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鄉墅

這種竹子上結出的大米,以前被認為是不祥物,如今卻成稀罕貨,30元/斤

2024-03-11鄉墅

對於竹子,我們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識,那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的詩句生動描繪了其堅韌不屈、卓然獨立的形象,使之成為歲寒三友之一,備受文人墨客的推崇和喜愛。

在日常生活中,竹子更是與我們的衣食住行緊密相連,例如餐桌上常見的竹筷,炎炎夏日裏消暑必備的竹席,以及讓人愜意休憩的竹椅。不僅如此,新鮮出土的竹筍、口感獨特的竹蓀等食材,也都源自竹子,足見竹子渾身是寶,其用途之廣泛,涵蓋了生活的諸多方面。

然而,您或許未曾聽說或見過竹子也能產出類似大米的產物吧?有人或許會疑惑,大米難道不是水稻的果實嗎?竹子又如何能結出大米呢?這樣的疑問實屬正常。

實際上,竹子確實能夠孕育出一種罕見的「大米」,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竹米」。盡管極其稀少,但它確實是竹子在其生命周期特定階段產生的寶貴種子。

盡管竹米的名字中含有「米」字,但其性質與我們日常食用的大米並不完全相同,反而在形態上更類似於芝麻。為何普遍認為竹子不具備產出類似大米的種子呢?這背後的原因與竹子特有的生命周期緊密相關。

當竹子歷經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生長後迎來開花期時,便會孕育出竹米,也就是竹子的種子,又可稱作竹實。竹類植物往往需要長達50年至100年的歲月積累,才會迎來生命中的首次開花結實階段,而這恰恰也是該植株生命力接近尾聲,為了繁衍後代所做的最後努力。

正因為竹子開花結實的現象相對稀少且不易見到,許多人在認知上誤以為竹子不具備開花結果的能力,進而衍生出了竹子無法產出類似大米種子的誤解。

而且,鑒於竹子開花並結出竹米的現象極為稀少,這一獨特性使得竹米獲得了某種神秘光環。一方面,在民間故事中,「非梧桐不棲身,非竹實不食」的說法流傳甚廣,將竹米描繪為鳳凰專享的神聖食物,常人無法享用。

另一方面,民間傳統觀念認為竹子開花預示著不祥,例如有句老話講道:「竹子開花,馬上搬家」,這是因為竹子通常只在遭遇極端氣候、生存條件惡化、食物來源匱乏時才會開花結果,古人據此推斷,若見竹子結實,則意味著生活環境惡化,不宜久居,故會選擇遷移他處。

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帶有迷信色彩的解讀所示,竹米既非僅為鳳凰所食的神話般存在,也非象征厄運的標誌,它僅僅是竹子在其生命周期終結時自然繁衍後代的體現。因此,我們應當理性看待竹米這一自然現象,無需為其賦予過多的神秘含義。

竹米的價值

竹米作為一種極具營養價值的食材,已得到現代科學研究的充分證實,其不僅富含澱粉、微量元素等多種有益成分,而且兼具食用與藥用雙重內容。最新的研究成果揭示,竹米內含有的18種胺基酸源於蛋白質水解過程,且其胺基酸含量相較於竹筍更為豐富。

此外,竹米還具備獨特的清熱解毒功效,在烹飪套用上極為靈活多樣,無論是制作成清爽怡人的飲品,還是烹煮成香醇美味的粥品,都能發揮其獨特的口感優勢。與此同時,竹米還具有良好的滋養腸胃功能,能夠溫和地養護胃部,增進身體健康。

實際上,在中國古代文獻中,竹米作為一種可食用資源已有明確記載。例如,【神農本草經】中記錄:「產自藍田的竹實,江東地區雖有竹花卻不結實,然而近年來偶有結出形似小麥的果實,適宜制作成飯。」

另外,【本草別說】進一步闡述:「現今,近道竹林間時常能見到開花現象,其白色小花猶如棗花,同樣能結實,果實形狀如同小麥粒,盡管無特殊氣味且口感微澀,但在江浙一帶被稱為竹米並廣為人知。」這表明,盡管歷史上民間對竹米的認知存在誤區,但實際上人們早已開始將其用作食物來源。

鑒於竹子一生中僅開花一次、結果一次的獨特生命周期,竹米的產出極為不易且產量十分有限,因此在當今市場,竹米被視為珍貴之物,往往售價高達每斤百元仍供不應求。

不過,令人欣喜的是,隨著人工培育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推廣,目前竹米的產量已有所提升,現如今的價格已經降到30元/斤左右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未來,竹米將會普及為一種大眾都能消費得起的健康食品。

竹米因其外殼堅硬,食用前需采取特殊處理方式以確保便捷享用。通常的做法是先在大鍋中翻炒至熟透,隨後將其轉移至密閉容器內,持續搖晃約30分鐘,如此一來,竹米的外殼便會自然地脫離下來。

正值竹筍采摘時節,若您前往竹林采摘新鮮竹筍時,不妨留意一下周圍是否生長有竹米,這種罕見的食物若能發現實屬難得,不容錯過!

親愛的朋友們,不知您們是否曾親眼目睹過竹米?又或是有幸品嘗過這一獨特美食呢?在此熱烈歡迎大家留言分享您的經歷與感受!

(友情提示:不同種類的竹子產出的竹米形態各異,長短大小不一,因此無需對文中配圖所示與您實際所見的竹米存在差異感到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