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鄉墅

黃瓜流膠病大解析!

2024-07-07鄉墅

流膠是黃瓜葉片的光合產物,是黃瓜生長所必需的營養物質。植株發病後,韌皮部的輸導組織被切斷,導致光合產物溢位而產生流膠。以下為比較常見的幾種黃瓜流膠病因及防治方法介紹。

一、黃瓜黑星病


1、癥狀

對植株生長點附近的嫩葉、嫩莖、幼瓜、卷須危害嚴重,而對老葉和老瓜不敏感。生長點受害,可在2-3天內爛掉,造成禿樁。葉片染病產生褪綠的近圓形病斑,後變為黃褐色,病斑幹枯後會穿孔,邊緣呈星紋狀。莖蔓受害呈暗綠色水浸狀稍凹陷病斑,表皮粗糙呈瘡痂狀,破裂後流膠,潮濕條件下病部潰爛,可造成部份莖蔓萎蔫。瓜條染病起初為圓形或橢圓形褪綠小斑,病斑處溢位透明膠狀物,後變為琥珀色,凝結成塊。以後病斑逐漸擴大凹陷,膠狀物增多,堆積在病斑附近,直至脫落。病斑最後呈瘡痂狀,形成畸形瓜。病瓜一般不腐爛,高濕時病斑上長出灰黑色黴層。

2、防治

黑星病的防治,除降濕及高溫處理外,可噴施腈菌唑及氟矽唑,但需控制濃度及使用次數,必要時要促進營養生長,以預防藥物抑長造成的「花打頂」問題發生。

二、黃瓜疫病


1、癥狀

主要危害葉片、莖及瓜條,尤其以幼莖、嫩尖受害最重。葉片發病呈暗褐色水浸狀斑後擴充套件為近圓形大斑,潮濕時病斑擴充套件很快,常造成全葉腐爛,幹燥時病斑邊緣為暗綠色,中部淡褐色,幹枯易破裂。莖受害病部呈水浸狀,暗綠色腐爛、並明顯縊縮,產生流膠,引起患部以上枝葉萎蔫、枯死,但維管束不變色。

如植株有幾處節部發病,全株很快萎蔫幹枯。瓜條受害出現水漬狀暗綠色近圓形凹陷病斑,棚室內濕度大時病害發展較快,病部後期分泌乳白色流膠,漸變琥珀色,進而軟化、軟腐,表面長出白色黴,散發惡臭味。


2、防治

采用滴灌和膜下暗灌技術,禁止大水漫灌,避免積水,苗期控制澆水,結瓜期做到地面幹濕均勻。發病時澆水減到最低量,控制病情擴充套件。采用覆蓋地膜可有效阻檔土壤中病菌濺附到植株莖葉和果實上。定植緩苗後用10%科佳懸浮劑2000-2500倍液預防,間隔7-14天,用2次。發病初期用藥:10%科佳懸浮劑1000-1500倍液,58%瑞毒黴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4%防毒礬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600-700倍液,7-10天1次,連用3-4次。

三、黃瓜蔓枯病


1、癥狀

危害莖、葉、瓜條。該病以接近根莖處的莖節為中心發病,淺褐色水浸狀,組織軟化後流膠,產生龜裂,後期病莖幹枯,病斑縱裂成亂麻狀,嚴重時整株雕零枯萎。葉片受害自葉緣向內發展成「V」字形或近圓形褐色病斑,幹燥時易破碎。

葉柄、瓜蔓或莖基部被害時,病斑呈油浸狀,圓形至梭形,黃褐色,有時溢位琥珀色樹脂樣膠狀物。病害嚴重時莖節變黑,腐爛、折斷。瓜條感病產生黃色褪綠斑,隨著病情發展,病斑凹陷褐色,瓜條畸形彎曲,有時溢位,琥珀色流膠。蔓枯病的特點是所有病斑上均生有黑色小粒點。病菌最適溫度在18~25℃,空氣相對濕度在85%以上易發病。連作地、植株長勢弱、排水不良發病重。

