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每個時代的人都有獨屬於自己這個時代的使命和責任。但唯一的相同點就是:不管是哪個時代,都有一批批年輕人前赴後繼,選擇背井離鄉。今天這一批年輕人遠走他鄉,是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以實作個人價值;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那一批年輕人遠走他鄉——上山下鄉,是為了支持國家建設;再往前數幾十年,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時,那一代的年輕人少小離家則是為了投身革命、奔赴沙場,救國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開國上將韓先楚將軍,他也曾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裏,選擇少小離家,投身爭取民族獨立的革命事業之中。這一走便是幾十年,中途不曾有機會回家,心中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愈發強烈。但是為了國家的未來,人民的幸福,只能將思念深藏心底。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韓先楚將軍漂泊的一生。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韓先楚將軍1913年出生在湖北黃安縣的一個農民世家,從小家境貧寒,祖祖輩輩都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韓先楚3歲便遭母親去世,12歲又再次失去父親,還未成年就已經成了孤兒。但這樣的打擊並沒有擊垮韓先楚,讓他變得一蹶不振、隨波逐流,反而是抹掉眼淚,迅速調整好自己的情緒,頑強地生活。為了謀生,年幼的韓先楚當過放牛娃,給地主家做過短工,也做過泥瓦匠。總之,韓先楚不放棄任何一個可以賺錢的工作。雖然韓先楚的童年十分悲慘和淒苦,但也有一些溫暖的存在。在韓先楚最困難時候,他在已經出嫁的姐姐那裏感受到了家的溫暖。俗話說長姐如母,姐姐彌補了韓先楚早先缺失的母愛。另外村裏的一個叫秀姐的女人也常常在生活上照顧韓先楚,有時將他喊到自己家吃個飯,有時候幫著洗、縫衣服。那時候韓先楚就在心中暗暗發誓,將來一定要作出一番成績,回來報答姐姐和秀姐的恩情。
於是韓先楚選擇到武漢去打工,原以為大城市討生活會比容易,但是沒有想到武漢並沒有比家鄉好到哪裏,周圍的貧苦老百姓和他一樣,都在承受著各種不公、壓榨和剝削。大家做著最臟最累的活,卻拿著勉強裹腹的微薄薪資。即使面對這樣的情況,卻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反抗。也正是這些艱苦又不公的經歷,讓韓先楚意識到我們的國家「生病」了。那時韓先楚在心中就萌發了「反抗」的想法,所以在1927年,黃麻起義爆發之時,年僅14歲的韓先楚就毅然決定加入家鄉的農民協會,也跟著參加一些起義活動。這些經歷是韓先楚的「革命啟蒙」,在這個過程中,他接觸到了更為先進的思想。
雖然韓先楚年齡不大,但是相當機敏,他早早就嗅到了能夠帶領舊中國走向光明的路,即投身革命,加入中國共產黨。最讓大家意外和驚喜的的是,韓先楚年紀輕輕就能在部隊裏獨當一面了,並且很快就立了功。韓先楚的前20年的生活和經歷,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真實寫照。這段苦難的經歷讓韓先楚更加堅強,也更加認定「革命才是真正通向光明的道路」。
