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大山裏藏著寶」,這寶貝可不是金銀財寶,而是那些漫山遍野的野生植物。在農村的大山裏,最常見的就是各式各樣的植物,它們或許並不起眼,但每一株都蘊含著極高的價值。比如現在大家都喜歡的蕨菜、香椿、野筍、八月炸、桑葚、拐棗等,都是大山裏美味的野菜和野果。
除了這些常見的野菜野果,大山裏還有許多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不過,除了那些辛勤的老農民和在山區生活多年的人們,很多人對它們並不熟悉,甚至不知道它們的存在和價值。
今天,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山裏的野生植物,它的名字聽起來有些嚇人,但它的價值可是非常高的,很多山裏人都會挖一些回家泡酒喝。來,讓我們認識一下吧!
名字挺嚇人的植物——白毛蛇
這種野生植物的學名為「白毛蛇」,但在民間它還有石奇蛇、石祁蛇等別名。初次聽聞此名,許多人可能會誤認為它是一種蛇類生物,甚至因此感到驚恐。然而,事實上白毛蛇並非蛇類,而是一種正宗的蕨類植物,屬於蕨科多年生草本。
它的葉片與蕨菜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其根狀塊莖卻極具特色,生長在土壤之外,表面覆蓋著薄膜狀的鱗片,顏色呈現灰白或灰褐色,遠觀猶如一條條灰白色的蛇或灰褐色的蛇,這也是它得名「白毛蛇」的原因。
通常情況下,蕨類植物都生長在泥土裏,但白毛蛇卻是個例外,它更喜歡在潮濕的石頭上或樹幹上生長(如圖1、2所示),其顯眼的根狀塊莖讓人一眼就能認出,所以在山林中遊覽時,很容易就能察覺到它的存在。
盡管如此,白毛蛇在中國的分布並不普遍,主要局限於西南部農村地區和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省份的山區。
由於白毛蛇的根莖形態特殊,它在民間有很多有趣的別名,例如草石蠶、石蠶、白伸筋、石伸筋、白毛巖蠶、巖蠶、老鼠尾、墻蛇、石蚯蚓、飛線蜈蚣、石巖蠶、白花石蠶、毛石蠶、白毛骨碎補、白毛陰石蕨、地蜈蚣、石母、樹蕨蕨、石上螞蟥和馬騮尾等。
名字奇怪卻很有價值
別看白毛蛇這名字聽起來有點怪,其實它是個寶貝哦。在咱們西南地區的山裏,很多村民都喜歡在春天快結束、夏天快來的時候,去山裏挖白毛蛇的根。他們把根挖回來以後,洗幹凈,切成一段段的(註意哦,切開後橫截面是綠色或者棕色的,還有一股淡淡的香味)。這些根既可以拿來泡酒喝,也可以用來燉肉煲湯。大家這麽做,是因為白毛蛇其實是一種很有藥用價值的植物。
其實,關於白毛蛇的好處,咱們老祖宗早就研究得很清楚了。【本草拾遺】這本書裏就說了:「白毛蛇生長在高山上的石頭縫裏,它的根細細的像簪子,上面還有毛,一節一節的像蠶寶寶,葉子有點像卷柏。山裏人常拿它的根來泡酒,可以驅風活血,還能解溪水的毒。煮來吃也有同樣的效果。」另外,【本草圖經】裏也提到了:「那種根像蠶寶寶的草,也叫石蠶,主要長在福州和信州的山石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它的綠苗,也有節。最好的采根時間是三月。」
白毛蛇作為一種藥用植物,在現代仍具有廣泛的套用價值。然而,其藥用價值主要體現在山區,尤其是那些偏遠地帶。相比之下,在城市中,白毛蛇更多地被用作觀賞植物。
例如,在城市公園的樹木和假山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各種蕨類植物,其中很多便是白毛蛇。這或許會令人感到驚訝,因為在公園的樹叢或巖石上,這些看似平凡的蕨類植物竟然擁有如此高的價值。因此,建議大家深入了解並認識它們。
但請註意,不要隨意采摘,因為公園內的白毛蛇主要是為了觀賞而種植的。如果確實有興趣采集,可以考慮前往山區進行。
最後,我想問問大家,是否曾經親眼見過白毛蛇呢?歡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