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龍年新春假期剛結束,文本生成視訊的Sora大火。Sora對算力、演算法要求高,對數據儲存同樣要求高。
要知道,數據已經如同水電一樣,成為新生產要素,是各行各業數位化、智慧化轉型基石。數據如何儲存是個重要環節。目前,經歷磁儲存、硬碟儲存等發展階段,數據儲存產業邁入更先進的 全快閃記憶體時代。
目前, 全快閃記憶體率先在金融、醫療、制造等領域用了起來,但如何加速融入更多行業場景? 個人使用者如何擁抱全快閃記憶體時代?
2月20日,華為舉行「2024華為數據儲存新春新品釋出會」,推出系列全快閃記憶體新品,普惠千行萬業,助力商業市場與個人使用者加速數位化行程。
01
全快閃記憶體時代來臨,
三大挑戰成攔路虎
當下,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走向成熟,高效能、高IOPS等場景加速發展,全快閃記憶體技術因為存得快、存得好等優勢,融入金融交易、營運商計費等關鍵業務。我們知道,這些行業企業重視IT基礎,願意投入全快閃記憶體建設。但其他行業咋辦?尤其中小企業如何才能用好全快閃記憶體?
可喜的是,全閃大勢勢不可擋,越來越多的行業將目光聚焦於全快閃記憶體。這也使得全快閃記憶體市場呈現高速增長趨勢。據IDC數據,中國全快閃記憶體儲市場2023年前三季度實作同比4.0%增長。IDC還預測,2023年,全快閃記憶體儲將同比增長5.8%,高端全閃在自動駕駛、科學計算、AIGC等場景中有望獲得更多部署。
對快閃記憶體發展趨勢,在釋出會上, 華為快閃記憶體儲存領域副總裁汪小貴 指出,面向未來,隨著介質套用、AI、重刪壓縮等技術發展,全快閃記憶體部署 成本將進一步降低 。這將促使全快閃記憶體全面進入檔案管理、備份歸檔等次核心業務。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 數據儲存行業即將迎來全快閃記憶體時代。但我們也需指出,全快閃記憶體普及面臨三大挑戰。
首先,全快閃記憶體需在效能與成本間尋求平衡。
當千行萬業進入數位化轉型深水區,關鍵生產數據和復雜多元的數據格式迅速增長。一方面,數據量爆發式增長。據賽迪預測,2030年,中國數據總量將超過4YB,占全球數據量30%。另一方面,隨著工廠等場景數位化轉型發展,需要透過傳感器、監測裝置等技術手段,采集工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數據。
面對高速增長的數據及多樣的數據型別,各行業想要加速數位化發展,就需要極高效能的儲存產品。全快閃記憶體在效能上優於傳統的硬碟儲存,但在成本上相較於一般硬碟儲存產品依然要高許多。業界需要在全快閃記憶體產品效能與成本間,尋找到平衡點。
其次,數據儲存需實作高效備份、保障數據安全。
目前,各國均將數據視為國家戰略。比如,英國在【國家數據戰略】中提出,數據是世界現代經濟的驅動力;中國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強化數據采集、數據儲存、加工處理、智慧分析等能力」。
儲存系統作為數據的保存空間,是數據保護的最後一道防線。數據備份等成為保障數據安全的重要舉措。以數據備份為例,高效、經濟、可靠的備份方案,可以幫助企業積累保障數據資產安全,從而有效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最後,數據儲存需實作裝置易用易管。
對各行業企業而言,在管理數據儲存裝置時,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往往面臨儲存硬體裝置不足、缺乏專業的數據儲存管理團隊、缺乏數據分析能力、沒有配置數據安全技術專業人員等難題,在無法招聘足夠多專業人士的情況下,希望購買易用易管的數據儲存產品。