旋風司令,開國上將「是金子總會發光」,作為一名驍勇善戰的將領,是不會被埋沒的。盡管在長征期間,韓先楚一直在營長的位置上原地踏步,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江郎才盡」了。韓先楚之所以沒有機會被提拔,背後其實是有不得已的原因。在長征途中,韓先楚將軍多次在危急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掩護部隊主力和組織的重要領導順利脫險。他每次都是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帶領手下多次擊潰敵軍的進攻,但也因此受了重傷——左臂甚至還落下了終身殘疾。所以此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韓先楚將軍不得不安心修養。這也導致了在這個階段,韓先楚沒有再立軍功,自然也無從提拔。但「好飯不怕晚」,即使左臂殘疾也未曾消磨掉韓先楚的半分鬥誌,反而是越挫越勇。在抗日戰爭時期,韓先楚僅僅用了一個營的兵力就牽制了日軍五個團的兵力,這場以少勝的戰役讓他名聲大噪。後面指揮的戰事也都戰無不勝,所以韓先楚很快就升任至師長,正所謂:厚積薄發。
韓先楚實力的爆發是在解放戰爭時期。遼沈戰役時,韓先楚率領部隊前後共殲滅的範漢傑和廖耀湘兩個兵團,攻克錦州。在和國民黨軍隊實力懸殊的情況下,韓先楚能夠取得如此成績已是相當出色了。東北地區多位國民黨將領均和韓先楚先後交過手,但是都沒有討到好處,反而成為韓先楚的手下敗將。「鞍山海城戰役,新開嶺戰役,奔襲威遠堡,戰四平、克錦州」,韓先楚在東北戰場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由此也就落了一個「旋風司令」的稱號。就連國民黨嫡系高級將領杜聿明提起韓先楚也是贊賞有加,連連感概:「旋風司令,可不好對付啊!」遼沈戰結束後不久,韓先楚又投入到緊張的平津戰役中,優秀的軍事指揮才能再次得以充分發揮,對戰白崇禧,大獲勝利。也正因為這次戰役,韓先楚被組織提拔至副司令員的重要位置。由此看來,韓先楚非常受黨組織的器重。一次又一次的險中求勝,每次韓先楚都能夠恰到好處地利用戰爭局勢,由此可以看出他的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軍事人才。
新中國成立後,羅榮桓本想推薦韓先楚任空軍司令,但是卻被他婉拒了。對此,韓先楚將軍表示自己是個粗人,只會打仗,所以還是想到有仗打的地方去鍛煉。此話一出,羅榮桓就明白了韓先楚的意思,於是就安排他隨彭老總一起奔赴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在北韓戰場上,韓先楚指揮的戰役依舊立於不敗之地,就連對手都佩服不已。用一句話總結:名將出馬,身手不凡。抗美援朝期間,韓先楚將軍指揮的戰役中最出名的便是漢城之戰,不僅是因為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以少勝多,更因為當時的作戰環境極為惡劣。當時中國誌願軍面臨的處境非常艱難:天寒地凍、時間倉促、武器稀缺、防禦工事不牢固。但是在韓先楚的沈著指揮和精心部署下,經過十多天的連續作戰,由他指揮的西線部隊最終取得偉大勝利——殲滅了大量敵人、為東線作戰贏得了時間,在抗美援朝戰爭史上鑄就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雖然韓先楚沒上過幾年學,更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軍事教育,但是他打仗卻異常勇猛,甚至還有自己獨特的打法。靠著在戰場上的實戰經驗,韓先楚不斷摸索和總結,軍事指揮一次比一次更得心應手。這不得不讓人感嘆:韓先楚非常有軍事天賦,真是老天爺賞飯吃!靠著這些軍功,在1955年的均線授予儀式中,被授予了「開國上將」的稱號,無人不服。「少小離家老大回」的將軍韓先楚將軍戎馬一生,大半輩子都在戰場上,再加上軍務繁忙,便很少有機會回到家鄉。唯一一次距離家鄉最近的情況還是在解放戰爭時期順路經過,但也只是匆匆一瞥。當年韓先楚率領部隊解放華南地區,路過闊別十幾年之久的家鄉——黃安。韓先楚多想回去看看家鄉的父老鄉親、兒時的夥伴,但是因為前方戰事吃緊,只能加快趕路。本想著等新中國成立之後,就能抽出時間回家鄉探親,好好待上一段時間。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建國後的韓先楚將軍更忙了。剛剛成立的新中國內憂外患,國內還有一些地方沒有解放,常年累月的戰爭讓老百姓的生活千瘡百孔。
