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 IT碼徒 」, 關註,置頂 公眾號
每日技術幹貨,第一時間送達!
最近我在思考即時數倉問題的時候,想到了巨量的redis的儲存的問題,然後翻閱到這篇文章,與各位分享。
1
需求背景
該套用場景為 DMP緩存 儲存需求,DMP需要管理非常多的第三方id數據,其中包括各媒體cookie與自身cookie(以下統稱supperid)的mapping關系,還包括了supperid的人口標簽、移動端id(主要是idfa和imei)的人口標簽,以及一些黑名單id、ip等數據。
在hdfs的幫助下離線儲存千億記錄並不困難,然而DMP還需要提供毫秒級的即時查詢。由於cookie這種id本身具有不穩定性,所以很多的真實使用者的瀏覽行為會導致大量的新cookie生成,只有及時同步mapping的數據才能命中DMP的人口標簽,無法透過預熱來獲取較高的命中,這就跟緩存儲存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經過實際測試,對於上述數據,常規儲存超過五十億的kv記錄就需要1T多的記憶體,如果需要做高可用多副本那帶來的消耗是巨大的,另外kv的長短不齊也會帶來很多記憶體碎片,這就需要超大規模的儲存方案來解決上述問題。
2
儲存何種數據
人⼝標簽主要是cookie、imei、idfa以及其對應的gender(性別)、age(年齡段)、geo(地域)等;mapping關系主要是媒體cookie對supperid的對映。以下是數據儲存⽰範例:
PC端的ID:
媒體編號-媒體cookie=>supperid
supperid => { age=>年齡段編碼,gender=>性別編碼,geo=>地理位置編碼 }
Device端的ID:
imei or idfa => { age=>年齡段編碼,gender=>性別編碼,geo=>地理位置編碼 }
顯然PC數據需要儲存兩種key=>value還有key=>hashmap,⽽而Device數據需要儲存⼀一種。
key=>hashmap即可。
3
數據特點
短key短value:
其中superid為21位數位:比如1605242015141689522;
imei為小寫md5:比如2d131005dc0f37d362a5d97094103633;
idfa為大寫帶」-」md5:比如:51DFFC83-9541-4411-FA4F-356927E39D04;
媒體自身的cookie長短不一;
需要為全量數據提供服務,supperid是百億級、媒體對映是千億級、移動id是幾十億級;
每天有十億級別的mapping關系產生;
對於較大時間視窗內可以預判熱數據(有一些存留的穩定cookie);
對於當前mapping數據無法預判熱數據,有很多是新生成的cookie;
4
存在的技術挑戰
1)長短不一容易造成記憶體碎片;
2)由於指標大量存在,記憶體膨脹率比較高,一般在7倍,純記憶體儲存通病;
3)雖然可以透過cookie的行為預判其熱度,但每天新生成的id依然很多(百分比比較敏感,暫不透露);
4)由於服務要求在公網環境(國內公網延遲60ms以下)下100ms以內,所以原則上當天新更新的mapping和人口標簽需要全部in memory,而不會讓請求落到後端的冷數據;
5)業務方面,所有數據原則上至少保留35天甚至更久;
6)記憶體至今也比較昂貴,百億級Key乃至千億級儲存方案勢在必行!
