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山東位置那麽好,為什麽沒有在山東定都的?

2024-05-14歷史

【因為公眾號改版,新規定下文章推播會被刷掉,大家的公眾號首頁就看不到我們的推播了,為了不錯過彼此,動手給我們帳號加個星標 ⭐️

點選上方公眾號卡片→點選右上角...符號→選擇第一個「設為星標 」。

授權自

zhihu.com/question/606993560/answer/3081482528

00

表面上看,山東仿佛是山河四塞,又四通八達,北通燕雲,南禦江淮,東靠大海,西面以一面制中原。

山岱在其內,大河穿其中。

甚至元明之際,還有運河便利。

位於天下要沖之地。

為什麽除了東周的齊魯,和東晉的南燕,很少有機會做首都之地呢?

因為山東有三大劣勢。

正好面對中國歷史上建都的三種情況——

01

第一個劣勢

體現在割據政權中

一般來說,某地的割據政權,是只能選擇在該地建都的

但是山東歷史上,罕有割據政權在此割據並最終參與到爭霸天下的行程中去。

齊魯時期還早,還沒有進入後世的天下一統的時代,大家還各在一處,沒有統一和割據的概念。

真正在大中華概念的時代裏,割據的只有南燕等少數。

究其原因,還是山東作為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根本無險可守,

和其遙相呼應的關中,以秦嶺和黃土為城,以黃河為池,以一面制天下,易守難攻:

...........................................................................................................

關中沃野千裏而以一面制天下

...........................................................................................................

而山東正好相反,山東是個反口袋,背後小,面向大,導致其面對中原之處,處處要守,應接不暇:

山東是個反口袋

腹地小而面向大

真割據之反面教材

戰國時期五國伐齊就是最好的例子——

處於國力上升期的齊國,也無法在整個山東半島西面大平原上,招架各路諸侯,和僅僅需要扼守函谷關就可以高枕無憂的秦國,形成鮮明對比。

而其敞開的地理格局,意味著,如果你有實力在山東割據,自然有實力進入河北河南江淮擴充實力,很快就會成為整個北方之主,定都整個中原而不是山東,這種敞開式的地理格局,讓其弱則無法守,強則北方王。

所以山東在古代的第一個劣勢,無險可守。

這導致了很少有政權能在這裏長期割據,自然也沒有在這裏定都。

02

第二個劣勢

體現在偏安政權中

代表首都,南京,杭州,成都。

偏安你要有基本盤,保證長期生存,有足夠的兵足夠的糧。

所以定都一定要既能控制一塊大的基本盤,又能有效防止入侵的地方。

自古土地如棋盤, 金角銀邊草肚皮

能夠作為基本盤的區域,並不多。

比如天府之國的四川,比如魚糧水米的江南。

而控制這些大後方的的城市,必須審慎。

典型的位置就是南京。

控制了南京,向北就扼守住了任何北方政權南下的核心位置,從長江下遊渡江,並在南京的控制範圍內,是繞不開的,同時還能一步支援整個江淮防線。

向南又是整個江南地區的龍頭,是江南少有的虎踞龍盤之地,也是北上經濟交流的要沖。

江蘇地形很直觀的能看到為什麽徐州和南京,是江淮重地了

同樣的偏安川蜀的,必然控制成都。

為什麽不是山東呢?

為什麽不能控制山東來控制整個南方呢?

我們打個比方——

現在你的基本盤在江南,你定都山東,你倒是天子守國門了,但是你守的啥呢?你只守了個山東。

人家繞開你,就直下江南了,端了你的大後方,基本盤基本也沒了。

繞開山東

你又怎麽保護江南的基本盤

那你要問了,我就把山東做基本盤可以嗎?

可以,但是又回到了第一條,無險可守,你守不住。

你看自古南下侵略的勢力,有哪個走到山東停住的,必然是停在淮河或者長江段。

所以山東在古代的第二個劣勢,腹地狹小。

自古能偏安者,江南,東北,和關中蜀中三地而已,因為腹地巨大,人口眾多,進可攻,退可長期堅守。

金角銀邊草肚皮。

山東在邊,不在角。

而單獨偏安在山東,腹地平原不足以供養大帝國,想偏安在南方,山東又不能有效控制南方,所以偏安政權,不會在山東定都。

03

第三個劣勢

體現在大一統帝國中

縱觀三千年中國歷史,大一統帝國定都原則基本都是,背靠自己起家的基本盤區域,來面對要穩定和征服防範的區域、

我們看看歷史上大家是怎麽定都的?

