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內容為商城廣告 ——
關註微信公眾號「水煮商城」查詢訂單、物流
抗戰期間,山東就和晉察冀一起組成我軍模範根據地雙子星。
到了解放戰爭期間,國軍甚至還對其展開過重點進攻和圍剿,從也從側面上來看,山東確實很重要。
而山東之所以讓老蔣如此忌憚,無非是兩點——能產和能打。
山東在當時就是北方著名的糧倉,黃金、煤炭和鐵礦等物產也很豐富,因此非常能產;至於能打,則是山東一直是我軍最大的兵源地之一,解放戰爭就有150萬山東子弟參軍。
當時山東一共有5大戰略區,每一個都是王炸和精銳兵源地。這五個戰略區(二級軍區),分別是:
渤海軍區、濱海軍區、膠東軍區、魯中軍區和魯南軍區
那麽本期,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在解放戰爭期間,山東這五大戰略區裏面,哪個最強,最能打?
山東五大戰略區01
山東五大二級軍區
國際慣例,在評比最強軍區之前,還是先來簡單了解這5大戰略區。
1937年,抗戰爆發之後,為了能繼續有效抗日,我軍也開始深入山東抗戰,其中115師一部在代理師長陳光和羅帥的帶領下,與山東當地的抗日武裝進行整編,在1940年成立了八路軍山東縱隊,到了1943年,我軍在山東的抗戰武裝進行了調整,被整編為八路軍山東軍區,在機構上是和晉察冀並列的——一級軍區。
在抗戰結束後,八路軍山東軍區已經是下轄八個主力師,12個警備旅、算上地方二級武裝,總兵力達到27萬之多,占當時我軍人數的1/3左右,將山東說成是我軍主要兵源地,不無道理。
而這些兵力,全部都是來自山東的五大戰略區(二級軍區)。
02
抗戰結束後,山東基本全被我軍解放
第一個,濱海軍區
廣義上的濱海軍區,前身是濱海地委,所轄地區位於魯東南地區,位於膠東和魯南之間。
在1943年山東軍區地方化之後,13個主力團分散到五大軍區去建設地方根據地。
其中濱海軍區就分到了3個主力團,分別是第4、6和13團。4團出自115師教導旅,6團則是教導2旅和濱海地方部隊改編而來,13團則是教導5旅主力改編而來。
在抗戰結束後,濱海軍區編成2個主力師,分別是梁興初第1師、羅華生第2師,在街道增援東北的命令之後,他們和萬毅支隊一起出關,合計180000人,為各軍區之最。
可哪怕是盡遣主力,濱海軍區的後備造血能力依然強大。
在軍區司令陳士渠的帶領下,也從地方部隊中抽調主力重組了第1、2和3軍分區,以剩下的第10和11兩個警備旅組成了華野主力師之一的3縱9師。隨後一部在解放戰爭中編成魯中南縱隊。
在諸城戰役中的濱海軍區部隊
第二個,魯南軍區
魯南軍區其實並非山東軍區獨有,在這裏的還有蘇北陳老總這邊新四軍。
魯南軍區在山東8個主力師裏面,只有一個第8師(號稱陳軍長袖子裏的小老虎)。因此抽調去東北的部隊,並沒有魯南軍區在裏面。
解放戰爭爆發之後,魯南軍區組成了我軍王牌三縱的基幹主力。在後期的華野16大主力縱隊中,魯南出身的除了三縱、魯中南一部也是出自該軍區。
第三個,魯中軍區
該軍區也是我軍魯南三兄弟軍區之一,在抗戰時期是我軍模範根據地沂蒙根據地,司令員是和許世友並稱膠東雙雄之一的王建安上將。
在抗戰勝利後,該軍區一度抽調主力之山東第3師(師長羅舜初)前往東北,在東北組成了王牌3縱7師(東野7大頭等主力師之一)。
在解放戰爭期間,該軍區貢獻了華野六大頭等主力縱隊之一:擅長攻堅的8縱,以及魯中南縱隊一部。
第四個,渤海軍區
渤海軍區,在抗戰期間是由清河軍區和冀魯邊軍區合並而成,是山東軍區5大軍分區裏面成立最晚(1944年1月),在抗戰後期和解放戰爭中,一直就是我軍的戰略大後方,在膠東保衛戰後期一度是我華東軍區的駐地。
抗戰勝利後該軍區組成的山東軍區7師,在楊國夫師長的帶領下出關作戰,合計出兵6個團1.2萬人。在解放戰爭後期,該軍區組成了華野第10縱隊,在渤海軍區出身的司令員宋時輪的帶領下,參加了華野幾乎全部作戰,因為擅長打阻擊,被稱為——「排炮不動,必是10縱」。
除了一個主力縱隊之外,在反攻階段,渤海軍區還成立了渤海縱隊,這也是渤海子弟兵組成王牌部隊, 在淮海戰役中擔任南線阻擊任務,擋住了李延年兵團的攻勢。
在華野改編為三野之後的,10縱改編為第28軍,渤海縱隊和起義的國軍一起組成33軍。
抗戰結束後渤海軍區部隊第五個,膠東軍區
該軍區是許世友在原先山東縱隊的基礎上組建而成,膠東根據地雖然之前沒有我軍的群眾基礎,但依然不妨礙其是我軍最成功的根據地。
膠東根據地,廣義上涵蓋了膠東半島所屬區縣,在抗戰其實就一直是我軍最穩固的根據地。
當年我們熟知的【地雷戰】就是出自該根據地。
膠東軍區司令許世友給部隊進行動員抗戰結束後,和東北隔海相望的膠東自然也出關部隊的名單之列,在膠東軍區副司令吳克華的帶領下,膠東第6師和第5師一部,前期合計8000膠東子弟兵乘船進入遼東半島,該部組成了後面東野4縱(東野五虎之一)。
而留守的膠東部隊,以5師主力為主,加上兩個警備旅,組成了山野頭號主力9縱,在隨後的膠東保衛戰中,以兩個警備旅再次組成華野13縱,在解放戰爭中,這兩個縱隊都發揮出很強的作用。
03
膠東斷崖式領先,雄踞榜首
那麽,山東軍區這五個軍區,到底哪一個實力最強,貢獻最大呢?
