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老師為何不主動告訴你,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後續?代價實在太慘烈了

2025-01-04歷史

引言

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上, 完璧歸趙的故事我們已經十分了解了。

趙國的藺相如脫穎而出,一躍成為趙王的重臣,他聰明機智,行事大膽,能與強大的秦王有來有往。每每看到這, 我們總是欽佩藺相如 ,也不免為他松了口氣。

(完璧歸趙)

然後語文書上的寥寥幾句,卻不是歷史的全部,看似輝煌,可對趙國來說,這只不過是一場賭上身家的對決。 完璧歸趙的後續,老師不曾講過 那是因為對趙國來說,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慘烈了,甚至令趙國失盡了氣數。

為什麽老師從不告訴我們真實的後續呢?藺相如完璧歸趙之後,又究竟發生了什麽?、

一、藺相如嶄露頭角,秦趙二國針鋒相對

藺相如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外交家,而他最出名的成就莫過於完璧歸趙。

而他最初其實是宦官繆賢的門人, 事情的開端還要從趙王得到了一塊絕世好玉說起

此玉名為和氏璧,也是稀世珍寶,原本是楚國的國寶,後來楚向找求親,於是和氏璧到了趙國。

(和氏璧)

秦國想用15座城池來換取和氏璧 ,趙國進退兩難,畢竟秦歷代幾乎不講信用,害怕趙國既得不到城池也拿不回玉。

最終是在藺相如出使秦國時,與秦昭襄王設計周旋 ,最終連夜將和氏璧送回趙國,讓秦吃了個啞巴虧。

(秦昭襄王 劇照)

「完璧歸趙」讓藺相如名震天下 被趙王封為上大夫 ,他一身正氣不被諸侯所擾,然而秦趙兩國之間,也開始由此較量。

(藺相如)

其實秦昭襄王利用15座城池換取和氏璧一行為,也有試探趙國國力的因素在內中。

秦短期內連下趙國多座城池,秦趙雙方的攻守之勢停止之後,秦國決定坐下來談合作,於是秦昭襄王宴請趙王,共商討楚大計, 當時楚國實力不差,秦想與趙聯手滅楚。

然而對趙國而言,此事絕不如秦國作為戰勝國那樣輕松,這場仗趙國落下方, 趙王便生出了不去之意,想回絕秦王。 而藺相如卻勸說趙王,如果不去的話,世人都會說趙國膽小。最終趙王赴宴, 然而秦昭襄王也的確給了趙王一個下馬威。

等趙王來到席上,他邊說素聞趙王愛音樂,請他彈一彈瑟,趙王無奈值得彈了幾下,而這時秦國的記錄官立馬上前記錄,稱幾年幾月,秦王命令趙王彈瑟。

而這樣的記錄下,對趙國而言無疑是極大的侮辱 ,一國之君被如此,於是這時候藺相如站了出來。

(澠池會盟)

「聽說秦王擅長秦地的音樂,不如請您擊缶,我們互相娛樂。」然而卻遭到了秦王的拒絕,藺相如見狀又向前送上擊缶的器具,然後跪下請昭襄王演奏,秦王依然不答應。藺相如說我距離你不過五步之內,想要見血還是很容易的。

此話一出周圍的人都做狀上前,卻被藺相如怒目圓睜嚇退,見狀秦昭襄王無奈擊缶,藺相如當即讓趙國的記錄官也記錄下來,說是秦王為趙王擊缶。

隨後兩國打嘴仗中,藺相如再次出言讓秦國把鹹陽拱手相讓 ,兩國劍拔弩張,秦國也沒站什麽便宜。

而藺相如果敢機智的形象,卻留在了後世人的心中,在秦趙的數次交鋒中,其實我們便可以看出兩國之間的矛盾已經越來越深了。

尤其是在完璧歸趙一事後,趙國逐漸被秦國報復性打壓 ,而這段原本稱得上美談的故事,也為趙國帶來了更深的災禍。

二、秦吞趙,長平之戰徹底打壓趙國

關於完璧歸趙的後續,我們很少有人提起,這又是為何呢?

因為這場代價對於趙國來說,實在是太慘烈了。 我們只知道「秦奮六世之余烈」,卻沒看到在秦背後的其他國,秦國對於他國的虎視眈眈,早就是昭然若揭。

(秦昭襄王)

索要和氏璧的那一年,秦國攻破魏國都城 ,而當時的趙國則在攻打齊國的戰爭中,拿下了九座城池,直取都城。

兩國的實力相差無幾,又都同時成為霸主,其實對於秦國而言,他究竟是真的想要和氏璧,還是借著和氏璧打探趙國的實力呢?

