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苗期常見問題
(1)徒長苗: 幼苗徒長是育苗期間經常發生的現象,徒長苗莖細、節間長、葉薄、色淡綠、組織柔嫩、須根少,秧苗輕。定植後容易萎蔫,成活率低,不能早熟高產。徒長苗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光照不足、夜間溫度過高以及氮肥和水分過多造成的。
播種密度過大,秧苗擁擠,苗間光照弱也易徒長。除出苗後易形成高腳苗,易發生徒長外,另一個時期是在定植前的15-20天,這時外界氣溫轉暖、秧苗生長速度快,此時秧苗已長大,葉片互相遮光,若溫濕度控制不好,很容易徒長。
防止秧苗徒長除擴大營養面積、加強光照、降低床溫、不偏施氮肥和適當控制苗床溫度,用1000倍液嘉美紅利灌根外,還可用生長抑制劑控制秧苗生長速度,如50%矮壯素稀釋2000-3000倍,噴灑在秧苗上或澆在床土上,每平方米苗床噴灑1千克藥液,10天後就能見效。
(2)老化苗: 秧苗老化時,生長緩慢,苗體小,根系老化,節間縮短,葉片小而厚,深暗綠色,秧苗脆硬。秧苗老化的原因,主要是床土過幹和床溫過低。育苗期間怕徒長,長期控制水分過嚴,容易造成秧苗老化。用育苗缽育苗因與地下水隔斷,澆水如果不及時,很容易造成土壤過幹而育成老化苗。
所以育苗時應合理控制育苗環境,苗齡不可過長,定植前煉苗時不能缺水,嚴重缺水時必須噴小水。發現秧苗老化,除註意溫度、水分的正常管理外,可噴920(有效成分是吉貝素)10-30毫克/千克,1周後恢復正常。
2、溫度管理
花期棚溫過高或遇連陰天氣是造成秋冬蕓豆落花落莢的主要原因,應根據蕓豆的生物學特性,合理調控棚內溫度。蕓豆定植後的溫度管理可分三段進行,即開花前可控制棚溫白天在25-30℃,促進莖蔓發育;開花期可控制棚溫白天在24-28℃,不能超過30℃,若超過30℃就會因花芽分化不良而落花;結莢期可提高棚溫,白天控制棚溫在25-30℃,以利於果實和莖蔓的發育。
連續陰天、雨天是造成冬春茬蕓豆落花落莢的最關鍵因素。連續陰雨超過4天,花莢不保,應盡可能地提高棚溫,確保植株不受凍害;若連續陰雨天氣低於4天,合理管理可保花保莢。生產中若遇連續陰雨天氣,應透過設「棚中棚」、拉草苫等措施提高棚溫,達到保花保莢保棵的目的。
3、肥水管理
澆水:播種底墑充足時,從播種出苗到第1花序嫩莢坐住,要進行多次中耕松土,沖施1000倍液嘉美紅利1-2次,調理土壤,促進根系、葉片健壯生長,防止幼苗徒長,如遇幹旱,可在抽蔓前澆水一次,澆水後及時中耕松土。第1花序嫩莢坐住後開始澆水,以後應保證有較充足的水分供應。澆水應註意避開盛花期,防止造成大量落花落莢,引起減產。扣膜前外界氣溫高時,應在早晚澆水。
扣膜前外界氣溫較低,應選擇晴天中午前澆水,澆水後及時通風,排出濕氣,防止夜間室內結露,引起病害發生。秋冬季為了防止澆水降低地溫,應盡量少澆水,只要土壤濕潤就不要澆水,澆水也要澆溫水。最好使用有儲存罐的滴灌。
獲取溫水的方法:一是利用深層地下水。深層地下水的溫度較地面水的溫度高,適合冬季大棚內澆水,可利用水泵提取深層地下水進行澆水。
二是在大棚內預熱。在大棚內建一貯水池,上用透光效能好的塑膠薄膜覆蓋,利用大棚內的光照以及大棚內多余的熱量給水加溫,使水升溫,待池水溫度升高後澆水。
三是太陽能預熱。在大棚頂部安裝1-3部太陽能熱水器,將加熱後溫度適宜的水儲存於大棚內的水池內,澆水時從池內提水。
4、科學追肥
每一花序嫩莢坐住後,結合澆水每15天左右畝交替滴灌或沖施嘉美紅利1袋+嘉美海力寶2-3千克;嘉美紅利1袋+嘉美腦白金1袋,調理土壤,促進果莢生長。同時葉面補充套餐營養1000倍液嘉美腦白金或金點2-3次,均可起到提高坐莢率、增加產量、改善品質的作用。
要做到蕓豆高產,在肥水管理上還要註意以下三點:
一是花前補硼、鈣,以此來提高蕓豆的開花坐莢率。 可在蕓豆上架後每畝每次交替滴灌或沖施嘉美紅利1袋+海力寶2-3千克;嘉美紅利1袋+嘉美腦白金1袋,同時葉面噴施1000倍液的嘉美腦白金1-2次。
二是花期控水。
控水應有度,切莫控過了頭。因為控水過度,致使土壤過分幹旱,也會導致蕓豆落花落莢。為使蕓豆花期土壤不至於太幹,可在蕓豆臨開花前澆一次水,如開花期土壤過於幹旱,也可適當澆一次小水。總之,蕓豆花期土壤要保持幹而不旱的狀態,才最適合蕓豆開花坐莢的。
三是花後要補鉀補鈣。 蕓豆開花坐莢後,需鉀、鈣量逐漸加大,可每畝每次交替滴灌或沖施嘉美紅利1袋+贏利來4-5千克;嘉美紅利1袋+嘉美海力寶2-3千克,以供膨莢所需。
5、植株調整
控制徒長:幼苗3-4片真葉期,葉面噴施12-15毫克/千克多效唑可濕性粉劑,可有效地防止或控制植株徒長,提高單株結莢率20%左右。扣棚後如有徒長現象,可再噴一次同樣濃度的多效唑。開花期葉面噴施10-25毫克/千克萘乙酸,可防止落花落莢。註意:由於溫度、藥劑濃度不同,多效唑、和萘乙酸一定要先小面積試驗後,再大面積施用。
