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鄉墅

田園生活:杭州夫妻改造鄉下稻田旁的老房子,帶著孩子和雙方父母住在一起,稻香滿屋,其樂融融

2024-03-12鄉墅

程方和老公小吳都是在杭州城裏長大的80後獨生子女,上有4位元老人,下有一個兩歲的兒子,到了周末和假日,夫妻倆平時不僅要兩頭跑,還會常常因為小孩給哪邊老人養,產生小矛盾。

碰巧小吳的老家的宅基有一棟快倒塌的危樓,宅基地面積大約120多平米,他們便把舊房改造成兩層半高度的樓房,有200多平米。

房子 緊鄰著一片金色的稻田和一條大河。更重要的是,每逢節假日,雙方父母,全家七口人可以在這兒一起住, 以前生活裏的那些小矛盾迎刃而解了。

長輩們在這裏,能重新回到他們小時候的生活狀態:跟鄰居們聊天,帶著小孫子出去看看稻田、走走菜地,春天的時候還能捕捕魚。城市裏的公寓房再大、再豪華,都無法為他們帶來這樣的體驗。

小兩口也可以感受放松的鄉野生活,和長輩、孩子有了更加完整的相處時間。

在城市裏,我們總是忙於工作和各種應酬,有休息的日子,也總想著跟朋友出去玩,留給家人的反而是較少的時間。這棟鄉下的房子,重新給了我們家的感覺。

這種生活方式還帶來了更加實際的效果,那就是方便我們照顧年長的父母。全家人住在一起,夫妻倆不用兩邊跑,減輕了不少負擔。

房子中央的天井,把東邊長輩們的生活空間,和西邊的公共大餐廳做了一個很好的分隔。

入口在西開間的南邊,進門就對著一個大餐廳,裏面放了一張4公尺長的原木大桌子,可以供一大家人吃飯、聊天、嗑瓜子,還看得見天井裏的綠意。

來這裏發現,鄉鄰們時不時就會走過,打聲招呼,或者短暫坐一下,聊聊天。所以說把桌子特意做到這麽長,可以同時滿足大家一起來聚會。

連線一層和二層的,是一個半開敞的樓梯。用一些細細密密的拉繩取代常規的扶手墻,像豎琴的弦一樣。房子不大,這樣能讓空間顯得更通透。

兩歲的兒子覺得這個樓梯很有趣,他剛剛學會了自己爬台階,一邊爬一邊會撥著繩子玩。

我們特別考慮過這種設計的安全系數,細繩是城市裏常用的安全網的鋼絲繩,小朋友玩耍時不會掉下去。

走上樓梯以後,是一個超大的下沈式客廳,4mx4m的大窗戶,把外面的稻田框成了一幅畫,常年「掛」在家裏,隨著季節變換顏色和風景。

下客廳要走過幾步高低差的台階,小朋友很喜歡在這裏爬上爬下。鄉鄰們來串門,鋪上幾個蒲團坐在這兒,聊天的氣氛特別好。

客廳的後方,再上兩個台階是書房,這個空間完全開敞,只有一道可以移動的欄桿做區隔。

書房通向下沈式客廳的台階上,留了一道空隙,讓整個家盡量不隔音。比如說,公公在一樓燒好了菜,會喊著二樓在客廳玩耍的小朋友下去吃飯。

城市裏,許多住在一個房子的家人常常關在不同的房間裏,交流還要靠發微信。在我們家,交流全靠「喊」,這對我們來說才是家的味道。

房子裏裏外外的墻面,都用了灰色的矽藻泥,是一種很環保的材料。屋頂、天井的柱子、房梁,也保留了原始的水泥澆築。

江南的農村常會給大家一種灰灰的感覺:老房子的白墻被侵蝕以後的顏色、裸露的磚瓦、魚米之鄉常有的陰雨天……

這種灰灰的基調,是農村自然景色的一個大背景,把金燦燦的稻田,夏天的荷塘襯得鮮艷無比。

造房子的時候,老房子拆下來的一些瓦片,保留下來,重新砌成了院子裏的一堵圍墻。

以前農村做腌菜的石頭,被拿來作為茶室的門擋;破掉的舊船,放在院子,也成了一道景觀。

長輩們在新房子裏看到的是一些小時候的記憶,兒子在天井裏玩石頭的時候,我們會指著跟他說,「這可是你爺爺以前走過的路哦!」

我們一家三代七口人,可以整整齊齊地住在一起,全家都覺得很幸運。

房子建成之後,家裏的大門總是敞開的,村民們常常過來聊會兒天就走了,這種「短平快」的相處方式,我們也漸漸習慣,覺得親切。

在這個小村莊裏,每一個村民的家是一個個小房間,稻田則是屬於每個人的大客廳。

——結伴鄉村,抱團田園。私家菜園訂制、農房租賃,加微信xhgzwx1,成為開放型、移動式、自助化「田園養老社群」的社群會員,實作共同的心願。


免責聲明:部份圖文、視訊來源於互聯網或微信公眾平台,內容僅供各位學習參考,我們對文章的觀點保持中立;非常感謝原作者的辛勤寫作,如有侵犯版權敬請告知,我們將及時刪除!點選「田園養老社群」關註本號。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