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邱少雲初評三等功,彭總顫抖著說:一等功都不夠!揮筆改成特等功

2024-06-29歷史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劉湘、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等川軍將領聯名通電擁護南京國民政府。」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即由國黨以蔣介石為首的右派集團,勾結帝國主義和大資產階級所發動的反革命政變,大量中共人士,和國黨左派進步人士都在這場血腥政變中慘遭殺害。

「他(田頌堯)站出來和大家一起反對蔣介石。」 雖然田頌堯曾經反過蔣介石,但血的教訓當前,看出大形勢的田頌堯還是迅速又投向了蔣介石。蔣介石內心清楚國黨內部派系鬥爭不斷,各有心思,但在他看來,比起這些人來說,先將中共打倒更加重要。

明白蔣介石內心憂慮的田頌堯,在1933年被蔣介石委任為川陜邊區「剿匪」督辦後,立馬就開始不斷上報「功績」。

在整個作戰過程中,田頌堯秉持著有「功績」要上報,沒有「功績」創造「功績」也要上報的原則,傳上了一連串的喜報。蔣介石一開始還開心,但當看到一個紅軍將領的名字後,臉色一變。

一個名字

「如果將他(惲代英)報上去,肯定是大功一件啊!」 占領了曾經被紅軍占領的四川巴中通江縣城後,國軍29軍第4師師長王銘章立即給領導田頌堯發去了一封電報。

當時紅軍駐紮在通江縣城的時候,為了紀念、緬懷那些在革命路上不幸犧牲的人,為了鼓舞士氣,將縣城內的各個街道名字,改成了死去的紅軍將領的名字。王銘章得知此事後,立即覺得可以效仿,並將自己的建議寫在電報內傳給了田頌堯。

田頌堯非常贊同王銘章的建議,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有一個幕僚正在幫田頌堯寫戰報,所以田頌堯便隨手將王銘章發來的這個電報也發給了那個幕僚,讓其在裏面找一找裏面有沒有可以讓自己的戰報 「更好看一點」 的資訊。

幕僚看了電報之後,很快精神了起來。原來,王銘章的電報裏提到了一個名字——惲代英。為了說明紅軍是怎麽起名字的,當時王銘章舉例說明了一下,表示有一條街被紅軍命名為了「惲代英街」。

惲代英是中共早期青年運動的領導人之一,曾經在黃埔軍校擔任過第4期的政治教官,在中共有著較為重要的地位。幕僚看到惲代英的名字後,當即表示,自己聽過這個名字。

這個人 「在共軍那邊非常有名」 ,肯定是共軍重要頭目之一,依照王師長發過來的這封電報來看,這個人應當是被我軍打死的。一旦將這件事上報上去,絕對是大功一件!

田頌堯聽完後心花怒放,當即按照幕僚的說法將惲代英的名字加了上去,並且又對自己軍隊大肆誇贊了一番。寫完又認真看了一遍自己的戰報後,田頌堯便美滋滋的讓手下將電報發了上去。

田頌堯萬萬沒想到,這一發,問題就來了。

事實不符

「(1931年4月)惲代英被殺害於江蘇南京。」 惲代英雖然確實正如田頌堯的幕僚所說,在中共有著重要的地位,同時也確實已經犧牲,但問題在於,其犧牲的時間是在1931年,而田頌堯占領通江縣城的時間,是在1933年。

這中間的時間差,以及惲代英的具體情況,田頌堯和其幕僚不清楚,但蔣介石卻是十分清楚的。事實上,蔣介石不僅知道惲代英的死亡時間,還非常清楚地知道惲代英的死亡原因和具體情況,因為,惲代英的處決命令,正是蔣介石親自下達的。

惲代英出生於1895年8月,家裏是官宦家庭,母親曾幫助惲代英啟蒙,所以惲代英從小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1913年,惲代英憑借優異的學習成績考入了武漢中華大學預科,1915年,惲代英又開始攻讀中國哲學。

在讀書期間,惲代英一直 「積極參加革命活動」 ,是當時武漢地區五四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在推動革命的時候,惲代英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文采,在【東方雜誌】和【新青年】上撰文來抨擊封建舊思想。

1925年,惲代英參與並領導了五卅運動,次年5月,惲代英去到黃埔軍校擔任政治主任教官。1927年,惲代英開始主持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的工作,在任期間和蔣介石、汪精衛等背叛革命的行為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1930年,惲代英代表黨中央去到福建廈門出席了第二次代表會議,同年,惲代英於上海被國黨逮捕,並被關押於南京江東門外的「中央軍人監獄」。

早在惲代英被捕之前,蔣介石就知道惲代英的存在,並對其惱恨不已。因為惲代英曾寫過不少批判蔣介石的文章,還號召過民眾打倒蔣介石。

一開始惲代英被捕的時候,蔣介石並沒有立即反應過來,因為惲代英當時用的是化名——王作林,在不知道其真實身份的情況下,惲代英只是被判處了「煽動集合」罪,並被判了5年有期徒刑。

然而,一年後,可怕的事情發生了,中共重要領導人顧順章叛變了革命。當時, 「為了跟蔣介石邀功,」 顧順章直接抖出了惲代英的名字。得知惲代英的真實身份後,蔣介石十分高興,立即派人勸降,在勸降失敗後,蔣介石便下達了處決惲代英的命令。

撤職查辦

「(田頌堯)因圍剿紅軍失利被撤職查辦。」 如果田頌堯只是虛報假報的話,蔣介石也許不會這麽著急對其進行處置,畢竟,對於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蔣介石來說,中共才是當時最大的「敵人」。

但問題是,田頌堯在這之後,在紅軍手底下接連吃了好幾次敗仗,所以蔣介石一氣之下便將其撤職。

在看到電報的一瞬間,蔣介石雖然知道惲代英已經死了,但心裏還是有些不確定。為了確認,蔣介石立馬 「給田頌堯發去電報」 ,讓其徹查此事,要查清楚是誰殺了惲代英,查清楚事情發生的具體時間地點和情況。

田頌堯看到電報之後有點不明所以,心裏意識到可能出了點問題,於是立即讓王銘章去調查此事。蔣介石親自過問,足以說明事情的嚴重性。所以王銘章在全軍上下查問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敢出來說自己打死過一個名叫「惲代英」的人。

這一番查探下來,田頌堯終於反應過來,這個人應該不是自己的兵打死的。在蔣介石的幾度詢問之下,無法再瞞下去的田頌堯只好將情況據實已告。

蔣介石雖然很生氣,但一來還需要田頌堯繼續和紅軍作戰,二來也松了一口氣,確認惲代英確實已經死了。如果後續田頌堯作戰勇猛戰績斐然,先繼續用著也不是不可以。

然而,之前的撤退本身就是紅軍誘敵深入計劃的一部份,所以在紅軍抓住時機對田頌堯等川軍發動進攻後,田頌堯部隊接連大敗,原本占領的通江縣城等地也全部遺失,於是蔣介石一氣之下,便於1935年將田頌堯撤職查辦。

小結: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蔣介石手下的人,派系鬥爭十分嚴重,蔣介石本身也非常熱衷於派系鬥爭。在這種情況下,雖然蔣介石一開始擁有的軍隊數量更多,武器裝備更精良,但最終還是只能退守台灣。

1933年,川軍田頌堯上報打死了一名紅軍將領,蔣介石看到名字是惲代英後惱羞成怒。畢竟,惲代英是自己親自下令處決的,又怎麽可能死在田頌堯部隊戰士的手下。

【免責聲明】: 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 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