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鄉墅

養生食療:排毒養肝,健脾養胃,一顆紅棗的5種最佳搭配

2024-02-03鄉墅

紅棗的好處

紅棗向來是養生界的扛把子,到底有啥好處呢?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民間也有 「天天吃紅棗,一生不顯老」的說法。

保健功效強

我們所說的大棗,就是紅棗,它的保健功效非常強。在中醫開的藥方裏,由於紅棗有緩和藥性和養血補氣的作用,經常能見到它的身影,它被中醫看作是上好的營養保健品。大棗對於女性來說,既強身健體又美容養顏,實在是難得的保健美容佳品。

營養價值高

大紅棗含有豐富的醣類、脂肪、蛋白質、有機酸、維生素和胡蘿蔔素,還含有鐵、鈣和磷等微量元素。每 100克鮮棗中含維生素300至600 毫克,是蘋果的16倍;含糖量達到23%。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幹棗的含糖量竟然高達 70%,遠比甜菜和甘蔗這兩種制糖原料的含糖量高得多。因此,中國民間早有「一天三棗,一生不老」的說法。

排毒養肝

大紅棗能幫助機體吞噬病毒細胞,具有增強體力和保護肝臟的功效。對於即將剖腹產的孕婦來說,產前喝一碗燉得爛爛的紅棗湯,既能排除麻藥的毒性,又能保護肝臟,還能減輕手術後的疼痛。

補氣養血

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營養專家,或者是中醫大夫,都將大紅棗視為養生的佳品。不管是食療偏方也好,還是藥膳也罷,往往都離不開加入補氣養血的大紅棗。

健脾養胃

脾胃不和的人,常出現腹瀉和倦怠無力癥狀。別急,我們立馬幫你解決。

方法是: 每天吃 7顆紅棗,或者將紅棗和黨參、白朮一起煮,服用後可止瀉和健脾胃,還能增加食欲。

經常吃大紅棗,不僅防脫發,而且有利於毛發再生。紅棗是我們平時生活中很容易接觸得到的,而且食用紅棗,食用價值以及保健價值比較高,可以起到健脾益胃,以及補氣養血的功效,同時也能夠有效的幫助養血安神。

紅棗的 5種最佳搭配

紅棗雖然百搭,但是如果想更營養、充分發揮它的養生作用,得給它找個 「好搭檔」:

紅棗 +枸杞

做法:把紅棗和枸杞洗凈,然後把紅棗用清水煮沸;煮半小時作用後,加入枸杞轉小火,煮 5分鐘;最後根據個人口味加入冰糖即可。

作用:紅棗和枸杞的搭配,可以說是 「強強聯合」,這道紅棗湯有養肝明目和安神的作用。

紅棗 +紅豆

做法:把紅棗和紅豆用清水洗凈,浸泡兩個小時,然後清水煮沸;加入去殼留肉的桂圓,大火煮沸,文火燉 1個小時;最後加入適量冰糖即可。

作用:這道紅棗湯有安神養血、健脾養胃的作用。

紅棗 +當歸

材料:當歸 15克、紅棗50克、白糖20克、粳米50克。

做法:先將當歸用溫水浸泡片刻,加水 200毫升,煎濃汁100毫升,去渣取汁,與粳米、紅棗和白糖一同加水適量,煮至粥成。

作用:具有調經、活血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適用於氣血不足、月經不調、閉經痛經、血虛頭痛、眩暈及便秘等的人。

紅棗 +首烏

材料:何首烏粉 25克、紅棗50克、冰糖15克、粳米50克。

做法:先將粳米、紅棗一同入鍋,熬煮成粥。待粥半熟時加入何首烏粉,邊煮邊攪勻,至粥黏稠即成,再加入冰糖調味。

作用:此粥有補肝腎、益精血、通便毒等功效,適用於肝腎兩虛、精血不足所致的頭昏眼花、失眠健忘、夢遺滑精的人。

紅棗 +大米

材料:紅棗 5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將紅棗、大米分別洗凈放入鍋中,煮熟即可。

作用:如果你有頭昏頭痛、全身乏力、肌肉關節酸痛、睡眠紊亂等亞健康狀態,在醫院又查不出毛病,可以吃紅棗加大米的搭配來調理身體。

健康吃紅棗,要註意兩點

別一下子吃太多

紅棗一下子吃太多,容易助長體內濕氣,很容易有腹脹、胃脹不舒服的感覺。脾胃不好的人,每天吃三四枚紅棗比較好,脾胃好的人,也盡量要控制在 10枚以內。

這幾類人要少吃

糖尿病患者:紅棗的含糖量很高,尤其是制成零食的紅棗,並不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外感風熱的人: 過量進食生鮮紅棗易產生腹瀉並傷 「脾」,因此,由外感風熱所引起的感冒、發燒及腹脹氣滯者,都屬於忌吃生鮮紅棗的人群。

體質燥熱的人: 屬於體質燥熱人,尤其是女性,不適合在月經期間服食大棗進補,因為這極有可能會引起經血過多而傷害身體健康。

經期女性: 在月經期間,一些女性常會出現眼腫或腳腫的現象,其實這是濕重的表現,這類人群就不適合服食紅棗,紅棗味甜,多吃容易生痰生濕導致水濕積於體內,而加重水腫癥狀。

過量食用: 紅棗是滋補調養佳品,可以經常食用,但切忌過量,食用過多會引起胃酸過多、腹脹等問題,而且大棗的棗皮消化起來比較困難,一定要細嚼慢咽。

吃退燒藥: 紅棗屬於含糖量高的食物,服用退熱藥物同時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容易形成不溶性的復合體,減少藥物初期的吸收速度。

——結伴鄉村,抱團田園。 私家菜園訂制、農房租賃 ,加微信xhgzwx1 成為 開放型、移動式、自助化 「田園養老社群」 的社群會員 ,實作共同的心願。


免責聲明:

部份圖文、視訊來源於互聯網或微信公眾平台,內容僅供各位學習參考,我們對文章的觀點保持中立;非常感謝原作者的辛勤寫作,如有侵犯版權敬請告知,我們將及時刪除! 點選 「田園養老社群」 關註本號。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