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職場

雞肉這麽柴,中國人為何那麽愛

2024-05-10職場

撰文 | 文 靜

編輯 | 龔 正

稍微處理不當,雞肉很容易又老又柴,但中國人仍然把它吃出了消費量僅次於豬肉的家中老二地位。生病了會吃它,要減肥增肌時會吃它,不開心了會吃它,一只雞不但產生營養價值,還生產情緒價值。

資本和千萬家跟雞肉有關的餐飲品牌也盯上它,希望它產生財富效應。從雞肉界的初代頂流肯德基、到最近幾年網紅的正新雞排,各個都開到萬店規模。不過,雞也很脆弱。很多人吃雞吃出過心理陰影,黑斑、血絲、不明夾雜物。有商家無奈「表示」:那是雞打架造成的。

#01

中國人的吃雞圖譜

春秋末年,魯國一位叫田饒的人把雞稱為「德禽」,評價頗高。

他跟魯哀公說,「雞有五德。頭上戴冠,文也;雞腳有力,武也;敢於與敵打鬥,勇也;看到食物相互招呼,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

說完自己就跳槽到燕國當了宰相。這句話意思是諷刺魯哀公沒有看到自己這只「德禽」的才情。

到了後世,大眾可能仍然沒記住雞的才華,但記得了它的營養。平時可能很多人會對更貴的羊肉、牛肉高看一眼,但一旦自己身心受了傷,第一時間還是會想到雞。

這種中國人千百年來沈澱下來的飲食心理,直接成就了雞肉在中國「家中老二」的地位。

統計世界裏,有各種途徑的數據來顯現中國人吃雞的厲害。

首先在中國,雞的養殖量和雞肉的消耗量幾乎是對等的。 近年,中國平均每年出欄110億只雞,這些雞幾乎都直接進了中國人的胃,全部實作了內迴圈。由於不夠吃,中國還進口。

具體到地方,作為吃雞大省,第一牛的是廣東。 僅2023年就吃掉了8億只雞(國家農業科創中心數據),確實「沒有一只雞能活著走出廣東」。

【中國統計年鑒2022】中顯示,2021年的廣東人均禽肉消費量為49.2斤,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在北上廣中,廣東是北京人消費量的3.2倍,是上海人消費量的1.7倍,而比起全國禽肉消費量最低的青海,超過其6倍之多。

廣東之後,分別是廣西和海南,都是熱帶和副熱帶地區。

中國傳統的食療觀點認為,在每天都過著三伏天的華南地區,氣溫高,人們出汗多,容易身體虛弱,雞肉具有溫中補氣、補精填髓的功效。而且它作為比較中性的性味,吃了雞肉也不容易上火,比較適合熱天食用。

中國人吃雞的做法也是豐富的。

比如 山東德州扒雞 ,它既是中華老字號,也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史載扒雞的做法始於清朝康熙年間,德州城西有一家「賈健才燒雞鋪」,在一個不靠譜的小夥計把一只雞燒過火候之後,老板賈健才意外獲得了靈感,想出了新的烹飪大法——大火煮、再小火燜、火候要先武後文,武文有序,扒雞所以名叫「扒」便起因於此。

