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明朝末年崇禎帝為什麽不南逃?去了南京最起碼劃江而治是有保證的啊!

2024-03-24歷史

在明朝的歷史上,有一個非常值得大家討論的話題,那就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的時候——或者說攻入北京城之前——崇禎皇帝為什麽不跑?

縱觀中國歷朝歷代的皇帝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只要還有可能,大部份都是會擇路而逃的。比如說 西晉不行了的時候,宗室永嘉南渡而建東晉,唐朝安祿山打來的時候,唐玄宗就帶著楊玉環逃跑,路上楊玉環耽誤跑路的時候就殺掉接著跑,北宋滅亡了以後,康王趙構也跑到南邊建立南宋。

這種事在各朝各代都是正常的,尤其北宋時的宋徽宗,在公元1125年的時候金軍南下,宋徽宗第一反應就是跑,跑之前把兒子叫來當皇帝,也就是宋欽宗。他自己則去鎮江進香,說是去佛祖面前為國家祈福。後來是因為金軍退走了,他覺得沒事兒了這又回到東京汴梁,然後人家金國人殺了一個回馬槍,最終把徽欽二帝給摁在東京並行生的靖康之變。

包括南明朝的那個後來的永歷帝,不是最後沒簽證都直接跑進了緬甸嘛。所以大家看,所有的皇帝都有這個跑路的本能啊,而且跑的時候皇帝那個腿腳都快著呢,對吧?

首先我們假設一下——雖然歷史沒有如果。假設崇禎當時跑了,實際上在當時對於明朝來說還是相當有利的。北方當時是連年大旱大災,然後兵荒馬亂的。如果崇禎跑到南方之後,把一片爛攤子的北方丟給李自成或者後金(清朝)。而崇禎皇帝帶著自己近三百年的皇權正統在南方另立朝堂的話,沒準最後還能東山再起殺回北方呢。

更重要的一點是 明朝有一個天然的優越性,那就是在明成祖朱棣的時候,當時遷都北京之後,在南京還留下了一整套完善的行政系統。 相當於北方有一個首都,南方還有一個陪都,並且南京行政機構的配置完全和北京一樣的。

崇禎皇帝如果這個時候南遷到南京的話,他是有一套現成的、馬上就可以啟動的行政班子接受並管理剩下的半壁江山 ,這比之前南宋或東晉面對的情形要好的太多太多了。

但是非常可惜,他沒有跑。崇禎他沒有往南跑路,真的是因為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組訓嗎?

其實在1644年的2月份,也就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之前大概一個月左右,有一個大臣叫李明瑞,他就私下提出了往南跑到南京的建議,他對崇禎帝說:皇帝,看這形勢不太樂觀,不行咱們跑吧。

此時的崇禎皇帝他能不知道現在往南跑是最正確的選擇嗎?他也知道該跑,但是他跟李明瑞講了一句話,崇禎說這個事兒要保密啊,如果泄密了我可是要殺你的啊。

然後就讓李明瑞去籌劃這件事,沒過幾天這李明瑞就提出了一整套的方案。第一條,學習宋徽宗,人家宋徽宗多聰明啊,去鎮江佛祖面前給國家祈福。咱不去拜佛祖,咱們去山東曲阜拜孔老夫子,然後從曲阜去濟寧,再派私兵把皇帝從濟寧接到淮安,最後讓南京的那個兵部尚書史可法帶人到淮安接皇帝去南京。

你看這套方案設計的多好,基本上可以順理成章的讓崇禎就到了南京,並且在道義上不是皇帝跑了,而是來祭拜聖人的時候回不去了,沒辦法才來的南京。

但是這個方案最終卻沒有實施。是為什麽呢?說出來有點可笑,因為這一套方案雖然是打著祭拜聖人的名義去的,但是到了曲阜之後的所有的花銷都需要崇禎來私掏腰包,這個錢包括吃穿住行及招募一些精銳的私兵。

但是崇禎不知道是摳門還是真沒錢,反正最後就是說自己沒有錢,這個錢得需要戶部出。於是,這件事兒就被提到了朝堂會議上。

那麽多精明的文臣們,一聽這個訊息立刻就猜出了崇禎的意圖,並且連掩飾都不掩飾了,直接提出來反對,說:不行,皇帝你不能走,作為君王就得死守社稷。

其實我們現在是站在上帝視角,在事後復盤這個事的時候覺得此刻崇禎南遷是最佳選擇,可是如果設身處地的站在當時,那些反對皇帝南逃的人的想法也不難理解。

為什麽

首先,那些 大臣們覺得現在還沒有到大明的最後時刻,因為還有最後一支力量沒有全壓上去呢,這支力量就是吳三桂的那支關寧鐵騎,大臣們想著是如果真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就應該把他調回來,如果這支部隊也淪陷了,大明才到了最後一刻。

其次,站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北京城在崇禎一朝已經被圍城過四五回啦,當然之前圍城的都是後金的隊伍,作為少數民族,當時後金的策略還是搶點東西就跑了的大方針,所以北京城戒嚴這件事兒對於崇禎君臣,甚至是老百姓來講也不是什麽新鮮事。

當然,還有最後一個原因,只是這個原因好多人不好意思說出來,但恰恰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在100多年前,就是土木堡之變的時候,明英宗讓瓦剌給抓走了,然後朝廷扶持了景泰帝上位,當時北京保衛戰還沒有結束的時候也有大臣出來說南遷,這人就是後來促成奪門之變的徐有貞。

徐有貞當時就說我們南方還有一整套班子,我們去那兒吧。其實從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徐有貞的提議是非常正確的,但是於謙站出來反對了,而且最後於謙非常牛逼的把北京保衛戰給打贏了。

這樣一對比的話,那徐有貞當時就有點奸臣的味道了,一味地想要逃跑可不就是奸臣的做派嗎?當然,如果當時於謙敗了的話,那徐有貞就是另一種形象了,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所以,到了100多年後的今天, 崇禎手底下的這些朝臣誰也不願意做徐有貞,大家都想做於謙,畢竟大家心裏對北京保衛戰已經有經驗了,對關寧鐵騎還是有幻想的。

萬一打贏了呢,打贏了就是在世於謙啊,所以大臣們就全部跳出來反對崇禎南逃。這崇禎皇帝也是有點太理想了,起初覺得朝堂上怎麽也會有一部份人支持這個方案的,到時候支持的人多了之後,即使還有反對的聲音,但是對於皇帝的聲譽也影響不了多大,可是萬萬沒有想到的事朝堂上幾乎全部大臣都持反對意見,這還讓崇禎怎麽跑?

所以崇禎他當時不是不想走,而是走不了。

以上為正文,部份內容及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文中如涉及結論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更多精彩持續更新,感謝關註。

來都來了,點個 在看 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