因此,產業呼喚極致價效比的主記憶體、高可靠高效能的備份和能實作主動式風險預防、提供高效交付運維能力的智慧平台。
02
五大利器+「AI大腦」,
讓全快閃記憶體普惠千行萬業
面對挑戰,誰能助力全快閃記憶體普惠千行萬業?在本次釋出會上我找到答案。華為這家數據儲存行業的領導者,帶來多款儲存新品,包括面向商業市場推出了 3款TB級、1款PB級的全閃主記憶體、1款全閃備份一體機、1個智慧管理平台。
據介紹,這些產品覆蓋各種數據場景和容量區間,真正做到商業全場景快閃記憶體普惠,為廣大客戶提供高效極簡、安全便捷的端到端產品和解決方案。
利器一:OceanStor Dorado 2000,實作暢享全閃
據華為中國政企商業銷售部部長劉勇介紹,2023年10月上市的OceanStor Dorado 2000,贏得醫療、教育、制造、政府等行業客戶青睞,上市3個月,銷售突破400套。
本次,華為帶來全新升級的OceanStor Dorado 2000。該產品透過全新升級管理界面,以極簡模式提升客戶使用體驗。同時,OceanStor Dorado 2000增強了生態相容能力,可實作老舊儲存中的數據線上遷移,助力客戶平滑升級。
利器二:OceanStor Dorado 2100,入門級NAS全快閃記憶體
目前,電子信件和文件形式的文本,以及照片、視訊等多媒體等非結構化檔儲存需求日益增多。傳統系統架構部署、搭建、調測往往需要10多個小時,多層級檔檢索慢且共享、隔離難,受病毒攻擊時容易宕機。NAS成為應對非結構化數據儲存的主要技術之一。
華為推出的OceanStor Dorado 2100全快閃記憶體NAS儲存,是業界首款A-A架構入門級全閃NAS,產品采用分布式檔案系統、NFS+ NAS多路徑,配合全對稱A-A架構實作資源全利用。同時,該產品具有20+NAS特性覆蓋使用效率、檔管理到數據安全等方面,並且在儲存端實作病毒防護、數據防勒索等數據安全防護功能。
利器三:OceanStor Dorado 3000,永快永穩、一機多能
該產品是華為推出的一款兼具SAN和NAS功能的全快閃記憶體產品,同時支持結構化與非結構化數據儲存,可幫助客戶節省1/5購置成本。此外,該產品支持端到端的NVMe架構,時延、可靠性均表現不凡。
利器四:OceanStor 5310,機械硬碟終結者
數據儲存已經邁向全快閃記憶體時代。哪一款產品能夠最終成為終結者?為此,華為推出OceanStor 5310容量型全快閃記憶體產品。
該產品采用最高達61.44TB的大容量SSD槽配置,2U即可提供1.5PB的裸容量。相比20TB NL-SAS槽,同樣的容量空間從14U變成2U,減少85%,能耗降低48%;同時,該款產品提供與混合快閃記憶體儲存產品相同的功能以及數據不停機從混閃到全閃平滑遷移的能力,可謂是機械儲存的終結者。
利器五:OceanProtect X3000,入門級全閃備份一體機
使用者在選擇數據儲存裝置時,數據安全往往是最為看重的能力。OceanProtect X3000可一次滿足使用者對高效能、高縮減、易用易維各種要求。
該產品如何做到?據悉,OceanProtect X3000引入全閃介質,恢復頻寬高達6TB/小時,是HDD的6倍;采用華為數據縮減技術,縮減率高達72:1,相比業界一體機,縮減率提升3倍;采用軟硬一體化交付,軟體出廠預裝,開機即用,基於SLA的批次策略配置,交付效率提高75%。
「AI大腦」:讓儲存運維邁入智慧時代
如前文介紹的那樣,企業在面對先進儲存裝置時,在運維方面往往力不從心。為此,華為打造了雲端智慧運維平台DME IQ,為使用者帶來智慧化運維體驗。
也許你好奇,相比傳統運維方式,DME IQ到底能帶來怎樣與眾不同的體驗?