2、防治

良種輪作選用無病種子或從無病株上選留種。實行2-3年以上的輪作;加強管理培育壯苗,增施磷鉀肥,增強植物抗性,加強通風透光、降低溫濕度,改善田間小氣候;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45%百菌清煙劑,每畝每次250克,或40%福星乳油800倍液,每7-10天防治一次,連續防治3-4次。

四、黃瓜枯萎病(蔓割病)

1、癥狀

植株萎蔫是枯萎病的主要癥狀。成株期,多在根瓜采收後發病,病株葉片自下向上逐漸萎蔫,葉色黃綠,起初植株白天萎蔫,早晚可恢復正常,病株莖基部、節和節間出現黃褐色條斑。隨著病情發展,莖基部表皮縱裂,常有褐色流膠,莖基部呈水浸狀縊縮,潮濕時病部表面產生白色至粉紅色黴層,植株早晚不能復原,並很快枯死,切斷莖基部可見維管束變褐。


2、防治

預防時在植株緩苗期和第一穗果開花膨大期用青枯立克500倍液進行灌根,7天左右用藥1次,每個時期連用2-3次。治療時可塗抹青枯立克100ml,兌水10斤,對病部進行塗抹,2-3天1次,連凃2次。也可采用青枯立克300倍液+大蒜油15-20ml的辦法對嚴重病株及病株周圍2-3公尺內區域植株進行小區域灌根,連灌2次,兩次間隔1天,根據病情第2次用藥後間隔3-5天再鞏固用藥1次;其余可采用500倍液進行穴灌預防1-2次,間隔3-5天。

五、黃瓜炭疽病

1、癥狀

黃瓜全生長期都可發生。幼苗子葉邊緣出現褐色半圓形或圓形病斑,稍凹陷。成株期葉部病斑近圓形,大小不等,初為水浸狀,很快幹枯呈紅褐色,邊緣有黃色暈圈,常常幾個小病斑連成不規則的大病斑,病斑上輪生黑色小點,潮濕時生出粉紅色粘稠狀物,幹燥時病斑常穿孔。

莖上病斑灰白色至深褐色,長圓形,稍凹陷。瓜條上病斑水浸狀,褐色、圓形,稍凹陷,後期開裂,葉柄和瓜條上常出現琥珀色流膠,從病部彎曲或畸形,潮濕時病斑上生出粉紅色的粘稠物。黃瓜嫩瓜條不易感病,多發生在大瓜或種瓜上。病菌附著在種子表面,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此外田間架材以及保護地棚室防寒裝置表面都可以帶菌,成為第二年初侵染源。雨水、灌溉、氣流以及某些昆蟲都可以傳播病害。

高溫、高濕是炭疽病發生流行的主要條件。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空氣濕度越大越容易發病,潛育期也越短。相對濕度87%以上適於發病,小於54%不發病。溫度10-30℃範圍內都可以發病,以24℃左右發病最重。田間通風差、氮肥過多、灌水過量、連作重茬,發病重。

2、防治

炭疽病發病初期,及時清除病葉,選擇下列農藥:50%施保功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25%施保克乳油1000-1500倍液、68.75%易保水分散性粒劑1000倍液、40%百可得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57.6%冠菌清幹粒劑1000-12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農抗120水劑200倍液、2%農抗BO-10水劑200倍液等。溫室大棚栽培黃瓜還可采用選用45%百菌清煙劑每畝200-250克,5%百菌清粉塵劑、10%多百粉塵劑、10%防黴靈粉塵劑或5%霜克粉劑每畝1000克進行防治。煙劑、粉塵劑應於傍晚關閉棚室後施用,第二天通風。

六、黃瓜菌核病


1、癥狀

菌核病的流膠發生部位在花下部,即瓜條頂端。開始的流膠多呈白色小米粒狀,圍繞瓜頂一周,後膠粒上生白黴,最後變成鼠糞狀菌核。瓜頂花下這種流膠,常被人誤認為是細菌病害,可以用一塑膜袋內噴一些水,把花下生膠瓜包在其中,置於較溫暖的地方(冬天應放在暖氣片附近),經五天左右,即可發現成為菌核,得以驗證。所以,凡是花下流膠的就是菌核病。防治菌核病可對花部噴用50%異菌脲或50%農利靈1000倍液,兼防灰黴病。


