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西夏皇室為什麽姓拓跋?此碑揭秘黨項羌與鮮卑拓跋氏的關系|文史宴

2024-06-11歷史

黨項族曾經是歷史上一個非常強悍的民族 建立的西夏政權與漢族的宋朝 契丹的遼朝曾經三足鼎立 延續近兩百年 哪為何現在沒有了黨項這個民族了呢 我們從近年出土的一方唐代墓誌說起

2013 陜西吳起縣洛源鎮走馬台出土了一方唐初墓誌 拓跋馱布墓誌 】, 是目前所知較早的唐代黨項人墓誌之一,對研究唐代黨項的遷徙等具有重要意義。其刻工精細,筆畫完好,字型修長,結構緊密,方嚴端正,骨力雄健,有歐虞之風,不失為唐初墓誌精品之一。

一、【拓跋馱布墓誌】的主要內容及黨項族的源起和發展

【拓跋馱布墓誌】記載了誌主先世以鮮卑融入黨項,再為吐谷渾項王,後內附唐廷的曲折歷程,也詳實記錄了誌主官職遷轉和參與的重要軍事活動、卒年、葬地等資訊。

拓跋馱布家族與元魏同源。「其先黃帝子昌意之後」「當有魏握符建元,歷祀數百,典章文物,備在良史。德配天者主中原,勇候月者雄邊服。宗成帝王之業,枝分亭障之間。」

其後融入黨項。「有蒿頭川王是稱黨項,徙湟中故地,與渾部雜居。」,「曾祖兀思,恢簡多智,沈靖有謀,為渾人所懷,所居成聚,因共立為渾項王焉。」,「祖吳伽,英果電發,雄氣飆駭,忿東胡之請地,怒西師之過軼。利甲失,搜車乘,聞吐蕃無備,與渾部潛謀,墮城十數,斬首萬計,革面夷落,屈膝聖朝,以貞觀七年款關內附,有詔封西平郡王、兼授西平州刺史。」

拓跋馱布父親拓跋嶽「中年徂逝」,故其弱冠即承大酋長位,萬歲間(695-696年)檢校黨州司馬,長安中(701-704年),以破默啜功授遊擊將軍、右威衛郎將、敕留宿衛,先天初(712年)改授右威衛將軍,進爵居庸縣開國公。開元二年(714年),封右威衛將軍兼安定州將軍,進爵九原郡開國公,後晉升為右威衛大將軍。開元十六年(728年)六月,卒於長安道政裏之私第,終年54歲,七月歸葬本蕃。

黨項族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之一,是西羌族的一支,故有「黨項羌」的稱謂。【隋書】卷八三【黨項傳】載:「黨項羌者,三苗之後也」,「黨項羌,在古析支之地,漢西羌之別種也。」古析支之地,即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一帶。 【舊唐書】載:「黨項羌……漢西羌之別種也。魏、晉之後,西墻微弱,或臣中國,或竄山野。自周氏滅宕昌、鄧至後,黨項始強。」

唐朝時,生活在青藏高原的黨項羌和吐谷渾經常聯合起來對抗強大的吐蕃。唐高宗時,吐谷渾被吐蕃所滅,失去依附的黨項羌請求內附,被大唐安置於松州。誌雲:「 忿東胡之請地,怒西師之過軼。利甲失,搜車乘,聞吐蕃無備,與渾部潛謀,墮城十數,斬首萬計,革面夷落,屈膝聖朝,以貞觀七年款關內附 」,即言此事。

唐開元年間,居於青海東南和甘肅南部的黨項羌非常恐懼四處劫殺的吐蕃軍隊,向唐玄宗求救,被遷至慶州。安史之亂起後,郭子儀怕這些異族鬧事,建議唐代宗將當時在慶州的拓跋朝光部遷至銀州以北和夏州以東地區,當時稱為平夏,所以這部份黨項羌就成為平夏部,即日後西夏皇族的先人。

唐末平夏部首領拓跋思恭因助唐平黃巢有功,被授以定難軍節度使,賜姓李,統轄夏、銀、綏(今陜西綏)、靜(今陜西米脂西北)、宥(今陜西靖邊西)等五州之地。 五代十國時期,不管中原是何人當政,李氏(拓跋氏)皆「俯首稱臣」,十分謹慎地處理著與後唐、後晉、後漢等沙陀政權,與耶律阿保機於公元907年建立的遼國,以及與趙匡胤於公元960年建立的宋朝之間的錯綜復雜的外交關系。

宋寶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國, 定國號「大夏」, 史稱西夏。這一時期是黨項族發展的頂峰時期,不僅建立了自己的文字,還與宋、遼、金等展開了經濟、文化的交流,發展出了獨具特色的西夏文明。西夏歷十帝,享國189年,於1227年被蒙古所滅。

二、黨項族的消亡及可能留存的後裔

西夏滅亡之後,黨項人都哪裏去了呢?如今的民族中怎麽沒有「黨項族」呢?

西夏文殘碑

據專家考證,在西夏滅國之後,黨項族人分別融入了漢族、蒙古族、藏族、回鶻等族。 現今分布在甘肅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麓一帶的裕固族,可能是包含著黨項、回鶻、蒙古血統的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

1976年,學者及 考古 專家在甘肅的酒泉地區,發現了一通由漢文和回鶻文合璧的「大元肅州路也可達魯花赤」世襲之碑。碑文完整記錄了一個唐兀家族從西夏滅國到元朝末年,130多年間6代13人的世襲官爵,並由此得知 西夏人從滅國後就不再用黨項人的姓名,而改用蒙古人的姓氏及名字。

20世紀二十年代,英國人伍爾芬敦(S.N.Walfenden)曾赴西康地區進行實地調查,根據當地部份居民的語言特征,認為他們有可能是西夏亡國後南徙川康的黨項人的後裔。1980年,寧夏學者李範文深入四川木雅地區,對生活在那裏的黨項遺裔進行了較為系統的調查。 他認為木雅人是西夏亡國後南遷的黨項遺民和當地的黨項原始居民弭藥人相互融合而形成的。

保定韓莊出土的西夏文經幢,證明遲至明代中葉,還有黨項人的後裔在河北境內聚族而居,並且仍在繼續使用他們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在安徽合肥和安慶等地共有余氏後裔約5000余人,他們今天都已徹底中文化,只有少數有文化的老者才知道自己是黨項人的後裔。

參考文獻: 1、楊勇【字裏千秋: 新出中古墓誌賞讀】,江西美術出版社2018年10月。 2、段誌淩,呂永前【唐〈拓跋馱布墓誌〉——黨項拓跋氏源於鮮卑新證】,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8第1期。 3、楊富學,王慶昱【黨項拓跋馱布墓誌及相關問題再研究】,【西夏研究】2019年第2期。 4、胡康【唐蕃松州之戰新論】,【西藏研究】2022年第3期。

歡迎關註文史宴

長按二維碼關註

專業之中 最通俗 ,通俗之中 最專業

熟悉歷史 陌生化 ,陌生歷史 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