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碼農

破解外場基礎設施數智化難題,華為數位站點聚焦三大場景

2024-02-19碼農

數位中國建設如火如荼,近日中國數位經濟交出亮眼成績單。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釋出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數位經濟核心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8.7%,占全部銷售收入比重達到12.1%。

面對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中國數位產業卻呈現出重要增量和活躍動能,蘊含巨大機遇。

萬丈高樓平地起,數位中國日益繁盛,離不開數位基礎設施底座,涉及城市、交通、能源、水利等多方面。但傳統建設模式存在效率低下、資源錯配、技術滯後等問題,例如鐵路巡檢人每天要來回巡檢三公裏,即使刮風下雨、即使面臨崎嶇山路仍不能例外,非常辛苦和低效。

類似上述難題,該如何破解?我關註到,華為這家ICT領導者,在持續發力數位站點業務,於2022年成立了數位站點軍團,透過構建六層感知網路體系架構,聚焦ICT基礎能力,深耕數位桿站、數位管線、數位場站三類細分市場,打造出行業場景化產品組合方案,引領外場基礎設施數智化。

在近期的一個內部交流上,華為數位站點業務透露將深耕智慧城市、智慧交通、電力場站三大場景。在此,讓我們一同走進華為數位站點的新世界,詳細剖析華為發力這三大場景的邏輯,思考給業界帶來哪些機會和價值。

01

建設新型智慧城市,

提升治理水平

說到數位站點,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智慧城市。中國有數百個城市,是組成國家的重要單元,人口很密集,企業數量多,經濟發展好,需要加速數位化。近幾年智慧城市發展迅速,各省不斷出台新政新規。例如山東省將相關方案列入數位強省建設工作要點,河南省提出要打造宜居韌性的智慧城市等。

在城市裏面,你會發現很多「桿」,包括電力桿、交通燈、氣象桿、路燈桿、基站等。為了加速城市集約化發展,多地提出「多桿合一」的建設模式,有何深意?即透過5G、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規範「桿、電、網、管、箱」設定。在這股浪潮下,共享和智慧成為各省市的核心訴求。

基於上述趨勢,華為數位站點推出智慧共享桿站和管隧監測站兩大產品組合方案。具體來說,智慧共享桿站在智慧照明、共桿共網、城市物聯等場景均有套用,具備多桿合一、無線回傳、雲邊協同、整站運維四大競爭力,將單站建設和人工成本分別減少30%和60%,大幅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此前,我曾關註到華為數位站點聯合河南省鶴壁市,打造融合邊緣計算、AI等技術於一體的數位桿站樣板點,未來將在鶴壁實作全域覆蓋,幫助政府系統掌握城市空間執行態勢。

城市想要高速發展,像城市綜合管廊這樣的「大動脈」保持安全營運至關重要。為解決普遍存在的「啞」終端多,狀態監測難,平台林立,聯動難,部署運維難等痛點,方案透過超融合、計算、華為雲等多產品創新組合,打造「智終端、高可靠、易部署」的管隧監測站,助力機電監測實作智慧化。

02

打造智慧交通底座,

使能車暢於路

隨著城市規模的快速擴張,交通管理面臨看不清、控不細、管不準等痛點,以某省會城市為例,即便擁有超過4000個交通訊號燈路口,但由於缺乏智慧訊號協調控制系統,部份區域高峰時段延誤指數較高。

這背後體現了當前交通管理智慧化水平與大都市圈實際需求之間的矛盾,該如何破解?