第一,DME IQ擁有未蔔先知能力,可預測裝置未來60天效能,未來360天容量,硬碟故障提前14天進行預測。
第二,DME IQ透過AI技術和專家規則構建故障樹模型,對各類問題包括較為復雜的效能問題進行智慧化的診斷,定位時間從原來平均5小時縮短為0.5小時。
第三,DME IQ在儲存領域實作智慧化客服,今年將會基於大模型技術進行智慧客服的升級,讓使用者可透過手機APP進行互動式溝通,成為使用者專屬的「技術專家」。
03
兩大產品讓全快閃記憶體「飛入尋常百姓家」
全快閃記憶體數據儲存產品主要面向企業使用者。但遊戲加速、影視編輯、媒體創作、戶外作業等場景,也需要高效能數據儲存產品。全快閃記憶體儲存技術將為這些場景使用者帶來更好體驗。
但如前文所講,對普通使用者而言,想要用到全快閃記憶體產品並非易事。儲存行業如何讓全快閃記憶體產品「飛入尋常百姓家」?在此次釋出會上,華為又一次突破,帶來兩大產品,可實作這一願景。
其一,華為推出eKitStor Xtreme系列高效能M.2 快閃記憶體條。 眾所周知,固態硬碟效能能夠顯著提升桌上型電腦、個人和商用電腦的效能。如果個人電腦能夠配置上全快閃記憶體硬碟,無疑將實作效能上的質變。
如何實作?華為M.2 快閃記憶體條便實作這一突破。為何這樣說?請看其實力:華為M.2 快閃記憶體條基於超5萬條測試用例,經歷7×24小時驗證,基於超業界2倍的Bad Block篩選標準,最終保障快閃記憶體顆粒品質達到99.999%優品率。
華為還透過三大創新演算法升級,為普通使用者帶來快閃記憶體條效能全面升級:DCP容量動態規劃,效能提升15%;IMM智慧多流管理提升10%;DRR數據恢復救援,可靠性提升30%。據現場介紹,該產品順序讀寫達到7400MB/s,速度遠超業界平均水平。
其二,華為推出eKitStor Shield系列高防護移動儲存。 使用者在日常使用行動硬碟裝置時,往往會出現使用、保管不當造成裝置損壞,使裝置儲存的數據遺失。
華為高防護移動儲存產品采用超強韌高強度無縫鋁合金一體成型,全向防撞結構,透過17道精工與質檢工藝、126項驗證與測試流程,達到了業界頂尖的物理防護,實作IP67級防塵防水、防3公尺跌落、抗2噸汽車碾壓,可全方位守護使用者數據。
該產品還搭配國內唯一的跨平台一體化管理軟體,內建256位 AES-XTS 硬體加密,並具備備份上雲能力。即便是硬體有一定損壞,使用者依然有可能透過緊急數據救援服務找回數據。
觀察:
厚積薄發,華為推動全快閃記憶體進入普惠時代
數位經濟在經濟開發中的比重越來越高。據【中國數位經濟發展報告(2023)】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數位經濟規模達到50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41.5%,產業數位化占到數位經濟的產業上升到81%。
眾人拾柴火焰高,齊心協力泰山移。發展數位經濟,各國家都要築牢數據儲存這塊基石。我們希望各行業企業、夥伴與華為一起,推進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加速千行萬業數位化、智慧化升級,共同築牢中國數位經濟基石。
點選下方名片,關註我們 ↓ ↓ ↓
【海峰看科技】側重科技通訊技術和產業分析,定位解讀延伸,深度思考。
【黃海峰的通訊生活】側重科技通訊資訊和數位產品體驗,定位快速、有趣。
往期推薦
+
+
+
+
+
+
+
+
黃海峰,獨立科技評論員,多次接受央視、環球時報、科技日報采訪。
ICT行業雜誌前副主編,從業十多年,聚焦5G、手機、IoT、光、雲、AI、互聯網等。
每年與超100位科技行業企業CXO/VP/總監面對面交流。
多年度【中國資訊通訊行業發展報告】特約撰稿人。
獲十大通訊行業自媒體、IT科技十佳創作者稱號。
覆蓋今日頭條、百度、新華、人民、搜狐、鳳凰、新浪、網易、知乎、騰訊、一點、微博等。
微訊號:17445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