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碼農

專業機房建設都有哪些內容?值得收藏學習

2024-04-27碼農

弱電學習圈VIP群8群已經建立 ,歡迎大家進群後討論技術問題,設計方案,投標、施工,工程合作,產品對接等方面,都可以。其中 VIP群 裏大部份人員都是工程商,施工分包商,設計院設計師,公司老板,技術總監、廠家、甲方等。

專業的機房建設都有哪些內容呢?相信很多弱電朋友都有相關的疑問, 機房計畫 是弱電行業最頻繁的計畫之一, 很多弱電朋友都有可能會遇到, 在我們這麽多弱電VIP群中, 機房建設相關的方案 也有不少朋友在問起。

機房中安裝了資訊科技裝置 (電腦伺服器、數據儲存裝置、電腦網路裝置、交換機等)、低壓配電裝置、UPS裝置、空氣調節裝置、安防裝置、消防裝置、動力及環境監控裝置等。 其環境必須滿足裝置和人員對溫度、濕度、潔凈度、電磁場強度、噪音幹擾、電氣安全、電源安全、防水、抗震、防雷擊和接地等要求, 本期我們來看下。

一、機房建設內容

依據資訊保安等級保護二級要求建設對機房裝修環境、電源環境、照明環境、電磁接地環境、溫濕度、機房潔凈程度的要求。包括: 機房裝修系統、供配電系統、UPS電源系統、防雷接地系統、空調與通風系統、動力裝置與環境監控系統、消防系統、微模組機櫃系統、遮蔽系統、視訊監控及報警系統等。

二、機房裝修

建築裝修是整個機房的基礎。它主要起著功能區的合理劃分及保證機房環境達標的作用。對機房平面作整體規劃,並進行相應的裝修設計。機房裝修不同於普通裝修 ,要求防塵、防水、防靜電、防鼠、保溫、防結露、阻燃並具有良好的抗電磁場幹擾性。

1、天面

機房棚頂裝修多采用吊頂方式。標準機房吊頂應選擇微孔金屬鋁扣天花。鋁板及其構件應具有質輕、防火、防潮、吸音、不起塵、不吸塵等效能。

2、墻面

機房內墻裝修的目的的是 保護墻體材料 ,保證室內使用條件創造一個舒適、美觀而整潔的環境。內墻的裝飾效果是由質感、線條和色彩三個因素構成。

3、地面

機房地面多 采用防靜電地板。 陶瓷防靜電地板敷設前期需要需要進行場地清理及找平工作,並按標準在地表面做多層多次處理方可進行下步施工。

三、機房配電

數據中心機房供配電系統由 配電櫃、線纜傳輸、UPS等環節組成。

1、配電箱

機房采用市電配電箱及UPS配電箱,市電與UPS電做雙電源切換,方便客戶依據數據中心的IT 負載以及企業發展需求, 靈活配置、升級和管理配電系統。

2、UPS

UPS主機就是不間斷電源,是將蓄電池(多為鉛酸免維護蓄電池)與主機相連線, 透過主機逆變器等模組電路將直流電轉換成市電的系統裝置。 主要用於給單台電腦、電腦網路系統或其它電力電子裝置如電磁閥、壓力變送器等提供穩定、不間斷的電力 應。

四、機房消防

機房是每個企事業單位重要部門, 機房IT系統執行和儲存著都是核心數據 ,由於IT裝置及有關的其他裝置本身對消防的特殊要求,機房滅火系統禁止采用水、泡沫及粉末滅火劑,適宜采用瓦斯消防滅火系統。

1、無管網瓦斯消防

櫃式七氟丙烷瓦斯滅火裝置又稱 無管網七氟丙烷裝置 ,是一種偏好設定的以全淹沒方式滅火、獨立成套、可移動的滅火裝置。

櫃式七氟丙烷瓦斯滅火裝置又可以與消防控制中心相連線, 由火災報警滅射控制器驅動實施自動滅火,該裝置不需要設定專用的裝置間 ,整套滅火裝備均在保護區內。火災發生時,本裝置可直接向保護區內自動噴灑藥劑,方便快捷,一個保護區設立一套系統, 幾台裝置連用可以保護較大區域。

五、機房防雷接地

防雷接地系統是弱電精密裝置及 機房保護的重要子系統, 主要由雷電接受裝置、引下線、接地線、接地體(級)、接地裝置、接地網、接地電阻組成。

(1)雷電接受裝置: 直接或間接接受雷電的金屬桿(接閃器),如避雷針、避雷帶(網)、架空地線及避雷器等。

(2)引下線: 用於將雷電流從接閃器傳導至接地裝置的導體。

(3)接地線: 電氣裝置、桿塔的接地端子與接地體或零線連線用的正常情況下不載流的金屬導體。

(4)接地體(極): 埋入土中並直接與大地接觸的金屬導體,稱為接地體。分為垂直接地體和水平接地體。

(5)接地裝置: 接地線和接地體的總稱。

(6)接地網: 由垂直和水平接地體組成的具有泄流和均壓作用的網狀接地裝置。

(7)接地電阻: 接地體或自然接地體的對地電阻的總和稱為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其數值等於接地裝置對地電壓與透過接地體流入地中電流的比值。同時接地電阻也是衡量接地裝置水平的標誌。

六、機房新風

新風系統就是由風機、進風口、排風口及各種管道和接頭組成附件組成的一套獨立系統。

從按照安裝方式,新風系統可以分為管道式新風系統(中央新風)和無管道新風系統。 其中管道式新風系統主要由風機,管道及風口三部份組成 ,主要分為吊頂全熱交換新風機和軸流風機兩類;而無管道新風系統主要分為立櫃式新風機和壁掛式新風機。按照不同通風原理,新風系統可分為單向流和雙向流兩大類。