外部環境也讓人不敢有一刻放松,西方國家對新中國虎視眈眈,企圖將我們扼殺在搖籃中;另外蔣介石也一直在謀劃著反攻大陸。所以我們既要一邊忙經濟建設,還要一邊進行軍事訓練,增強國防實力。建國後,韓先楚繼續為國征戰,參加了抗美援朝。回來後,又一頭紮進了軍隊國防建設,十幾年不曾有時間回過家鄉。直到1975年,韓先楚出任蘭州軍區的司令員時,才有機會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回家鄉探親。鄉裏的公社和大隊聽到韓先楚要回來的訊息,更是卯足了勁兒要好好招待這位軍功卓越的大將軍。但是韓先楚將軍始終秉承人民公仆的初心,並不想鋪張浪費,給家鄉的鄉親們帶去負擔。所以並沒有提出要在誰家吃飯,只是說要在鄉裏走一走,聽聽群眾的意見和想法。路上,很多鄉親們都在熱情地打招呼,眼裏都是對韓先楚的崇拜和敬仰,還有一份驕傲。
就在這時,人群中一個蒼老的聲音傳來,忙叫著:「祖寶!祖寶!。」一聲「祖寶」訴說出了無盡的思念。韓先楚一下子就楞住了,能這麽叫自己乳名的人並不多,聽著聲音很像是當年悉心關照自己的秀姐。韓先楚回頭一看,果真是秀姐,只不過此時的秀姐已經是一個白發蒼蒼的古稀老人了,佝僂著身體,拄著拐杖,這和韓先楚印象中的秀姐形象完全不一樣。一時間韓先楚不禁陷入了自己的回憶中:曾經的秀姐是一個年輕溫婉的女子,溫暖又善良,就跟自己的親姐姐一樣。但是多年以後,曾經那個年輕美麗的姐姐已經變成了一位年邁的老者。這樣想著,韓先楚的眼淚竟不自覺落了下來。時過境遷,滄海桑田,但韓先楚一時忘記了自己也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了,兩鬢也早已斑白,更何況還是年長自己十來歲的秀姐呢,自然更是蒼老一些。
秀姐對韓先楚的意義非同一般,是韓先楚童年時期少有的溫暖。韓先楚年少失去雙親,生活無依無靠,盡管有出嫁的姐姐照顧,但常常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幸得秀姐時常的接濟和照顧,生活才沒有那麽艱難。韓先楚趕忙過去握著秀姐的雙手,攙扶她向村裏走去。路上詢問著秀姐,「身體怎樣?生活如何?孩子是否孝順」等等。句句透露著對秀姐的關心,秀姐也緊緊拉著韓先楚的手,說著自己對韓先楚的想念,以及能夠有機會再次見到他的驚喜。還一個勁兒地問韓先楚,「這些年怎麽過的?生活好不好?」韓先楚耐心地回答了秀姐的問題,向她訴說著這些年的奔波和見識,但只字不提曾經在戰場上的九死一生。
因為那些都是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幸福做出的努力,在韓先楚看來都是值得的。哪怕重來一次,還是會毫不猶豫參加革命。回鄉的後幾天,韓先楚並沒有閑著,他四處考察民情,了解民生,向鄉親們詢問莊稼的收成和生活狀況。回鄉的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韓先楚將軍就要返程了。臨別時,秀姐拉著韓先楚將軍的手,一邊抹著眼淚,一邊囑咐他要註意身體,還念叨著有時間一定要多回來看看。對於秀姐樸素的願望,韓先楚將軍也是滿口答應。其實在出門之前,韓先楚將軍就偷偷放了一些錢在秀姐家裏。此舉一方面是韓先楚將軍想讓秀姐的晚年生活過得寬裕一些,另一方面也是想要報答秀姐當年照顧自己的恩情。
沒有想到的是這竟然成了韓先楚老將軍最後一次回鄉。回京後韓先楚便又投入了到了緊張的工作中,不料幾年後突然因病逝世,這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最終,韓先楚承諾秀姐「有時間回去看看」的話還沒來及兌現,就撒手人寰了。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韓先楚交代後輩把他的骨灰葬在家鄉。這是一個在外漂泊多年的遊子對「葉落歸根」的執念。結語韓先楚將軍戎馬一生,從貧苦的孤兒成長為開國上將,大半輩子都奉獻給了國家和人民。雖然韓先楚在人們心中是披荊斬棘的大將軍,但脫下軍裝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始終掛念著家鄉的人和物。但是為了民族大義,不得不深藏心中的思念。
這便是英雄之所以能稱之為英雄的原因——「鞠躬盡碎,死而後已」。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國家和人民,而不是自己和家庭。所以,我們要常懷感恩之心,銘記英雄的故事,傳承英雄的精神,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