1、秦朝

基本盤自然是幾十代苦心經營的八百裏秦川,宗周故地的關中

所以對大秦來說,自然是立住自己的基本盤,還能背靠巴蜀,來壓制東方諸國

關中自然是最適合定都的地方:

2、西漢

漢隨秦制,劉邦雖然是關東之人,手下的部下也大多是徐淮地區的人。

但那是個貴族風氣還沒有徹底衰落的時期,關東是六國貴族舊地,老劉是個平民,沒有任何政治優勢,所以關東不是老劉的基本盤,反倒是關中,他立身的根本是先入關中這一榮譽,在關中王是有法理依據的,加上老秦子民的接納,自然還是定都關中。

反例就是項羽,項羽定都楚地的策略是對的,但是定都彭城是錯的,彭城在徐淮地區,恰巧也可以算是山東鄰居,山東的下方,山東地區。

彭城所在的山東地區,無險可守,一旦項羽出征在外無法及時回歸,彭城簡直無法支持一日,全靠將士用血肉堅守,而再加上第二點,其地腹地狹小,根本不能像蕭何那樣,從關中不斷為前線提供兵力和錢糧,很快敗亡下去。

3、東漢

劉秀因為沒有在關中崛起,其基本盤是河北與河北大族,他的政治中心自然也要轉移,承接河北南下之力的洛陽,被定為首都。

4、曹操

曹操最初的基本盤在河南,但是河南是四戰之地,甚至有被關羽威脅的記錄,加上擊敗袁紹統一河北後,因為冀州富庶,他的勢力也在向河北轉移,最終停留在了 鄴城 ,是他的基本所在.

而一個小小的鄴城,從此時起,成為了後世亂世中的一顆明珠,北朝多少亂事,自鄴城起。

5、北魏時期及後北魏時期

北魏鮮卑本來的基本盤在草原,定都平城是非常合適的,背靠大草原,面對中原。

但是孝文帝因為很多因素,最終遷都洛陽,洛陽當時是無根之水,沒有自己的腹地,孝文帝南遷後失去了和北方草原的邊將聯系,又沒能在南遷中原獲得新的助力,危險!

而其後繼者,大多是鮮卑尊貴,特別是六鎮之後,其基本盤在陜西山西北部的胡人雜居之地,所以以太原為鮮卑軍事中心,以鄴城為政治中心,實行二元統治。

6、隋唐

隋唐自不必說,都是起自 關隴貴族 ,基本盤就在西北,長安正是中心。

插一句題外話,隋煬帝常年在洛陽,不知道是不是和想要擺脫,關隴大族對朝廷的控制,遠離長安,因為那裏已經不是他的基本盤。

7、宋

宋朝最大的失誤之一,就是把首都放在開封。

五代之時,從朱溫起,常在開封,不是因為開封有多優秀,而是因為朱溫起自宣武節度使,首府就在開封,給後來的幾朝定下了基調。

開封成都,當然是因為其交通要沖的地理位置,但也不僅僅是因為交通方便,因為自古交通便利的商業都會未必是首都首選,畢竟交通方便意味著敵人也容易到達。

但選擇開封,實在是當時未能統一全國的五代迫於無奈。

而到了趙匡胤時代,其實有了改變的機會,有了更進一步,為將來大一統王朝,重新選都的機會。

當時趙匡胤不是沒有意識到開封的弱點,在他和趙光義的的對話裏就能看到。

趙大覺得在大平原的開封建都,等於把首都放在了地方的馬蹄下,十分不安全,如果強行要守衛,又會造成需要巨量的軍隊作為城墻守護開封,花費巨大,以至於到了宋末年,成為巨大的財政問題。

(趙大說的沒錯,首都放置了80萬禁軍,真的瘋狂,勞民傷財)