從此德州扒雞一發不可收拾,成為百年頂流。 2021年,德州扒雞賣了7億人民幣。

| 德州扒雞總部大樓門前的雕塑

到了上海,當地最願意和北京烤鴨拿來對標的,是 上海油雞 ,亦稱白斬雞。油雞雞皮黃亮,肉白凈,以吃口鮮嫩著稱。起於清朝,但第一次成為頂流,是上世紀四十年代。

據說現在上海還有做油雞的六大霸主:小紹興、章氏、小浦東、秦煌雞、王中王、振鼎雞。不知道味道是否依然「健在」。

要說最會做雞的還屬廣東省。

白切雞、姜蔥雞、豉油雞、豬肚雞、鹽焗雞、窯雞、脆皮吊燒雞、老母雞湯……只要有雞,廣東人能做出一桌滿漢全席。「雞中名媛」清遠走地雞,也登上了國宴選單中的保留菜品。

| 泥窯雞,廣東人的童年經歷

老一代吃雞講究,而對於廣大新一代年輕人來說,吃雞除了要能激發味蕾,最重要的是要能讓人高興。

80、90後的小時候, 最盼望的事就是考個好成績、吃一頓肯德基。到現在,交友、戀愛、發瘋,韓式炸雞成了年輕人的新歡,開一家火一家。

有年輕人把愛吃雞,稱為 「犯豬癮」 。「眾所周知減脂期最推薦的飲食是吃雞胸肉,麵包糠裹起來就是優質脂肪+蛋白質,再搭配肥宅快樂水,加在一起相當於沒吃沒熱量。」

看得讓人不明就裏,快樂卻能溢位文字。但年輕人要成為世界「頂流雞肉吃播」,還任重道遠。

據智研咨詢數據,2022年中國人均雞肉消費量不足 10 公斤,相較於美國接近 50 公斤的人均雞肉消費量,中國僅為美國的五分之一;從全球來看,中國人均雞肉消費量也處於全球較低水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不過,往樂觀看,雖然人均吃雞規模還比不上肌肉發達的歐美,但差距就是機會,吃雞仍然大有可為。

#02

中國最賺錢的餐飲,都在做雞肉

經過幾十年的沈澱,其實吃雞在中國已算是一個不小的產業,很多人早已從中掘到了金。

這當中一個重要的產業推手,是拜各大雞肉餐飲零售品牌所賜。

以前80後的父母們吃雞,更多是在市場裏買一只活的現宰。但因為有了把雞烹飪成各種成品的餐飲品牌,雞才進一步商品化,價格也賣得更高。

2020年時,市場有調研機構得出結論, 中國雞肉產出,60%左右被團餐和速食消費。 這當中,誕生了諸多財富故事。

1987年,中國吃雞一代目開始登上歷史舞台。

那就是開在北京前門的首家肯德基店,至今仍在,當時店名還叫 「肯德基家鄉雞」 ,一開便爆了,許多人慕名去吃炸雞漢堡。

據新聞報道,當時肯德基首批員工79人,是從2000多人報名者中篩選出來的美女帥哥,然後從新加坡請來營運經理進行培訓。

開業3個月,前門店平均日銷售額達4萬多元人民幣(當時能當個萬元戶依然很牛),日賣炸雞1300只,為當時全世界7700家肯德基連鎖店之首。

| 肯德基家鄉雞開業

3年後的1990年,麥當勞也來到中國,在深圳羅湖東門商業街開了大陸第一家店。

現在,肯德基和麥當勞早已經成為中國大麥克式的存在,肯德基中國門店占其全球門店數的34%,麥當勞中國門店占14%(2022年數據)。其中,肯德基中國2023年年銷80多億美元,背後的母公司 百勝中國,每年75%左右的收入靠肯德基,剩下兩成靠必勝客。

肯德基麥當勞兩大國際巨頭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曾引來一些博主來探秘。為啥他們這麽會賺錢,最後得出的結論是: 海外巨頭改變了中國人傳統上雞買整只的習慣,而是拆分成各種零部件高價來賣。

比如,在肯德基,現在一只全雞的價格是29.9元,而如果其它零部件單買,雞翅12.5元一對,大雞腿一只22.5元,雞塊12.5元/5塊、雞米花12元,隨便相加就已經超過買了單買一只雞的價格。

肯德基麥當勞的這種拆分來賣的搞法橫行多年,被溫州人華懷余和華懷慶兩兄弟給顛覆了,他們於2002年在福建師範大學門口創辦的 華勒斯 開始推出「全雞產品」 ,當時才10幾元一只,靠「便宜」猛攻下沈市場,成了吃雞界的拼多多。而肯德基的全雞產品是在2009年才上架的。華勒斯稱其模仿,對此大眾也只能呵呵。

最終,華勒斯靠著價效比定價+合夥人開店+下沈市場三件套,2023年時,全國店鋪已經突破2萬家,年營收超過70億人民幣。

| 比華勒斯更出名的可能是它外號

不過,與肯德基的高毛利率賺錢模式相比,華勒斯毛利率是感人的。據其披露,2022年時,華勒斯的毛利已經從2018年的5.96%,進一步下探至4.24%,它基本上不靠把雞賣給消費者賺錢,而是靠把半成品賣給自家2萬家店掙錢。