七、機房承重

設計機房承重時,如果要符合機房規範,就要考慮在機櫃下做雜湊承重支架,把承重支架底面接觸面積增大一倍的方式來實作分散樓板承重力, 當由於機櫃、空調、UPS等裝置重量較大 ,超過樓板荷載時,為了保證建築物本身結構安全和出於一般機房抗震要求時,這時你需要對機櫃、空調、 UPS電池櫃及精密空調變作承重散力架了, 散力承重支架能分散樓板承重力滿足樓板地面承載力設計值要求。

機房承重散力架加固一般用鋼梁,根據裝置位置加。比如槽鋼,角鋼,支撐在兩端承重結構梁(墻)上。比如在機列位置貼地加兩根橫向 貫通的50*5角鋼 ,或者10#槽鋼,這列位置承重可以達16000~18000N。

八、機房動環監控

機房環境監控包括機房動力、環境及安防的監控系統,主要監控物件包括:智慧電量儀、 配電開關、UPS、精密空調、溫濕度、新風、漏水、門禁、視訊、消防等,實作7×24的全面集中監控和管理 ,保障機房環境及裝置安全高效執行,以實作最高的機房可用率,並不斷提高營運管理水平。

九、機房照明

機房工作照明平均照度大於等於500Lux;保證燈源之間在離地0.8M處無「死區」的原則來實施。燈管采用節能日光燈管,燈具開關分組集中控制。 同時安裝帶蓄電池的應急照明燈,便於市電停電後的照明。

應急照明保證人員做應急處理和能安全快捷地沿通道向出口或應急出口疏散。照度大於50LUX,采用UPS給部份燈具進行供電,眩光限制等級要求達到I級。

機房照明燈具 采用600mm×600mm照明燈具。

1、普通照明

設計中對機房照明的均勻度、穩定性、光源的顯色性、眩光和陰影等指標也要認真考慮。整體機房設計一般采用光源的色溫為3300K,是最接近日光的顏色,工作人員在機房內即使長期工作,眼睛也不會感覺疲勞。

機房原有照明按照機櫃布局改造,照明布置在觀光走道和列走道正上方。

2、應急照明

應急照明又稱事故照明,是在正常照明因故障或停電熄滅時提供的照明按照招標檔要求:通道向出口或應急出口,照度大於50LUX,其他部份參照相關標準要求: 主機室及已記錄的媒體存放間中距地面0.8公尺處的測量照度不低於10LUX。

整體機房方案設計為: 大數據雲機房、基本工作間、輔助工作間及辦公室不小於規定照度的10%;機電房不小於規定照度的50%;樓梯及出口指示燈為100%。

十、機房建設內容

1、系統的整體性

所有的系統設計應在建設時統一規劃。基於國標標準和國家頒布的有關標準,包括各種建設、機房設計標準,電力電氣保障標準,堅持統一規範的原則,從而為未來的業務的發展,裝置增容奠定基礎。

2、系統的先進性與實用性相結合

采用先進成熟的技術和裝置,滿足當前業務需求,兼顧未來的業務發展需求,盡可能 采用先進技術、裝置和材料,以適應高速的數據傳輸需要, 使整個系統在一段時間內保持技術的先進性,並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以適應未來業務的發展和技術上升的需要。

3、系統的可靠性

對於各系統 應采用高可靠性設計標準。 應具備在現有條件下和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應具有長期可靠和穩定工作的能力;並具有合理的容余能力及災難備份能力,為資訊套用系統的高可靠性目標要求提供匹配的基礎環境設施條件。

4、系統的安全性

應具有完整的安全策略和切實可靠的安全手段來保障資訊機房使用者執行系統基礎環境實施的安全。 從防火、防水、防盜、接地、防雷、防電磁幹擾、降噪等 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並考慮地面承重能力等特殊技術措施。

5、系統的可管理性

各系統應具有較強的集中式管理加分布式實施的可管理性邏輯。

6、系統的靈活性及可延伸性

各系統應具有永續發展的能力,並在系統上具有較大的靈活性。

7、工作的舒適性

機房內應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首先,要保持空氣新鮮、 溫度和濕度符合國家標準。 同時需保證雜訊能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透過高標準設計和建設,中心機房成為港區機房建設的標桿,具備綠色環保、智慧、安全的特點。

十一、建設原則

1、先進性

采用先進的 數據通道管理、節能環保等管理手段,充分考慮綜合布線、電力改造 、電腦網路等系統的介面和配套,使機房系統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確保機房系統長期高效執行。

2、可靠性

采用質地優良的材料、效能優越的 裝置及規範的施工工藝技術, 特別是在意外情況下的抗幹擾性和快速補充性,保證各個環節都安全可靠。

3、標準性

嚴格按國家技術場地的有關標準設計,圖紙檔規範齊全,采用國標通用的符號、標記,力求通用性、可調整性、維修便利,並具有詳細的文件資料。

4、實用性

實施後的 電腦機房分區合理,工藝流程最簡;系統設定周到、全面、方便、靈活, 根據各功能區的要求不同選擇不同等級的材料,在充分考慮電子電腦機房系統功能完善的基礎上,使其價效比達到最優。

5、擴充性

本系統不僅能支持現有的系統,還應在 空間布局、系統電網容量、網路裝置埠 等方面留有充分的擴充套件余地,便於系統進一步開發以及適應未來系統更新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