而趙光義回了一句,在德不在險。

光義啊,你哥哥是以全國的視角看問題,時刻加入國際主義思考和判斷。

而你,還想著穩固自己在開封勢力的大夢。

8、北京

重頭戲來了~

能與長安洛陽同輝的,只有北京。

雖然自古,有長安與洛陽之爭,甚至一直延續至今,但其實長安和洛陽,一直是一體的。

他們是關中體系的產物。

長安是根本,而洛陽是門戶。

長安是穩定的後方,洛陽是東征的基地。

征服和控制的物件,是整個中原。

長安是所在關中,地域廣大,足以養兵,但卻偏居西方,不利於東出。

而洛陽基宇狹小,卻居古代天下之中,是關中東出得最重要前哨和彈板,進可兵出河北定殷都,兵出山東定齊魯,當年周公走的是這條路。

退可扼守函谷天下靜,也助梁王阻擊七國一戰威名,秦漢依仗的也是這條路。

長安洛陽,書寫了中國兩千年的燦爛,卻終因一件事,讓中國歷史,進入了新的時期。

沒錯,正是東北崛起。

以前中原主要的敵人,都來自於草原深處,遙遠的各種遊牧部落南侵,但是主要是打劫,沒有太多動搖國本的威脅。

但從隋唐以後,隨著文明的行程,在東北亞地區,也就是中國的遼東地區,持續的出現了一波又一波的半漁獵半農耕的部落和國家。

包括慕容鮮卑,高句麗,渤海,契丹,女真,滿洲。

他們所建立的國家,不是臨時性的,也不是和那些朝貢體系中的小國一樣任人蹂躪的,他們在東北迅速發展,很快成為東北一支與中原競爭的力量。

要知道此前不久,他們還毫不起眼,現在卻是東北的巨大存在。

東北崛起,徹底打破了中國發展了兩千年的關中體系。

在遠古的夏商時代之後,中國的前兩個千年,都是關中體系千年,因為華夏內部並沒有完全整合好,崤山的東西兩側,即以前的山東和山西地區,一直處於激烈的內部競爭關系,最後的解決方案就是關中洛陽體系,但無論如何,華夏外部,還沒有誕生過足以真正替代華夏的力量,最大程度,也就入侵和搶掠,但還沒有是到可以威脅中原在東亞地位的勢力的地步。

而從第三個千年起,事情就發生了變化,東北成為一個體量巨大的國家,不可小視。

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隋煬帝和唐太宗,都曾出兵遼東,但最終未能如願,可見遼東勢力之大。

從此一個新的龍城就此誕生,沒錯,他就是北京。

從10世紀之後,蒙古前進演化,東北崛起,整個東亞的重心就變了。

蒙古和東北的交叉點,落在了燕山山脈,還是整個河北最後的屏障,南面天下,左山海,右雁門。

沒有比北京更重要的城市了。

對於草原民族和東北民族,北京是他們背靠草原和東北基本盤,直面中原的最佳基地。

對於中原王朝,北京是背靠中原,在最關鍵的位置卡住蒙古和東北的核心點。

以前中原的主旋律是長安洛陽體系面對關東,是東西之爭,草原恩怨只是支線,皇帝們只要坐鎮關中面對東方,順便在北方派邊軍和一支偏師防禦即可。

現在面對強大的蒙古和東北的敵人,加上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對中原地域隔離的沖擊,中原基本整合完畢,中原王朝的基本盤和外來威脅也變了,皇帝們必須坐鎮北京把蒙古和東北堵在外面,長安一名不能承擔起這份任務了。

什麽?

不能派一名將軍鎮守還給自己在後方?

面對蒙古和東北的威脅,這位將軍掌握的軍事力量和資源太過龐大,遲早再出一個安祿山。

所以最終,無論是北方政權南下,還是南方政權北上,無論是偏安於東北,還是問鼎天下大一統,北京都成為了那個時代中國的心臟。

於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有了這樣有趣的規律——

前1000年,內部沒有整合完畢,東西相爭,多坐西望東,握關中形勝。

這是長安的1000年。

中間1000年,內部整合一體,外無強寇,東南漸榮,王居天下之中,有南北東西之便利。

這是河洛的1000年。

最近的1000年,東北崛起,滿蒙一體,天下之重在於北,駿馬與長城的故事,在燕雲古道上,寫下了無盡的傳說,至今在胡同裏回響。

這是北京的1000年。

山東,不在這些故事的主線上。

【免責聲明】文字、圖片等素材來源網路,如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