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宗慶後
今天,談一下宗慶後老爺子。
最近也是刷屏,不管是朋友圈還是抖音,還是視訊號,大家都在紀念宗慶後。
宗慶後,是我們受人尊重的老一輩的企業家。
我們作為這個晚輩的創業者,首先表示哀悼,表示尊重紀念,他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宗慶後 一代宗師
那我們談幾點:
第一點,宗慶後的行業地位,一代宗師,是中國企業家圈的損失
目前,不管是人民網還是新華社,都已經發了宗慶後的訃告,官媒表示哀悼,這個是極盡哀榮。
一個企業家,特別是民營企業家,能夠得到官媒發文悼念的人很少。
我只看到兩個人,一個是榮毅仁,因為他畢竟是國家的副主席,也創辦了中信集團。
第二個就是霍英東,因為霍英東為中國的抗美援朝戰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而宗慶後是我見過的第三個企業家中,有此殊榮的。
證明了宗慶後老爺子,在行業的地位,也得到官方、民間,還有我們這些普通創業者,廣大企業家中的廣泛敬意,表示要向宗慶後學習。
馬雲發去挽聯:人生搏擊四十不晚,拓荒者精神;創業千難夙夜求新,企業家本色。
雷軍也發了兩條微博表示哀悼:非常欽佩。一代傳奇,一路走好。
包括周鴻祎也視訊悼念:宗先生已駕鶴西去,希望他的精神,能夠繼續鼓勵中國更多企業家。
我跟宗慶後的一點關聯
對宗慶後老爺子,我跟大家分享他跟我個人有一點點關聯的地方。
盡管我沒有見過宗慶後本人,因為他是中國曾經的首富,我們還沒有資格去接觸。
但是對於他支持過微商這一點,我是印象特別深刻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娃哈哈曾經做過微商,而且,他們還起盤了一個微商的計畫,宗慶後老爺子還出席過這個微商的釋出會。
因為在大家眼裏,宗慶後老爺子是一個老派的,甚至有一些保守的企業家,但是他能夠支持微商,支持社交新零售,這一點我覺得是印象特別深刻。
要知道,宗慶後是能夠稱為企業家教父級的人物的。
原來有一個說法,中國五大企業教父:東有海爾張瑞敏,西有新希望劉永好,北有聯想柳傳誌,我們南方就是華為任正非,中有娃哈哈宗慶後。
只有這五大企業家,是被公認的企業家的教父級別的人物。
在這種大佬的級別人生中,宗慶後是唯一一個支持過微商的,證明他並不是大家想象的思想保守,他也擁抱的新事物。
以前我們的微商,畢竟還是解決過3000萬寶媽的就業,還是有他可取之處,盡管有很大的爭議。
在這一點上,我個人作為曾經的微商教父,對大企業家宗慶後支持微商,也是有相當感激之情的。
追憶宗慶後
我過去寫過十幾條微博,都有記錄。所以,每次發生事情以後,我就用微博去搜一下。
過去15年,我從2009年開始寫微博,各種大佬級的人物,我都發表過對他們的言論,或者轉載過他們的言論。
那麽,關於宗慶後的一些商業觀念,經營管理,有幾個事情我是印象特別深的。
第一點,宗慶後老爺子不僅是草根出身的。
而且他是46歲才開始創業,帶著兩名退休教師和14萬元借款,創立「娃哈哈」品牌,然後做到如此成功的企業,就更加令人尊重。
任正非也是一樣,也都是四五十歲了開始創業。
第二個,宗慶後在商業上的直覺,像神人一樣的。
在成立娃哈哈之前,宗慶後是杭州市一個校辦企業的一位供銷員,走南闖北跑供銷。
他敏感地發現,其實當時中國的市場上遍地都是錢,關鍵是你有沒有政策,有沒有眼光,有沒有合適的平台,去把這些錢賺回來。
我覺得,這也是有基因的,大家可能不知道,有一個資訊,這是他自己透露的。
就是他的祖父,是東北王張作霖的財政部長,也就是說,其實宗慶後的祖上,是有這樣的經商的基因的。
第三個,關於宗慶後的生活習慣,這裏也要提醒大家,他的抽煙的習慣。
我看到一個報道,宗老爺子每天要抽兩包煙,抽了20年了。
盡管聽說最後兩年,也不抽煙了,但最後還是因為肺癌去世的。
這裏也是要提醒創業者企業家們,還有普通老百姓:
抽煙多的人,最終都是會導致疾病的。
我覺得,這一點還是都是要改,身體健康是創業者企業家們的基本,其實,我也是每天只抽三支煙。
宗慶後有爭議的地方
宗老爺子,是一個幾乎是100%的完美的正面的正能量的形象,但是他有兩點是有爭議的:
1、達娃事件
第一個就是達能事件,中法兩大食品業巨頭,這是唯一有爭議性的事件。
當年,經濟參考報,還以【宗慶後後悔了】為題,獨家報道了這次事件。
大家知道,法國的達能,在改革開放的初期,要對中國的飲料行業進行合資,因為他們有錢嘛。
但是他們消滅了很多的中國的品牌,比如說樂百氏。
因為跟達能合資,被雪藏了十六年後,樂百氏這一品牌就此銷聲匿跡,失去了影響力。
其實,八九十年代,很多的國貨品牌,因為跟國外的企業合資,最後都消失了。
但宗老爺子還是保留了娃哈哈的這個民族品牌,還是很有魄力和戰略眼光。
原來跟達能合資的時候,宗慶後占49%的股份,達能占51%,後來因為一些事件,達能要繼續收購娃哈哈的其他股份。
盡管簽訂了合約,但是宗慶後後悔了。
透過跟經銷商的運作,最終保留了娃哈哈的品牌,因為撕毀合資的合約,在國外就說爭議比較大。
但是,我們最終的結果是好的,娃哈哈還是中國的品牌,現在能夠經營下去,也得到政府的支持,做一個百年企業。
有人說,宗慶後一生最正確的決定是什麽?
