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悠長的歷史畫卷中,皇帝這一角色往往被視為「真龍天子」,象征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他們被視為天地間的主宰,天下蒼生無不對其俯首稱臣。然而,無論多麽尊崇的地位,每一位皇帝本質上都是有著血肉之軀與七情六欲的凡人。他們在行使權力的同時,也會受到人性弱點的影響,有的時候會犯下錯誤,有時甚至會被情感左右決策,難以做到事事周全,人人滿意。在這眾多的帝王之中,既有勵精圖治、名垂青史的英主,也有昏聵無能、遺臭萬年的昏君,更有如宋廢帝劉子業這般獨特而離奇的存在。
劉子業,這位生活在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宋國第六代君主,史稱「宋前廢帝」,他是宋孝武帝劉駿的嫡長子,其母為文穆皇後王憲嫄。在其父劉駿於公元464年因病駕崩後,年僅十五歲的劉子業承繼大統,甫一登上皇位,便猶如釋放出一頭兇猛野獸,其統治手段殘忍暴虐,肆意妄為,給當時的朝廷與社會帶來了極大的動蕩。
劉子業的性格形成與其早年的坎坷經歷密切相關,他自幼便展現出了偏激乖張的一面,在宮廷內復雜的環境及父親的苛責之下,他的個性更加趨於激烈,變得極度多疑、自私且善妒。這樣的童年背景不僅鑄就了他獨特的個性特質,也預示著他未來在皇位上將會做出一系列荒誕不經的舉措。
對於自己的親叔叔劉彧,劉子業毫無敬意可言,甚至將其視作玩物般侮辱。他下令剝去劉彧的衣服,將其投入豬圈中,強迫其模仿豬的動作,食用豬食,以此為樂。他對祖先畫像也不敬,命令畫師重新繪制先祖像,當審視到其中一幅乃其父孝武帝劉駿的畫像時,他嘲笑其鼻型不佳,指示畫工將劉駿的鼻子塗得如同熟透的草莓一般鮮紅,完全無視禮法和親情。
劉子業對權勢的掌控欲強到了極致,尤其對他那些在外領兵的叔父們更是充滿猜忌。他以防止叛亂為由,將四位藩王叔父召至京師,對他們施以殘酷的折磨和人格侮辱。這四位叔父身材肥胖,劉子業竟將他們囚禁在豬圈中,令他們赤身裸體過活,飲食如同餵豬一般,而且時刻都有可能面臨「殺豬」般的死亡威脅。此外,他還按諸位叔父的外形特征分別賜予他們極具侮辱性的綽號——湘東王劉彧因其大腹便便被戲稱為「豬王」;建安王劉休仁因其面部肌肉飽滿被稱為「殺王」;山陽王劉休祐因其眼神狡黠被冠以「賊王」的稱號;東海王劉祎則因其品質低下被稱為「驢王」。
面對劉子業日益加劇的荒唐行為,滿朝文武大多畏懼不敢直言,只有老臣沈慶之敢於挺身而出,直諫皇上。然而,劉子業早已料到沈慶之會有此舉,預先封鎖了沈慶之上朝的各條橋梁通道,阻止其進諫。沈慶之仍堅持前往,卻只能望橋興嘆,黯然歸家。最終,劉子業遣人送去一杯毒酒,結束了沈慶之的生命。
盡管劉子業的暴行令人發指,但他身邊並非無人反抗。湘東王劉彧目睹了這一切,決心結束劉子業的荒謬統治。他秘密籌備武器,選擇了一個適當時機,在一個黃昏驅鬼儀式之際,率眾潛入華林園竹林堂,刺殺了劉子業。政變成功後,劉彧被擁戴登基,成為南朝宋國的第七位皇帝,即宋明帝。
回顧歷史,殘暴無道的昏君不在少數,但像劉子業這樣集罔顧倫理、冷酷無情、荒淫無度、禽獸不如等諸多惡劣品質於一身,且在其短暫的統治期內未有任何積極建樹的君主,實屬罕見。劉子業的殘暴行為背後,是由多種復雜因素交織而成的心理烙印,而所有他一手釀成的悲劇,均源自他內心深處長久以來滋生的惡意。他的存在,無疑是對皇權道德底線的一種極端挑戰,也是警示後世君主應當引以為戒的一個深刻教訓。
作者:國學那點事。每日一讀,貴在堅持,你若喜歡,歡迎支持。
國學那點事
▲ 長按辨識二維碼 關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