接下來,雨田君用兩個維度的對比,來一一闡述一下,五大軍區的實力和貢獻,看看誰才是第一。
第一點,從硬實力上來說
無論是在解放戰爭,還是抗戰期間,膠東軍區毫無疑問都是山東軍區部隊中貢獻最大的。
在1943年的時候,當時山東的八路軍,一度分為山東軍區和膠東軍區,從這一點就能看出該軍區在五大軍區中的咖位。
雖然在抗戰後出關東北的隊伍中,膠東才貢獻8000人左右,不如濱海軍區和渤海軍區,位居第三。
但在後期,膠東也不斷往東北補充兵員,人數達到20000人左右,在東北解放戰爭中,膠東對東北貢獻的兵源,並不輸給濱海和渤海兩個軍區。
膠東地區的我軍二線武裝力量
而相較於濱海軍區在輸送兩個主力師後,實力大損相比,膠東軍區則是體現了什麽才叫——硬實力。
比如,在解放戰爭中,就走出了9縱和13縱,兩個硬實力可以在華野排名前六的主力縱隊,在華野之中9縱自然不用多說,一度是和1縱競爭華野最強主力的部隊。
13縱則是後來居上,在1947年萊陽成軍之後,就一直打滿全場,濰縣戰役、濟南戰役功勞最大的縱隊。
淮海戰役包抄曹八集、圍攻黃維縱隊,在改編為31軍之後,更是一路從南京打到廈門。直到現在其改編過來的31集團軍在整編之後,仍然是我軍主力13個集團軍之一。
而除了上面說為東野貢獻4縱,以及留守的華野9縱和13縱之外,其他部隊中也有膠東軍區部隊的影子在裏面。
比如,三野32軍,就是以第三次編成的5師和6師組成。
也就是說,膠東軍區為華野貢獻了3個縱隊(2個王牌),比渤海軍區的兩個縱隊(渤海縱隊和10縱),以及魯南三兄弟軍區的3縱和8縱都要多。
而除了這些之外,膠東軍區還有很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力團級單位充入其他縱隊之中。
比如1縱的3個團,就是從膠東軍區的西海和東海軍分區補入;2縱補入一個團;3縱7師和8師各有一團是從萊陽補入(屬於膠東軍區);7縱61團是來自膠東。
因此,從硬實力上來看,膠東軍區在解放戰爭中是作為華野山東部隊的一面旗幟。
在解放戰爭期間,膠東共發動5次大規模參軍活動,共有40萬膠東子弟兵加入到我軍
解放戰爭期間有40萬膠東子弟兵上戰場第二點,解放戰爭發展貢獻
其實在這一點上魯南三兄弟軍區就比較吃虧了。
在1947年初,老蔣決定調集40多萬大軍對我山東解放區進行了重點進攻,而當時的方向就是在津浦路和隴海路沿線,而兩個鐵路線旁邊正好就是魯中、魯南和濱海地區。
當時的華野在陳老總和粟裕的帶領下,決定以空間換勝利的打法,因此當時我山東首府臨沂也相繼被國軍占領,不過粟裕的這招牽著敵人鼻子走戰術(耍龍燈),也取得了魯南、萊蕪和孟良崮戰役的大勝。
可大勝的代價就是,這三個根據地很大程度遭受了國軍的破壞。
特別是濱海和魯南兩個軍區更是從此成為主戰場,這也導致了我軍在這三個軍區只能作為戰區,而不能發展。
這也導致了在發展實力上,這三個軍區是自然要弱於渤海和膠東軍區的。
04
沂蒙根據地,在解放戰爭期間打的很艱苦
而膠東和渤海,作為山東真正的「大後方」,也承擔著這個中流砥柱的作用。
膠東在抗戰時期,發展就是山東最好,這一點毋庸置疑。
1944年,膠東的我軍骨幹和幹部就達到了4.9萬人,占全省的43%,比第二的渤海和濱海加起來還要多,在人口和管轄上,山東根據地1萬個村莊,膠東就有8000個,行政單位管轄的人口達到442萬,占全山東地區的59%,革命老區數量,224個,第二名的渤海121個,魯中95個。
膠東根據地下面的煙台1946年膠東糧食收入占山東的39.1%,比魯南和渤海加起來還要多。大名鼎鼎的膠東兵工廠更是支撐起華野彈藥消耗的2/3以上。
除了建新兵工廠的炮彈,就屬膠東產更讓粟裕能在淮海戰役打出67萬發炮彈。
而正是基於這個,所以國軍在1947年秋展開了膠東攻堅作戰, 範漢傑親率膠東兵團對我根據地展開進攻?
可膠東僅用不到3個月不僅化解了範漢傑的進攻,更是將國軍全部趕出根據地,這個是底蘊和實力的展現。
膠東兵工廠
綜合這幾點上來看,在五大軍區中,膠東無論是硬實力的兵力、編成縱隊的戰鬥力,都是要在其他幾個軍區之上,再加上地理位置以及抗戰期間的底蘊,讓膠東軍區成為五大軍區之首。
—— 以下內容為商城廣告 ——
關註微信公眾號「水煮商城」查詢訂單、物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