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地主這個詞,仿佛天生帶著一些貶義,好像這群人是仗著自己有錢,就會欺壓貧苦百姓。然後再靠壓榨百姓,來賺取更多的金錢。但其實也有些地主他們是善良的,對待百姓也都願意照顧與救濟。
但地主只存在於過去,1949年後,地主便銷聲匿跡。當年這些地主們的田地,已經被國家做主分給了貧苦的百姓。在此過程中,在一個地主家裏,一個由朱德寫下的100大洋的欠條被找了出來。大家對此很是驚訝,當朱德知道這件事後,立刻通知手下的人接他到北京來。
雪中送炭的100大洋。
朱德我們都知道,他是為了國家,奉獻畢生精力的英雄人物。那麽他為什麽還會欠下這100大洋呢?這還要從在國外留學的經歷說起。朱德出生在四川省的一個普通家庭,雖然當時社會並不安定,但他還是有機會去讀書學習。
很早的時候,他便加入組織,並且進入了部隊,參與了許多戰鬥。 比如反對袁世凱推崇帝制的戰爭,但是此時的他對於未來應該走一條什麽樣的路,其實還比較迷茫的。直到五四運動之後,他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理想。 於是他為了尋求真理,選擇遠赴德國。
在德國的日子裏,他學到了很多東西,也結識了很多有識之士。朱德在德國讀大學時,學的是哲學系。可是他對軍事方面更感興趣, 然而當時德國也在內亂,他也加入其中。 可他卻被當地的警局抓了起來,身處異國他鄉,沒權沒勢,還成為了德國警察的眼中釘,遭到了德國政府的驅逐,讓他很無助。
但他的情況被組織知曉了,在組織的安排下,他準備去往蘇聯。可有個關鍵問題, 德國與蘇聯相距甚遠,路費很貴,所以他根本拿不出來 。但德國已經給他規定了離開的時間,如果超時他很可能會面臨被監禁。正當他為錢發愁時,有人主動借給了他100大洋, 這個人便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地主,名叫傅德輝。
有著報國理想的富家子弟
傅德輝其實在德國的時候和朱德是同學,但他們兩人能夠接觸到的機會並不多。傅德輝也是一個為了能夠挽救自己國家,而出國學習的人。可是他和朱德卻不一樣, 朱德是透過思想和軍事上的救國,而傅德輝則是寄希望於實業。
傅家世世代代都居住在四川,一直在此地經商,在當地他家是數一數二的大財主, 所以傅德輝的是個名副其實的富家少爺。傅德輝作為家裏的小兒子,備受長輩重視,自小便被送去了當地最好的學堂,接受教育。後來他不負眾望,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大,接著又出國留學。
以他的眼光來看,祖國之所以會被欺負,是因為經濟落後。所以他出國留學是為了學習經商之道,但和他一起出國的人中還有一些人是為了思想,比如朱德。他很佩服他們,於是在得知朱德遭遇困境時,幾經輾轉聯系到了朱德。朱德得知他願意借自己100大洋時十分感激,二人借此機會也深刻的聊了一下祖國的現狀。
傅德輝對於朱德的想法表示贊同,也表示支持他,希望朱德能夠在蘇聯學有所成,然後回國來報效祖國。 但他們的緣分也就僅維持了這短短的一陣子,在1925年的時候,朱德去往了蘇聯。而傅德輝在不久之後也回到了中國,兩個人再沒有了聯絡。
由於土改再次相見
我們都知道朱德回國之後,一直在戰場的前線,為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當時回國了的傅德輝,他的理想並沒有像朱德那般得以實作。對於商業的發展,他學來的都是西方的理論。但東西方畢竟觀念不同,實際情況也不同。他在回國後並沒有找到一條合適自己的出路,他的努力都付諸東流了。
家族的產業也因他的失敗漸漸雕零,好在除了商業,他家還有很多地產,於是,傅德輝選擇回到家裏,拿著家中的那些土地,成為了一個地主。 可他這個人本就是有報國之心的人,不同於其他地主那般剝削貧窮百姓。他對於百姓待遇一直很好,當時許多百姓對有這樣的一個地主,感到非常的欣喜。
可是,作為地主終究是會被打壓的。傅德輝也不例外,當時的官兵在搜查他家的時候, 發現了一張年代久遠的借條,姓名標示是朱德,看見這個名字,人們都驚訝不已 。這件事後來傳到了朱德那裏,朱德立刻派人把傅德輝接到北京來。在交談過程中,朱德得知傅德輝對於祖國有著從前那般熱愛,於是便主動給他安排了工作。
結語
朱德和傅德輝這對一見如故的老朋友,在這次的短暫見面之後,便又一次分開。二人 在祖國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崗位上,為國家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而傅德輝這個理想被現實打擊,但終究不忘初心的人,是值得我們敬佩的,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