2、防治

無病土育無病苗;深耕15厘米以上,阻止孢子囊盤出土為害;及時摘除有病的葉、花、果,清除落地殘花,防止病原落入土中;避免大水漫灌,註意放風降濕。可選用50%撲海因懸浮劑或可濕性粉劑1500倍,5%滅克粉塵每畝1千克噴粉、50%速克靈對水1500倍、40%菌核凈12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噴霧。黃瓜盛花期施藥,每7-10天噴藥1次,連續2-3次,效果很好。

七、細菌性流膠病

1、癥狀

黃瓜的細菌性潰瘍病、緣枯病是經常造成瓜條流膠膿的主要細菌病害。不易凝固,顏色一般為白色,擴大後成鼻涕狀凝膠,病斑葉脈發黑,造成瓜條腐爛,變臭。黃瓜細菌性流膠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生。苗期定植後7-10天,地上部出現黃葉時,在地表莖基部(地膜下)即出現黃褐色水浸狀病斑。地面濕度大時其子葉由邊緣向內腐爛。

病斑繼續向上發展,可見近地面第1片子葉邊緣出現1-2個水浸狀凹陷病斑,後擴大向內發展,病斑處的葉脈呈深褐色。棚內濕度大時,莖基部出現流膠,病情繼續向上擴充套件,葉背面的病斑溢位菌膿,幹燥時病部易幹、質脆,呈開裂狀或穿孔狀。成株期植株開花結果時,在郁閉高濕條件下,先在莖蔓的葉節易積水處流膠,或在瓜條、葉柄、卷須上出現水漬狀病斑或有水珠,擴大後呈鼻涕狀流膠,嚴重時病株的葉片上黑褐色葉脈出現水漬狀病斑,在植株頂部葉節處出現黑褐色萎蔫,枝條下垂、潰爛,後呈褐色幹枯。

黃瓜植株感染細菌性流膠病後,畦面落秧的瓜蔓上濕度大時也出現流膠,該特征也是與黃瓜其他細菌性病害的區別點。


2、防治

定植前撒施藥土。每畝用77%硫酸銅鈣可濕性粉劑1000g+70%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g(主要防治由腐皮鐮孢黴侵染引起的莖內韌皮部褐色病變)+幹細土30kg,拌勻撒施在定植黃瓜幼苗的畦壟上。定植時灌根。用77%硫酸銅鈣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灌根,每穴灌0.1kg,定植時先灌藥後封埋土,隔7-10d(天)後再灌1次藥,連灌2次。定植後7-10d(天)進行苗期藥劑噴霧。

用50%氯溴異氰尿酸水溶性粉劑800倍液+33.5%喹啉銅可濕性粉劑750倍液+40%沃加福1000倍液,每隔10d(天)噴1次,共噴4次。

八、調節劑藥害

1、癥狀

使用「增瓜靈」等含有生長調節劑吡效隆的成分,當使用量大或濃度高時會引起某些瓜條上產生細小的裂紋,流膠,水果小黃瓜特別嚴重。這種流膠應屬於藥害範圍,黃瓜品種不同對吡效隆反應不同。對於小黃瓜,這種藥應不用、慎用或降低標準濃度再用。

2、防治

①足量澆水,灌水排毒:灌水洗土,同時讓植物根系大量吸水,增加細胞水分,從而降低土壤、作物體內肥的相對含量,起到緩解肥害的作用。

②葉面噴施清水沖洗:葉片遭受肥害,可在受害處連續噴灑幾次清水,以清除或減少作物葉片上的肥料殘留量。

③局部摘除:對花卉、果實或花枝局部塗藥或灌藥受害,可摘除藥害果實和被害枝條,如主莖(幹)產生藥害還應結合施用黃腐酸肥料或清水沖洗消毒。

④同時調理下土壤:中耕松土,促進根系生長,增強作物的恢復能力;也可追施黃腐酸肥料:噴施或結合澆水追施速效黃腐酸肥料嘉美紅利能提高植株自身抗逆能力,同時還可以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解讀 三農政策 /分享 種植 經驗

農民手冊,10萬農人都在看

若文章對您有幫助,請點 左下角 分享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