用15座城池來換取和氏璧,這本身就不是秦昭襄王的風格 ,所以是假要玉實為打探,而借由和氏璧,藺相如來了一招完璧歸趙,既戲耍了秦王,又隱藏了趙國的實力。

所以在這之後,才會引起秦國的不滿,隨後進攻趙國。

公元前282年,秦國突然出兵攻打趙國 ,拿下了兩座城池,第二年又再次對趙國發起進攻,搶占了石城。而這一切對於秦王來說,還遠遠不夠,既然已經連續攻下多座城池,那就繼續「斬草除根」,也算報了和氏璧戲弄之仇。

(秦攻打趙國)

公元前280年,秦王手下大將白起奉命攻打趙國 ,秦軍來勢洶洶,趙軍根本無力迎接。白起軍事風格快準狠, 兩國交戰時趙國被秦斬首兩萬多人 ,趙國的代郡也被秦國攻占。秦步步緊逼,甚至同年還攻占了楚國城池。

而正是這幾場與趙國的戰役,才有了與趙王的會面,然而這次會面對於秦王來說,自然也是受到了屈辱,不過秦國懂得利弊,如果真的和趙國正面開戰,就怕他們打得兩敗俱傷,其他人坐收漁翁之利,於是秦趙算是達成了合盟。

但秦對趙心中自然還存著一股怒氣, 而接下來的這場戰爭,讓趙國從此元氣大傷 ,再也沒有和秦國鬥爭的實力。

如此慘烈的代價,對趙國的打擊無疑是沈重的。

秦國的君主依然穩穩當當是秦昭襄王,而趙王已經換了幾波人了。而白起也成為秦王手中最得力的武將,接連征戰多國,戰功赫赫。

公元前262年,白起在進攻南韓時 ,上黨通往都城的路被切斷,而南韓君主則表示,把上黨郡直接給秦國算了,避免亡國。

(上黨位置)

然而上黨的郡守不願意,於是 私下裏尋求趙國的幫助,表示自己願意投降趙國 趙國自然欣喜 ,甚至歡天喜地的去接管上黨,派出了老將廉頗駐紮長平坐鎮。

而秦國這邊的將領王龁也不是吃素的,很快率兵出擊。

廉頗布置防線攔截,然而秦軍終將是計勝一籌,連連勝利,而趙國這邊卻是節節敗退。隨後廉頗發現秦軍漏洞, 兩軍開始了長久的拉鋸戰,這場戰爭持續了三年。

而對於當時最強的兩國而言, 趙國幾乎是以舉國之力投入這場戰鬥。

可是論農業發展,趙國糧食產量只有秦的三分之一,秦國能拖,而趙卻無法一直拖下去。於是趙國更希望快速解決,而對於當時的秦國而言,老將廉頗可是一塊硬骨頭,在他的指揮之下,趙國才能與秦國僵持許久,於是秦國決定先把廉頗解決掉。

(廉頗)

趙王突然要換主將,人們紛紛震驚。原來是趙王認為廉頗失敗多次,還一直僵持著,其實生出了二心,所以將廉頗召回了。而這也有秦國在中間挑撥離間的作用, 而趙國新派的大將名叫趙括,也就是「紙上談兵」的那位。

趙國換主將,秦國也換,秦王派出了白起,白起暗自來到戰場,訊息不曾透露。 就在趙括以為自己的對手是王龁時,卻沒想到白起已經來了。

白起先佯裝秦軍不敵趙軍,趙括命令趙軍一路追擊,竟然跑到了秦的大本營,但趙軍發現竟然怎麽都無法攻占大本營。

一支兩萬多人的秦軍隊伍突然出現,將趙軍一分為二,又切斷所有的退路,趙軍陷入了孤立無援。秦國加大了攔截趙軍援軍的兵馬, 而趙軍在足足斷糧了四十多天後,軍中的情況可想而知 ,以人肉為食,早就喪失了鬥誌。

(長平之戰)

趙括率兵突擊,卻被一箭射死,而余下的四十萬趙軍,原本是俘虜。 但白起認為趙地多勇士,如果現在不把他們殺了,下次就會卷土重來,於是 白起下令將四十萬的趙軍全部活埋, 只留下了幾百個年紀小的回趙國復命。

長平之戰趙國元氣大傷,損失慘重,也無法和秦國對抗, 而這一戰後,緊接著的邯鄲之戰,則是徹底的拖垮了趙國 ,還是在其他五國的相助之下,才反擊秦國。

而趙國也在短短幾十年內,失去了自己的東方霸主的地位。

三、趙國損失慘重,後續慘烈

一場長平之戰,讓趙國認清了現實,而趙國之所以走到這個結局,和他們的每一步都不分不開。陣前換將,聽信讒言,而 在長平之戰的過程中,廉頗、藺相如也在這個時間段死去。 可以說,趙國把自己一步步推入了深淵,註定了走向下坡路。

(秦趙邯鄲之戰)

而源於最初,是秦國的設計與試探,是昭襄王兩次被戲弄。

所以說課本上為何沒有出現和氏璧的後續,因為看似美滿的背後,是趙國的覆滅。是秦多次攻趙,坑殺四十萬軍隊,是趙國再也無力反抗秦國。

這樣慘烈的後續,不得不引人深思, 如果沒和氏璧一事,趙國還會走到這樣的地步嗎?我認為還是會 ,畢竟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和氏璧只是一個幌子,秦國自始至終想要的,就是吞並趙國。而趙國明明有那麽多名臣,卻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趙國被滅)

歷史總是殘酷的,人們總想記住美好的一面,忘記殘忍的一面。我想這也是語文課本上,不曾提到過和氏璧後續的原因之一,對藺相如而言,這樣的結局或許他從沒料想到。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