吊蔓:植株開始抽蔓時,要用尼龍繩吊蔓,植株長到近棚頂時,可進行落蔓、盤蔓,延長采收期,提高產量。落蔓前應將下部老葉摘除並帶出棚外,然後將摘除老葉的莖蔓部 分連同吊蔓繩一起盤於根部周圍,使整個棚內的植株生長點均勻地分布在一個南低北高的傾斜面上。
6、苗期常見兩種頑固病害
(1)基腐病
基腐病是豇豆苗期的一種常見病害,防治不當會造成大面積缺苗和淪陷性的損失。
基腐病主要為害幼苗的子葉、莖基和根。
苗期子葉感染此病會產生橢圓形紅褐色病斑,病斑逐漸凹陷;莖基和根感染此病會產生長條狀紅褐色凹陷斑,逐漸擴充套件到繞莖一周,病部幹縮或龜裂,引起病苗生長緩慢或幹枯而死,但不折倒,拔出病株,根系良好,只是接觸地表部份病變,濕度大時,莖基部發生淡褐色蛛絲狀黴,即病菌的菌絲體或菌核。
基腐病病原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病菌以菌絲體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殘體中越冬,病菌腐生性較強,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其適宜生長溫度為17-28℃。病菌借雨水、灌溉及農事活動傳播。
空氣濕度和土壤含水量高時,利於病害發生;光照不足,種植密度過大,幼苗衰弱易得此病。
苗期要做好保溫工作,可用小拱棚薄膜覆蓋技術防止低溫和冷空氣侵襲;要根據土壤濕度和氣溫澆水,嚴防濕度過高。
(2)猝倒病
猝倒病是苗期的主要病害,豇豆幼基部呈水漬狀,黃褐至暗綠色,隨後軟化腐爛,病莖縊縮,幼苗倒伏在地,一拔即斷,病部變成黃褐色幹枯或縮為線狀。
高溫多濕時,病部附近長出白色棉絮狀菌絲,病重時成片倒伏,損失慘重。
猝倒病病原是瓜果腐黴菌,屬鞭毛菌亞門真菌。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時,萌發產生遊動孢子或直接侵入寄主,病菌腐生性很強,可在土壤中的病殘體或腐殖質中以菌絲體長期存活。
病菌借雨水或灌溉水的流動傳播。幼苗發病後,病部不斷產生孢子囊,借灌溉水向四周重復侵染,使病害不斷蔓延。苗床低溫、高濕是猝倒病發生蔓延的主要條件,在連續15℃以下的低溫持續數天時,則易發生猝倒病。
苗床光照弱、通氣性差則發病嚴重。子葉苗到第一真葉抽生階段,最易發病,其真葉長大後發病較輕。
(3)兩病典型癥狀區別
基腐病與猝倒病的典型癥狀區別是:
基腐病病斑紅褐色凹陷斑,不倒伏,拔不斷,表面淡褐色蛛絲狀黴層;
猝倒病病斑黃褐至暗綠色,倒伏,一拔河即斷,表面白色棉絮狀黴層。
(4)防治措施
播前消毒處理
基腐病、猝倒病防治應著重搞好土壤和種子消毒,加強苗期大田管理,改善生態環境,抑制發病。
土壤消毒
可用20%乙酸銅可濕性粉劑 2包(400g/包)、4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包(400g/包)、70%敵磺鈉可濕性粉劑4包(400g/包)和食用鹽5包(500g/包),與基肥均勻攪拌後堆放腐熟。在直播豆角施基肥時,將腐熟好的藥肥深施入土並耙好,不要讓藥肥暴露在土壤表層,起到對種子周邊土壤殺菌消毒的作用。
種子消毒
可用2.5%適樂時(咯菌腈)懸浮劑10mL、72.2%霜黴威鹽酸鹽水劑 20mL對水2kg,對1.5kg種子浸泡消毒。
化學防治
基腐病:
在發病初期要及時救治,保苗救秧。可選用68%精甲·錳鋅水分散粒劑600倍液、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2.2%霜黴威鹽酸鹽水劑800倍液,加嘉美紅利1000倍液噴霧或淋灌根部,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猝倒病
在發病初期噴15%惡黴·甲霜靈水劑500-600倍液或2.5%適樂時(咯菌腈)懸浮劑1200倍液加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再混合嘉美紅利1000倍液噴淋根部,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參考文獻:
【菜豆春節上市的越冬栽培技術】現代農村報
【大棚蕓豆冬春茬定植後的管理】壽光蔬菜網
【保護地菜豆栽培技術】中農華舒陳袁華新浪部落格
【長江蔬菜雜誌】沈泓毅 來廷鋒 陸雪森
學習 農業技術 /掌握 種植 技巧
農技推廣站,10萬農人都在看 ↓ ↓ ↓
若文章對您有幫助,請點 左下角 分享 到 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