」的選擇了將端方治罪。就這樣,曾經前途無量的端方以這樣一種不體面的方式下了台。事實上復盤整個事件不難發現,端方在清末的朝廷政治鬥爭中早已無法獨善其身。首先作為改革派的他就是保守派的眼中釘肉中刺,不少人都視端方為「罪該萬死」的「維新余黨」。同時,在維新派內部,端方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因為他的某些「立憲」主張,成為了滿清搞「皇族內閣」的重要基礎,如此「立憲」令朝廷中維新派大臣發現,他們折騰半天,最後得到的不過是一個更加權貴化的權力中樞。因此,在維新派人士看來,端方是引發一系列問題的「災禍之 始」。加之隆裕太後及 其宮廷勢力對慈禧舊部的清洗……

這樣看來,因為一張照片結束政治生涯的端方實在也 談不上多「冤枉」,這結局反而 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清末大學者辜鴻銘曾評價說:

「端方這種人,在本質上還不算卑鄙無恥,只是道德品質被其輕率、任性和固執的自我放縱削弱和毀壞了。」

清端方行書中堂。來源/萍鄉博物館

參考文章:

【1】 【清史稿】 趙爾巽, 中華書 局。

【2】 【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 晚清民國卷】 王建朗、黃克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 晚清七十年】 唐德剛,嶽麓書店。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END

作者 | 郭歆

編輯 | 胡心雅 鄭美玲(實習)

校對 | 古月

國歷好物

足不出戶暢讀

【國家人文歷史】雜誌

點選下方圖片或

長按下方圖片辨識二維碼

把歷史私教裝進口袋裏

「在看」的永遠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