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新認知
今天上班,騎車的路上,見到我一個老觸電會會員,他是一個牙醫,開了一個牙醫的診所。
以前他每年付我2萬,想透過短視訊,給他的牙科診所來引流。
然後,他見到我就說:
哎呀,龔老師,我現在每天刷抖音刷視訊,好多次都能見到你,你又開始活躍起來了。
所以這給大家一個啟示,只要你的流量大,人家就會對你有印象。只要你經常出現,人家對你就越來越關註。
後續你再推出什麽業務,什麽廣告?人家也願意加入你的社群,願意找你學習。
拋棄5000萬流量
過去,我一強直調,垂細直分的要重性,因沒為有準精粉絲,變很現難。
但在現形變勢了,精粉準絲不出來圈,會你讓的數越據做越差。
以前做抖音的時候,我覺得泛流量,是沒有什麽效果,或者說沒什麽價值。
比如在四五年前,我的觸電會會員王青海,他們公司幫我做了一個段子。
其中,有一個段子講的是,我被一個撿垃圾的男的騙 100 快錢的劇情。
結果這一條抖音,5,000萬播放,漲了20萬粉絲。
5000萬播放在抖音上,已經算是爆款了。
我現在抖音上70萬粉絲,單單那一條就漲了20多萬了。
流量很大,但是確實一分錢都沒有變現。
因為它只是一個段子,就弱化了我的IP,也沒有人私信,也沒有人加入我的社群。
然後我就不願意做了。
而且我天生就沒有表演的功能,大家可以去抖音看看我那條視訊,演得很尷尬,但就是有 5000萬 流量。
我很後悔的
但是,現在坦率的說,我是很後悔的。
那時候的抖音,很早期,只要你演的段子,每條都是幾百萬幾千萬的流量
後來,我才知道這種泛流量的價值。
因為抖音的推薦系統,都是按照地址來推播的。
比如說我現在在南山西麗,發一條視訊,抖音優先推薦給西麗附近的人,再推薦給深圳南山區的人,再推薦給整個深圳的人。
我那條5,000萬流量的視訊,可以說深圳2000 萬人每一個人都看過我那條視訊的。
導致我去外面吃飯或者洗腳,還是打的,很多人都覺得哎,我好像刷抖音刷到過你。
現在廣告或者行銷渠道有一個定律,即7 次定律。
一個人只要在看你的廣告,7 次才會對你有印象,10次以後才願意跟你連結,願意付費給你。
所以,在短視訊直播時代,不管你什麽原因,你就每天更新,天天冒泡,就當混個臉熟,大家才會覺得你有價值。
糾正一個觀念
所以,我今天講這條視訊的核心的意思,我們做短視訊,要糾正一個觀念,要更新對粉絲認知的一個觀念。
精準流量,一定是泛流量篩選出來的,千萬不要一上來就做精準流量。
因為你一上來就做精準流量,你就得不到推薦。
因為你面對的人群少,你就出不了圈,然後你的播放量不高,你的流量不大,你就把帳號做死了,以後就沒機會了。
還不如先從泛流量開始做起,先談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混個臉熟。
只要你的流量大了,透過一些動作,自然的會篩選出你要的精準流量。
比如說我現在做AI流量變現的社群,那我就講泛商業話題。
如果是有1,000萬的流量,那我能夠篩選出1萬個對AI流量感興趣的人,加入我社群的人可能就有 100個。
但是,如果你一開始就垂直講AI圖文,整個的視訊全部都是講AI圖文的幹貨,那麽你每條都是幾百個, 幾千個播放。
這樣的帳號,一定沒有人跟你付費,因為看到你的人太少了,談不上給你付錢。
dada大咖
我舉一個我們微商圈的達達大咖的例子。
我刷到她的一個視訊,印象特別的深刻。
她在一條視訊上說,她做了三年的抖音,都沒有做起來。
因為三年都是講幹貨,講微商的幹貨,講短視訊的幹貨,怎麽都火不起來。
她說開始做泛流量以後,什麽情感話題,商業認知也講,短視訊也講,然後開了很多的矩陣號,一下子就火了。
我相信他講的是真的,我們現在做流量,做短視訊,做抖音做視訊號,一定要糾正一個觀念:
精準流量一定是泛流量篩選出來的,而不是一開始就定位精準流量。
而且現在抖音上的流量推播的演算法和機制,都改了。
以前如果你的帳號,講財經的,那麽你的每一條視訊都推播給關註財經的人來看,叫帳號權重推播。
現在,抖音推播已經把帳號的標簽給去掉了,已經變成了給你的每一條視訊,打標簽。
不是帳號標簽,而是視訊標簽,這就意味著,你的視訊,更加需要泛流量。
我覺得這個才是正確的方向。
反常識但是正確
這是一個反常識的認知。
因為不管是做自媒體的,做知識付費的,還是傳統企業的老板,第一個認知就覺得,我是做什麽的,我就講什麽。
比如我是做家電的,那我的帳號就全部是講做家電的,那我吸引的都是關註家電的粉絲。
這樣不就是更精準嗎,更能給我帶來生意嗎。
對吧,這是一個基本的常識,幾乎可以說99%的人,都是這樣的認知。
看起來邏輯是對的,但實際上是一個坑。
如果你一個賣家電的老板,你天天說,我的家電如何好,就變成一個廣告了,平台是不喜歡廣告行銷的。
然後對家電感興趣的人又有多少?抖音的8億使用者中,對家電感興趣的,最多不超過100萬人。
那你的流量就做不起來,你這個號做著做著就死了。
還不如你做一個家電老板IP,你什麽話題都講,表達你的觀點。
只要從100萬喜歡你的人中,篩選出幾千個願意做你家電的經銷商的,或者買你家電的人,就夠了。
當然,並不是什麽專門蹭熱點,那也沒什麽意義,至少你要在你的簡介裏面,一定要把你的標簽固定化。
不講AI的李一舟
包括我們的AI第一人李一舟,雖然被打下來,但是他原來也是這樣做的。
大家都知道他的定位是AI,但是他的所有視訊都是泛商業話題的,吸引的都是泛流量,然後就火了。
最後,他再來去開這個買 AI 課的直播,因為他的標簽就是做AI培訓的。
你讓粉絲知道你有一個做AI標簽的就夠了,並不用每條視訊就是講AI。
條條都講,不僅沒有流量,也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
因為目前真正對AI感興趣的人,14億人中最多就有1000萬人,你出不了圈,你得不到系統的推薦,你沒有流量,你就火不起來,就沒有什麽價值。
總結
最後得出結論:
1,流量大於粉絲。
我們要追求最大流量,能看到你的內容及產品,但不要追求粉絲,粉絲是追隨你的人,粉絲越多,你的風險越大。
只要流量,不要粉絲,才是最安全的。
2,要拋棄垂直細分粉絲的概念。
過去我一直強調垂直細分的重要性,因為沒有精準粉絲變現很難。
但形勢變了,精準粉絲出不來圈會讓你的數據越做越差。但泛粉漲粉起來以後,再篩選精準粉絲就容易的多。
很多人都不明白,你的內容只有一半是給使用者看的,有一半其實是給平台系統機器看的,機器系統不推播,你再好的內容、再多的粉絲都沒有用。
我們要做精準客戶,要精準流量,必須要做泛流量出圈,然後來進行篩選。
而不是一開始就定位於精準流量,精準粉絲,這樣一定會把帳號做死的。
同意我的觀點的,給我點一個贊。
如果你需要【2024年短視訊矩陣AI引流解決方案】一書,評論:666,加我微信,我就發給你電子書。
歡迎創業路上的新老朋友,掃碼加我微信,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