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封閉式小區背後的群體文化

2024-04-22歷史

只要是人,就有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而在中國,無論各位住在豪華的高級小區,還是不起眼的老破小,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封閉式。

在中國,幾乎所有小區都是封閉式小區。所謂封閉式,即小區被圍欄「包圓」。

而在國外,特別是歐美日等已開發國家,基本看不到類似情況。

當然,「小區」或「新村」(很多上世紀的小區都叫xx新村,所謂新村,自然是新的,引進的)也不是本土自有產物。想必在唐宋元明清,是不存在小區的,沒有開發商沒有包工頭,大多數人就住在自己搭的小破屋裏。現在中國的小區,大概還是蘇聯時期的產物,比如赫魯雪夫樓,幾幢樓放一起,再圍起來,就是一個小區了。

小區模式到了中國之後,特別的適應國情,很快就全面鋪開,人人都。有些洋東西,到了中國會水土不服,但有些東西,卻融合的非常絲滑,這自然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在筆者看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小區」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契合當地的群體文化。

1、缺乏安全感

盡管很多郭人都很自豪自己國家「世界第一」的治安環境,但他們的所作所為又和他們口頭上的宣稱南轅北轍。

只要看看小區就知道。小區(特別是老破小小區)裏,哪家會不嚴嚴實實的裝上防盜窗?一眼望過去,就像是一個個牢籠一樣。即便很窮的人家,也要裝個防盜窗防止別人爬進來,高層10層以上防盜窗仍屢見不鮮,真有人能爬這麽高冒著生命危險到你家偷東西?

更何況,小區本就已經是封閉式的。高高的欄桿是最基本標配,現在還要在欄桿上豎起尖尖的頭,誰敢爬就給他做物理閹割,尖尖的頂仍不過癮,還要在上面拉最少三根電纜線,不僅能讓人觸電,其「柔軟性」也讓攀爬者無法借力,可謂一石二鳥了。

而小區基本就一兩個門,門口保安24小時「護守」,高級點的還要刷卡刷臉,進出車輛都要登記,既為了收錢,更為了「安全」。

在已經如此「安全」的小區裏還要加裝更進一步的「安防」裝備,除了體現大多數人內心都極度缺乏安全感之外,還能體現什麽呢?

而像歐美日普遍的開放式小區,美國人直接在荒無人煙的路邊建房,那就更不用想了,誰讓醜國治安差呢?

2、對「外」和「他者」的懼怕和排斥

上述的不安全感,不僅僅在於治安,更在於人和人之間缺乏信任。不信任他人,所以隨時嚴防死守,這叫防人之心不可無,也是祖宗傳下的傳統智慧。而這種不信任,就讓小區封閉性的必要性更加得到凸顯。

在小區的業主群或大爺大媽的討論中,很容易看到對「外面」或「他者」的指責:

都是外面的人進來亂搞,搞得小區現在很亂!

外面的人隨便進來,保安也不管管!

現在小區裏莫名其妙的人好多,要當心點!

外賣員到處亂跑,越來越不安全嘍!

上次我和居委反應,居委也不解決!還要反應!

小區「內」的人對小區「外」的排斥和警惕, 把大多數問題都歸咎於「外人」, 是不是非常熟悉?排斥和害怕小區「外」的群體,自然也會排斥和害怕國境「外」的不明勢力。

3、「自豪」和「自卑」

小區,也是某種身份的象征。我住在這個小區裏,我是業主,我可以自由出入,你不行。

房價上漲後,這種自豪感更體現在不經意間,所要表達的,不外乎是:你們看看,我在市中心這個小區有房,你別管是不是老破小,就問你是不是市中心,是不是學區房吧!

高檔小區就更不得了了,人上人直接拉開和普通人的差距,這種心理的滿足感,也是很不錯的。

自豪和自卑,本就一體兩面。無來由的自豪的背面,就是自卑,需要靠小區給自己撐腰桿的自豪,某種程度上還不如自卑。

而封閉式小區,很容易滿足這些廉價的滿足感。

4、自我管理,自我閹割

封閉式小區,也很適合自我管理,「自我閹割」。

沒事不下樓,有事別亂晃,一個保安坐鎮門口,就能管住一個小區的「故事」,想必大家還記憶猶新,就不展開說了。

5、新式「裏坊」

古代沒小區,但有裏坊。

盛唐號稱不夜城的長安,其實就是一個個宵禁的裏坊組成的大監獄。各色人等無事不得出入裏坊,不然按刁民論處。

現在呢,好一點了。不過一個個小區都要配上對應的居委和mj,有事報備無事巡查,進出人口做好登記,一有情況就精確到戶,有力保障了社會治安,必須點一個大大的贊。

綜上,封閉式小區的迅速普及,絕不是沒有原因的,其背後是深刻的群體文化和群體行為特征。一切,都有跡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