就是他在和法國達能合資的過程中,千方百計保住了娃哈哈的商標與品牌!
回顧一生的成就,宗慶後說:「對我來說,娃哈哈只有一個,它是我的整個人生所有的價值,它是我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的證明。」
所以,大家自己現在也要去問,你來到人間一趟,留下了什麽痕跡?
包括我,其實也只有什麽虛名,上過十次熱搜,又是微商教父,又是社群教父,全網有600萬粉絲
但是,我覺得跟宗老爺子比,我沒有任何的意義或者價值。
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一定是做到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或者說做一個百年的企業,你才能夠為這個社會留下一點銘印。
2、美國綠卡
還有一點爭議,但也是要值得所有的企業家學習的。
很多人不知道,為了發展國際市場,宗慶後家族多人原來也取得了美國的綠卡,有八年的時間。
宗慶後接受采訪,表示全家人已經登出了美國綠卡,自己已經沒有美國綠卡和任何外國國籍,也沒有移民計劃。
這點也是值得我們愛國企業家,值得效仿的。
現在很多企業家,包括的抖音老板張一鳴,還有海底撈的張勇夫婦,他們都移民新加坡。
為老百姓發聲
宗老爺子最受到大家尊重的地方,就是他的樸素和為老百姓發聲著想。
1、布鞋首富
宗慶後有三年是問鼎中國首富,但他也被成為布鞋首富。
楊瀾去采訪他的時候,他說一直很簡樸,穿著布鞋開會,一年消費只有五六萬元人民幣,花錢最多的地方,就是每天要抽兩包煙。
而且,坐飛機不坐頭等艙,坐動車只坐二等座。
這一點上,保住樸素的本色,是值得我們新一代的創業者學習的地方。
2、不開除老員工
而且,宗慶後規定,娃哈哈不開除45歲以上的老員工
楊瀾采訪宗慶後時,宗慶後的回答是:
他好好在這裏幹,你辭退他幹什麽?盡管能力有差異,那能力差的,就永遠找不到工作了嗎?
今天這個話題,也沖上了熱搜。
3、老百姓不用收個稅
另外,宗慶後作為人大的代表,他的提議都是為老百姓說話的。
比如說要降低稅收,宗慶後從20年前,就開始呼籲政府要少征點稅,多分給老百姓一點。
他從個稅起征點提高到5000元,到現在提高到從1萬才開始收。
宗慶後認為:政府要過緊日子,稅務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老百姓不用收個稅,這樣子消費才拉得起來。
宗慶後都是站在老百姓這邊考慮發聲的。
宗慶後的商業理論
另外再談一下宗慶後老爺子的商業理論。
因為我也是一個行銷人,也是一個品牌人,我覺得,宗老爺子能夠寫進MBA商業的教材裏面的,他在理論上最大的貢獻,就是獨創了產銷承包制的商業模式。
大家知道,娃哈哈最大的成功就是渠道的成功。
包括周鴻祎也好,雷軍也好,他們發文紀念宗慶後的時候,都提到一本書【非常行銷 娃哈哈:中國最成功的實戰教案】
其實就是講娃哈哈的渠道體系,我跟大家分享一下。
娃哈哈跟經銷商成立了100多個合資分公司,然後把分公司的利益跟廠家的利益捆綁進來,所以他的經銷商,才能夠做到下沈的市場。
很多人都知道,在邊遠西藏的一個小村裏面,娃哈哈的產品都能夠覆蓋到,都是因為經銷商做的,並不是娃哈哈一個公司能夠做得到的。
所以,宗慶後勤奮到什麽地步?
