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後,中外震動。彼時,英國記者貝特蘭曾受美國好友艾德加·斯諾的委托特意來到西安實地采訪具體情況。
貝特蘭聽說當時扣押蔣介石的是張學良的衛隊,於是,他找到了衛隊二營營長孫銘九進行采訪。
孫銘九聽說貝特蘭的來意後,大為高興。他對這名英國人
笑道
:「你這個洋人可真是來巧了,我正好就是當時活捉蔣介石的第一人!」
隨後,孫銘九滔滔不絕地向貝特蘭講述著當時的具體情況。
貝特蘭高興地認為自己得到了第一手資料,隨即,就按照孫銘九所說記載了詳細的筆記,而後轉交給好友斯諾。
後來,斯諾在他著名的「西行漫記」一書中記載了孫銘九的事跡。
就這樣,孫銘九借著斯諾的巨大影響力,以活捉蔣介石的英雄的身份映入了國人的眼簾。
但是,貝特蘭和斯諾都沒想到,孫銘九的英雄身份在西安事變後迎來了巨大的轉變!
一、「英雄」
孫銘九的經歷頗為傳奇。1927年,他與張學良胞弟張學銘成為好友,後入東北軍。有了張學銘這層特殊關系,時隔一年他便被東北軍送到日本留學。
回國之後,孫銘九借著張學銘之手很快就和張學良搭上了線。孫銘九這種從日本學成歸來的年輕軍官很合張學良的口味,時間一長,他便成為了圍繞在張學良身邊的鐵桿「少壯派」成員之一。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孫銘九長期擔任張學良的衛隊營營長一職,與張學良形影不離,堪稱張學良的心腹嫡系。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流亡內地,「少壯派」因而迅速崛起。這些少壯派軍官以愛國抗日為己任,對東三省淪陷和淪為南京「剿共」的工具的現狀十分不滿,認為這一切都是軍中腐朽無能的元老派的過錯。
於是,他們時常與元老派將領對立,以示自己的慷慨激昂和年輕進步。此外,張學良為了制衡軍中的元老派,也樂意見得少壯派的崛起。而孫銘九就是東北軍少壯派中的代表人物。
1936年,中國共產黨與張學良和楊虎城結成軍事同盟,形成了西北「三位一體」的大好格局。
張學良在與中國共產黨的深入交流後,愈發意識到改造東北軍的重要性,於是,他以東北軍的少壯派軍官為基礎,在軍中建立了一個秘密政治組織「抗日同誌會」,企圖在東北軍內部建立新的領導核心。
深受張學良信任的孫銘九任該會行動部長一職,掌握東北軍的人事調動。
後來,他還印刷散發抗日小冊子,協助進步學生在西安宣傳抗日救國,一時間,西安人人都知道東北軍的孫銘九是一名愛國軍官。
東北軍的變化自然瞞不過蔣介石的眼睛,眼看張、楊與中國共產黨走得越來越近,蔣開始不斷施加壓力,意圖逼迫二人繼續「剿匪」。為此,蔣甚至親臨西安監督二人。
張學良不願內戰,希望與中國共產黨聯手抗日,卻屢次向蔣介石進諫未果。
後來,張、楊獲悉蔣介石要剝奪他們兵權的訊息後,二人再也無法繼續忍受了,便在密商後決定對蔣介石實行「兵諫」,用武力迫使蔣放棄內戰,一致對外。
張學良的東北軍前往華清池扣押蔣介石,而楊虎城的17路軍則負責扣押西安城內的南京軍政大員。
由於事關重大,東北軍高層不敢將行動真實目的告知基層士兵,只是對士兵謊稱張學良被關押,只有抓住蔣介石才能營救張學良。
整個行動過程中,解除蔣介石衛隊武裝、扣押蔣介石本人的任務則交給了張學良的衛隊。
當時,衛隊一營負責守衛華清池,張學良便命孫銘九率領二營與其會合然後共謀大事。
據孫銘九回憶道,12日淩晨,當時一營長王玉瓚負責解決附近蔣介石的衛兵,而自己則率兵直沖華清池大門。
當孫銘九闖入蔣的臥室時,他發現蔣介石並不在這裏,但是,蔣平常所穿的衣物乃至假牙還在臥室,且窗戶大開,於是,他斷定蔣介石可能是聽到外面的槍聲後越窗往後山方向逃走了。
為了印證自己的判斷,孫銘九又把手伸進蔣介石的被窩裏,發覺還是暖和的,這表明蔣介石剛走不久。
蔣介石要逃了,孫銘九可無法向張學良交代,隨即,他命人開始搜山,且嚴格規定下屬絕對不許傷害蔣介石。
隨後,孫銘九發現了蔣的貼身侍衛蔣孝鎮,從他的眼神中判斷出蔣介石所在的方向。他順著方向走附近找,最後,在天色微明之際於一山洞裏找到了蔣介石。
此時的蔣介石狼狽至極,只穿著一身睡衣在寒風中瑟瑟發抖,腳上連鞋子都沒來得及穿。
活捉蔣介石,這無疑是大功一件,孫銘九深以為傲,以捉蔣英雄自居。