5
解決方案
5.1 淘汰策略
儲存吃緊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每天會有很多新數據入庫,所以及時清理數據尤為重要。主要方法就是發現和保留熱數據淘汰冷數據。
網民的量級遠遠達不到幾十億的規模,id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會不斷的變化。所以很大程度上我們儲存的id實際上是無效的。而查詢其實前端的邏輯就是廣告曝光,跟人的行為有關,所以一個id在某個時間視窗的(可能是一個campaign,半個月、幾個月)存取行為上會有一定的重復性。
數據初始化之前,我們先利用hbase將日誌的id聚合去重,劃定TTL的範圍,一般是35天,這樣可以砍掉近35天未出現的id。另外在Redis中設定過期時間是35天,當有存取並命中時,對key進行續命,延長過期時間,未在35天出現的自然淘汰。這樣可以針對穩定cookie或id有效,實際證明,續命的方法對idfa和imei比較實用,長期積累可達到非常理想的命中。
5.2 減少膨脹
Hash表空間大小和Key的個數決定了沖突率(或者用負載因子衡量),再合理的範圍內,key越多自然hash表空間越大,消耗的記憶體自然也會很大。再加上大量指標本身是長整型,所以記憶體儲存的膨脹十分可觀。先來談談如何把key的個數減少。
大家先來了解一種儲存結構。我們期望將key1=>value1儲存在redis中,那麽可以按照如下過程去儲存。先用固定長度的隨機雜湊md5(key)值作為redis的key,我們稱之為BucketId,而將key1=>value1儲存在hashmap結構中,這樣在查詢的時候就可以讓client按照上面的過程計算出雜湊,從而查詢到value1。
過程變化簡單描述為:get(key1) -> hget(md5(key1), key1) 從而得到value1。
如果我們透過預先計算,讓很多key可以在BucketId空間裏碰撞,那麽可以認為一個BucketId下面掛了多個key。比如平均每個BucketId下面掛10個key,那麽理論上我們將會減少超過90%的redis key的個數。
具體實作起來有一些麻煩,而且用這個方法之前你要想好容量規模。我們通常使用的md5是32位元的hexString(16進制字元),它的空間是128bit,這個量級太大了,我們需要儲存的是百億級,大約是33bit(2的33次方),所以我們需要有一種機制計算出合適位數的雜湊,而且為了節約記憶體,我們需要利用全部字元型別(ASCII碼在0~127之間)來填充,而不用HexString,這樣Key的長度可以縮短到一半。
下面是具體的實作方式
publicstaticbyte [] getBucketId(byte [] key, Integer bit) {
MessageDigest mdInst = MessageDigest.getInstance("MD5");
mdInst.update(key);
byte [] md = mdInst.digest();
byte [] r = newbyte[(bit-1)/7 + 1];// 因為一個字節中只有7位能夠表示成單字元,ascii碼是7位
int a = (int) Math.pow(2, bit%7)-2;
md[r.length-1] = (byte) (md[r.length-1] & a);
System.arraycopy(md, 0, r, 0, r.length);
for(int i=0;i<r.length;i++) {
if(r[i]<0) r[i] &= 127;
}
return r;
}
參數bit決定了最終BucketId空間的大小,空間大小集合是2的整數冪次的離散值。這裏解釋一下為何一個字節中只有7位可用,是因為redis儲存key時需要是ASCII(0~127),而不是byte array。如果規劃百億級儲存,計劃每個桶分擔10個kv,那麽我們只需2^30=1073741824的桶個數即可,也就是最終key的個數。
5.3 減少碎片
碎片主要原因在於記憶體無法對齊、過期刪除後,記憶體無法重新分配。透過上文描述的方式,我們可以將人口標簽和mapping數據按照上面的方式去儲存,這樣的好處就是redis key是等長的。另外對於hashmap中的key我們也做了相關最佳化,截取cookie或者deviceid的後六位作為key,這樣也可以保證記憶體對齊,理論上會有沖突的可能性,但在同一個桶內字尾相同的機率極低(試想id幾乎是隨機的字串,隨意10個由較長字元組成的id字尾相同的機率*桶樣本數=發生沖突的期望值<<0.05,也就是說出現一個沖突樣本則是極小機率事件,而且這個機率可以透過調整字尾保留長度控制期望值)。而value只儲存age、gender、geo的編碼,用三個字節去儲存。
另外提一下,減少碎片還有個很low但是有效的方法,將slave重新開機,然後強制的failover切換主從,這樣相當於給master整理的記憶體的碎片。
推薦Google-tcmalloc, facebook-jemalloc記憶體分配,可以在value不大時減少記憶體碎片和記憶體消耗。有人測過大value情況下反而libc更節約。
來源:https://juejin.cn/post/6956147115286822948
— END —
PS:防止找不到本篇文章,可以收藏點贊,方便翻閱尋找哦。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