為此,華為打造了雷視管控桿站產品組合方案,提供1000公尺遠距精準感知能力,感知準確率達95%,支持20多種管控事件型別,幫助客戶實作對交通基礎設施的精細化、智慧化管控,真正做到「車暢於路,人悅其行」。

當前,鐵路、機場、油氣管線等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防護變得日益重要,傳統防護系統存在人工巡檢效率低、物理隔離易被破壞等痛點,利用ICT技術對周界防護系統進行升級成為普遍需求。

華為對「光纖傳感、視訊進行AI升級」,打造周界防護站產品組合方案,透過「全覆蓋、全天候、全智慧」三大優勢,助力交通、能源大動脈安全防護智慧化轉型,實作鐵路、機場、油氣管道安全高效營運。

03

融合算力、智慧聯接,

推動能源場站智慧化升級


推進風、火、水電等多領域電力裝備,已成為綠色低碳發展方向和推廣重點。在多能源融合,有效並網等環節,需加強安全監測。傳統場站運檢工作存在業務系統多,巡檢工作量大,網路難以支撐新業務,總部管控難等難題。


基於此,華為推出綜合數位場站產品組合方案,打造「多算力融合平台,融合網路,集中運維管理」三大核心競爭力,助力場站實作集中監測,遠端運維。


據了解,華為曾助力50多個國網特高壓站數位化轉型。


可喜的是華為綜合數位場站產品組合方案,已從電力場景拓展至油氣、交通等場站場景,未來將助力更多數位場站實作智慧化升級。

筆者觀察:

重新定義數位基礎設施建設模式

華為數位站點業務是我持續關註的「老朋友」了,面向戶外基礎設施數智化,提供產品組合,發揮了華為ICT領域30多年優勢,加速各行業數智化。

去年4月,華為數位站點團隊攜其產品組合方案及感知網路體系,亮相福州的數位中國建設峰會,備受城市管理者、電力行業等人士關註。在參訪過程中,我對華為的智慧共享桿站印象最為深刻,它將基礎款的路燈單元升級成城市互動的數位錨點,堪稱感知網路體系的神經末梢。

站在年末之際,重新審視數位站點業務,我在思考它在2024年究竟能給客戶帶來多大的價值?

  • 首先,產品競爭力是基礎,數位站點的產品組合方案,基於華為超強的競爭力打造,還能完成跨產品的高效協同,可以讓客戶用得放心且安心;

  • 其次,幫助客戶實作商業成功是目標,產品方案針對多行業場景做共效能力沈澱,可快速縮短業務上線時間;

  • 最後,易於部署和運維是保證,產品組合方案透過預整合、預驗證,大幅降低了客戶在現場的部署難度。

  • 要想深耕數位站點業務,華為區別於其他企業的優勢何在?在我看來,華為所帶給行業的並非單點的技術突破和產品創新,而是基於其在ICT積累三十余年的厚積薄發,華為要做的是重新定義數位基礎設施建設模式。

    仔細盤點的話,大家可以發現,華為不僅具備光感知、計算、AI模型等核心技術,還有感知、計算、聯接、能源等產品加持,以及全棧站點整合設計、交付能力在手,可以為企業的基礎設施數智化,提供端到端支撐,難能可貴。

    龍年新征程,再創新輝煌。面向未來,我們希望產業各方攜手華為數位站點,持續推進外場基礎設施集約化、共享化、智慧化的建設,達成「城市基礎設施智慧普惠、企業生產無人少人化、行業感知體系智慧升級」的目標,為數位中國建設貢獻華為力量。

    點選下方名片,關註我們

    【海峰看科技】側重科技通訊技術和產業分析,定位解讀延伸,深度思考。

    【黃海峰的通訊生活】側重科技通訊資訊和數位產品體驗,定位快速、有趣。

    往期推薦

  • 黃海峰,獨立科技評論員,多次接受央視、環球時報、科技日報采訪。

  • ICT行業雜誌前副主編,從業十多年,聚焦5G、手機、IoT、光、雲、AI、互聯網等。

  • 每年與超100位科技行業企業CXO/VP/總監面對面交流。

  • 多年度【中國資訊通訊行業發展報告】特約撰稿人。

  • 獲十大通訊行業自媒體、IT科技十佳創作者稱號。

  • 覆蓋今日頭條、百度、新華、人民、搜狐、鳳凰、新浪、網易、知乎、騰訊、一點、微博等。

  • 微訊號:17445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