二、英雄身份的轉變
西安事變發生後,東北軍面臨著全國的輿論壓力,即使是往日那些公開批判蔣介石的知識分子也一轉態度,轉而通電聲討張學良和楊虎城。
與此同時,南京國民政府內部中以何應欽為首的主戰派更是叫囂著要派中央軍大舉進攻西安,救回蔣介石。
最終,迫於壓力的張學良選擇與蔣介石和平解決,並親自護送蔣介石返回南京。
然而,張學良剛到南京就被蔣介石宣布扣押,東北軍的元老派和少壯派圍繞營救張學良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以王以哲、於學忠為首的元老派認為,應當透過和平談判來解決問題,盲目使用武力只會使事情嚴重化。以孫銘九、應德田為首的少壯派則認為,應該同蔣介石開戰,用武力逼迫南京方面釋放張學良。
孫銘九等少壯派是堅決主戰的,因此,他們把主和的元老派看作只會一味向南京妥協求媚的軟弱分子,決心將這些「老家夥」從軍中鏟除。
1937年2月2號淩晨,孫銘九派人闖入王以哲在西安的宅邸,將臥病在床的王以哲開槍射殺。
殺掉王以哲之後,孫銘九等人又繼續命手下在西安城內槍殺和搜捕主和的元老派成員,徐方、蔣斌和宋學禮等人紛紛被其槍決,而在西安的元老派首腦何柱國則因為躲進了楊虎城公館而僥幸躲過一劫。
作為幕後主使的孫銘九,絕不會想到這場二二事變最後竟然造成了東北軍的大分裂!
王以哲在東北軍中素有威望,深受官兵愛戴。他的被害迅速激起了在外駐紮的東北軍官兵的憤慨,官兵們紛紛高呼要回師西安,為王軍長報仇雪恨。
而在外的東北軍的高級軍官對此也是又驚又怒,不滿少壯派惡行的他們紛紛嘩變,宣布脫離西安,效命南京。甚至不少人還反過來開始逮捕和槍殺少壯派軍官。
中國共產黨方面出於維護西北「三位一體」軍事同盟的需要,將孫銘九等少壯派首腦接到蘇區暫避風頭。
但是,二二事變所造成的嚴重後果還是讓黨內高層極為憤怒,毛偉人更是幾次致電周恩來,指責孫銘九等人讓黨在西北的布局幾近崩盤,主張槍斃以彌補東北軍分之裂。
隨著國共合作的深入,中共方面認為繼續收留孫銘九等人已不合時宜,便請他們離開了陜甘寧邊區。
此時,無處可逃的孫銘九只得先後逃入天津和上海的外國租界內避難,後來,他幹脆和其余幾個一同流亡的少壯派直接投靠了日本人,成為了汪偽政府的一員,一路坐到河南偽教育廳長的位置。
昔日以「抗日愛國」為己任的東北軍少壯派知名人士如今卻墮落為賣國求榮的漢奸,實在是萬分諷刺!
抗戰結束後,孫銘九又投降了蔣介石,後成為了國民黨在東北安插的棋子,與中國共產黨為敵,不過他最終在哈爾濱被解放軍俘虜。
三、真相大白
面對孫銘九,中國共產黨卻對念在當年他擒獲蔣介石對西安事變有功而選擇對其網開一面,認定他只是在特殊情況下迫於生計而誤入歧途。
令人稱奇的是,孫銘九不但在解放戰爭中幸免於難,在建國後後來的歷次政治風暴中也安然無恙。改革開放後,他更是成為了全國政協委員。
此外,孫銘九更是以「捉蔣英雄」自居,經常向媒體講述自己當年抓捕蔣介石的過程。中國上至官方,下至平民百姓都對孫銘九所言深信不疑。
1979年,當年的張學良衛隊一營營長王玉瓚偶然看到介紹孫銘九活捉蔣介石的報紙後,他大罵孫銘九無恥至極,然後,向黨內高層寫了一封長信說明情況。
原來,王玉瓚才是當年全程參與抓蔣的第一人,而孫銘九只是參加了部份行動。
雖然孫銘九的二營當年也參與了搜山,但是,蔣介石最後卻是被他的一營所發現的。
然而,在孫銘九的敘述中,王玉瓚的一營只清除了外圍的警衛,他自己則率領二營直闖華清池大門和活捉蔣介石。
孫銘九貪功至此,這讓王玉贊如何能不怒?
組織上收到信後,對此事極為重視,為還原事情真偽還進行了廣泛搜查。
1981年,組織上還專門開了個研討會上,負責澄清當年活捉蔣介石的真相。
在鐵一般的人證和物證面前,孫銘九不得不承認是自己撒了謊。多年來眾說紛紜的華清池扣蔣經過也終於大白於天下,原來真正的捉蔣第一人是王玉瓚!
2000年4月,孫銘九因病去世。也許是他晚年良心發現,他在遺囑
中寫道
一切喪事從簡,也不要任何人為他舉行悼念儀式。此外,他聲稱遺體要捐獻給,醫學事業。
有趣的是,雖然捉蔣真相已經曝光,但是,當時國內媒體還是以捉蔣英雄為題作報道,送了他最後一程。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