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軟禁,霍守義威脅蔣介石:你若動他我必反你

2024-07-16歷史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開始蠶食中國國土,殺戮中國國民,國仇家恨當頭之時,國民政府卻在蔣介石的授意下發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政令,妄想讓共產黨在兩面受敵的情況下被消耗瓦解。面對殘忍的日寇,愛國將士怎麽還能安心於內部爭鬥呢?國民黨軍隊內的部份軍官也是如此,於是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率領部下發動了西安事變,期望以兵諫的方式讓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合共產黨共同抗擊日寇,雖然最後在各方壓力下蔣介石確實出兵抗日,但發起這場運動的張學良和楊虎城兩位愛國將領卻落得了被老蔣監禁關押的下場。

得知此事後一位國民黨將領直接來到老蔣的府邸,要求蔣介石保證張學良的人身安全,否則自己將會領兵伐蔣。

是誰有如此膽量敢威脅在國民黨軍隊中只手遮天的蔣介石?他最後的命運又是如何?他和張學良是什麽關系,為何如此維護他?被監禁的兩位愛國將領最後會有何結局呢?

1912年2月12日清王朝徹底覆滅,覬覦中國廣博領土已久的各國列強早已難以抑制心中的惡念,妄圖將中國瓜分而後快。

1931年一直蠢蠢欲動的日本終於將罪惡之手伸向了中國東北三省,然而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並未能喚醒國民政府守護國民、捍衛祖國領土完整的決心,反而實行不抵抗政策。因此幾個月內日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將東三省收入囊中,此後日軍以東北為根據地開始對中國進行進一步的侵略與殘害。

與不作為的大多數國民黨軍官不同,出身遼寧的霍守義參軍就是為了抗擊入侵之敵,守衛家園。此番「不抵抗」的命令讓他著實倍感煎熬,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但對現在的他來說這意味著泯滅參軍的初心。

原本出身名門望族的霍守義可以毫不費力地享受優渥的生活,但外敵當前他毅然放棄自己的學業投身軍營。為了成為一名出色的將領,除了實戰經驗外他還輾轉進入北平、吉林等多所軍校學習。在學校期間,成績優異,苦思進取的他就受到了張學良的關註,畢業後在張學良的安排下霍守義回到家鄉成為他的部下。在部隊期間霍守義膽大心細,很快就被欽點為警衛師領導,負責守衛張氏住宅的安全。這意味著張學良對他是極其信任的,霍守義也不負期望在張學良的一手培養下逐漸成為了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高級將領。

1934年中國紅軍開始了「長征史詩」,1935年終於到達了陜北革命根據地,此時收到訊息的蔣介石立即調派張學良的東北邊防軍在延安南面的洛川一帶駐紮,企圖讓其與楊虎城的西北軍一起將在此的紅軍合圍並控制住。張學良是一心想抗日的,對於蔣介石「不抵抗」的政策他一直嗤之以鼻,當初他聽命撤出東北只是不想將自己的部隊陷入兩難的境地,如果他違抗命令對日開戰,雙方兵力懸殊自己的部隊肯定落不下什麽好,並且這樣做就等於公開和蔣介石叫板必定會把自己陷入孤軍作戰的絕境中。

於是這一次他抓住機會,雖然按照命令駐軍洛川,但並沒有將紅軍圍控住,反而偷偷與共產黨合議起聯合抗日的事情。霍守義對此也是很贊同的,在張學良的牽頭下,霍守義利用自己的人脈和資源多次為護送共產黨重要人士在內地與延安之間的往返保駕護航,每一次都毫無紕漏,功成圓滿。

1936年霍守義接到一個重要任務:將有一批來自上海的進步人士赴延安進行存取工作,隨行的還有美國駐華通訊記者斯諾,霍守義就執行護送任務。即使面對嚴峻的封鎖環境,一路上的食宿安排,路線確定,行程設計他都安排得妥妥當當,仍然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同年霍守義還幫共產黨安全護送了兩只裝滿現金鈔票的大油桶到延安,一路上「滴水不漏」。

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土地上更加肆意妄為,外敵當前國軍將士早已無心內戰,一味地不抵抗讓軍中將士頗有怨言,不甘心再繼續坐以待斃的張學良和楊虎城經過深思熟慮後在1936年12月12日向蔣介石發起了兵諫,要求他下令聯共抗日。

雖然最後蔣介石勉強答應聯共抗日的方案,但促成這一方針的張學良和楊虎城兩位愛國將領在蔣介石這卻沒有獲得什麽好下場。

楊虎城自「西安事變」後就一直被蔣介石關押拘禁,在新中國成立前夕被秘密殺害。

相比之下張學良的處境要稍微好點,雖然建國後也一直被蔣介石父子軟禁於台灣,直到1990年才獲得人身自由,但生命並未受到威脅。咎其原因是「霍守義闖蔣介石府」要占一部份。

承蒙張學良多年栽培的霍守義得知他被老蔣軟禁後自然不會袖手旁觀,他經過多方打探,試了很多方法都沒能將人救出,他也想過「來硬的」,但打起仗來肯定是不敵老蔣的勢力,並且在抗日的節骨眼上如此內耗不是辦法,於是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毅然前往蔣介石的府邸,用自己的生命和手裏的兵權威脅蔣介石道:「你務必要保證張學良的人身安全,不然我不會再為你帶兵,更會起兵反你。」

為了張學良他能對一手遮天的蔣介石說出這番話足以證明他是重情重義之人。

蔣介石為了一步步瓦解張學良的勢力,將他的東北軍重新整編為六個軍並把他們分散開來投入到不同的戰場中去。

而霍守義繼續擔任112師師長,並相繼參加了淞滬會戰,守衛連雲港等戰役,戰鬥之中奮不畏死,誓死堅守陣地,立下了不小的戰功。

抗戰結束後他就被國民黨政府升任為中將軍長並且坐陣兗州直至1948年被解放軍所俘。

憑借著戰時他對共產黨的幫助與他對解放山東作出的貢獻。新中國成立之後他還出任了南京市和江蘇省的政協委員。

但在「十年動蕩中」卻慘遭迫害含冤而死。

在守衛祖國的鬥爭中他兢兢業業,奮勇當先,革命不分先後,有功之人中華兒女必當永遠感恩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