這三四十年的創業,宗慶後是能夠做到,不僅是全國2000多個縣都跑了一遍,應該是幾萬個鄉鎮他都跑到了。
這一點上我覺得,值得大家學習。
包括周鴻祎談到,他剛開始創業也是做渠道,跑了十幾個省,都覺得很累了。
後來他看娃哈哈這本書,看到宗老爺子把中國每一個縣都跑到了,而且深入到鄉鎮,他就感覺到非常的佩服,汲取了能量。
講到這一個案例的時候,我回憶起來,其實我也做過酸奶的經銷商,這對我一輩子都受益的。
我在讀武漢大學的時候,當時娃哈哈已經成名,特別是在渠道方面,有一個模仿娃哈哈的酸奶的公司,叫多加酸奶。
他的武漢分公司的經理,找到我,希望我來幫他做武漢大學和周邊的200多個零售店的分銷。
所以,當年我就騎著自由車,然後拉著這個酸奶,以代銷的方式來鋪貨,然後每個月結一次賬。
所以,那個時候我就建立了渠道的理念。
因為你要說服人家,在娃哈哈的基礎上,再多加一個多加的酸奶。
我就跟這些店鋪老板說,我的利潤比娃哈哈更高,娃哈哈的知名度高,但是我小品牌的利潤更高。
所以,我當時也建立了渠道為王的理念,還有勤奮,一定要深入到下沈市場。
宗慶後性情中人
大家知道,宗慶後是一個老派的企業家,當時他什麽也不用,微博也不用。
當時有一個記者問他:現在微博這麽火,你用了微博行銷沒有?
然後宗慶後就直接反擊:那微博不就是造謠的地方嗎?
所以,他對新媒體都是不屑一顧的
而且,宗慶後被認為是電商及互聯網的堅決反對派,認為電商會搞亂實體經濟。
大家都知道,他跟馬雲原來有一場所謂的調侃,也不算是罵戰。
在一次的浙商的論壇上,因為馬雲推出了新零售、新技術、新金融,提出了一大堆的新的理念。
而後宗慶後說:除了新技術,是傳統零售我們要學習的,其他的都是扯淡,胡說八道,都是騙人的。
當然,馬雲也進行回擊了,說老一派的企業家,如果跟不上形勢,思想落後,也會淘汰。
但是一個月後,他們兩個人在浙商論壇上,見面仍是好朋友,笑著握手合照,這場「虛實經濟之爭」由此落幕。
成熟的成功人士永遠只看利益,永遠不糾結於對錯,觀念上可以不同。
宗慶後三問馬化騰,也是在互聯網上流傳甚廣。
宗慶後在一次論壇上,調侃馬化騰,他說,微信是方便了人們的溝通,但是我不知道我們現在的網路後台,是在美國人手裏,還是自己手裏?」
馬化騰說了一堆場面話之後,宗慶後又發問:
我就是想知道,咱們這伺服器這後台,到底是美國的還是中國的?
宗老板之所以受尊重,他想的還是國家和民族,畢竟安全第一,正是有這樣的堅守:
堅持實業,愛國本色。
向老派企業家學習
我昨天也看到一個新聞,李嘉誠,又評為就香港首富。
大家要知道,李嘉誠可是從70年代就已經開始發達,做了30年40年的首富,
反觀我們看過的很多的企業家,特別是恒大,看著公司資產幾萬億很多,但是他們最終5-10年後,企業就沒有了,甚至連人都沒有了。
反而像李嘉誠、宗慶後這樣的老派的企業家,反而可以活得更久。
所以說,我們對於一些傳統的東西,還是要有價值的堅守。
追風口累了
特別是對事業方面,我們千萬不要過於追求風口。
這一點,特別對於我個人來說,過去完全是一個追風口的專家。
我過去,追微博的風口、電商的風口、微商的風口、短視訊直播的風口、私域的風口,現在追AI的風口。
什麽火我就追什麽,現在坦率來說,我追得很累了。
所以,我現在剛好50歲,考慮積累一段時間以後,也要像宗老爺子那樣,我看能不能夠建立一個實業的品牌,然後向宗老爺子學習。
畢竟我們來人世一趟,要留下一點什麽痕跡,才不枉此生。
再次對宗老爺子表示尊重。
願宗老爺子一路走好。
我每天寫 10 條盆友圈,關於AI、搞流量、創業資源,歡迎大家掃碼加我微信,來連結我。
(加過的朋友,不要重復加,直接私信我666即可)
歡迎創業路上的新老朋友,掃碼加我微信,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