僅靠賣原材料幹貨和凍貨,兩項收入就占到總收入的97.55%,和蜜雪冰城模式很像 ——蜜雪冰城2022年時,85%營收源於向自家店鋪賣食材和包裝。

華勒斯之後,炸雞的財富故事還沒完,行業趨勢是:把雞的某一個部位做成爆款。而最具爆款潛質的就是 雞排 ——經過高溫油炸,很容易皮酥肉嫩。

2000年,溫州人陳傳武在老家開了一家市場流行啥自己就賣啥的小商店,2006年正式成立了今天的正新雞排。2020年時,正新雞排在全國店鋪數超過2.5萬店,雖然後來閉店了1萬,但2023年時,媒體普遍報道正新雞排年入也達到了70億元。

| 正新雞排

除了炸雞外,市場上還有靠其它烹飪方法起家的雞品牌,比如2003年安徽肥西人束從軒在合肥創立的 老鄉雞 ,目前有1000多家店,菜品以雞為主,2021年營收為43億人民幣。

2018年,束從軒宣布收購武漢永和,當時直接獲得後者30多家早餐店,在各路美食競爭激烈的武漢,曾掀起一波較大的關註度。

說來,年輕人吃雞收獲的是情緒價值,這些老板收獲的是情緒價值變現。

#03

養雞產業的幕後贏家

雞的財富故事看上去十分誘人,也吸引了更多玩家入局。

就以炸雞而言,在正新雞排之後,市場上湧現出了 「臨榆炸雞腿」 (2010年成立於秦皇島)、 「叫了個炸雞」 (2013年成立於上海)、 「叫了只炸雞」 (2017年成立於湖北)等多個品牌。

它們有的不但名字取得相似,發展模式也大多是品牌路線模式——即做大品牌知名度,再透過加盟迅速邊回血、邊開店,形成規模化營收效應。

2023年,臨榆炸雞腿店鋪數達1490家店,叫了個炸雞達2967家、叫了只炸雞達3640家。從這些店鋪數背後,也能看到廣大小微創業者對加入吃雞行業的熱情。

這背後,是不少人對炸雞行業創業的判斷:投資成本低、回本速度快、受眾群體廣泛,老少皆宜,平價美味。

【真故研究室】基於正新雞排、臨榆炸雞腿、叫了個炸雞、叫了只炸雞四家市場公開資訊,制作了一張圖,呈現它們的加盟成本和報酬周期。

看上去都挺好,不過,是不是就真如品牌方宣傳的那樣,吃雞創業一定會成功,答案當然是未必。

就以正新雞排為例,2020年時,正新雞排在全國店鋪數超過2.5萬店,但後來閉店了1萬店。閉店原因一定是多種多樣的,從選址到加盟者個人經營能力,匯集各種風險因素。

有文章稱, 正新雞排閉店率在2022年和2023年間為19%,比市場上新興炸串品牌近30%的閉店率要小 多。

只能說,這種數據可能對資方有用,因為閉店率越小,越能證明這個品牌有創業價值,也具備融資價值。但對千萬個普通創業者來說,如果經營不慎,損失的卻是自己的真金白銀。

如果說經營環節中的風險是所有行業都有的,但對吃雞這一食品行業來說,大眾最關心的還是「食品安全」。

在黑貓投訴上,搜尋正新雞排關鍵詞,搜尋結果有近600條投訴,超過半數都是反映食品安全問題。

2022年,在福建福州,有消費者爆料,吃雞排咬到一半發現大量黑色沈著物體附著在雞排上,立刻返回去和店家要說法,「店家都沒怎麽認真看,就說是淤血,我問怎麽產生的淤血?店家跟我說是雞在籠子裏打架打傷了產生的,這種問題避免不了。」

這種情況在其它品牌也時有出現。實際上,自從雞肉逐步進入速食零售界之後,人們也是伴隨雞一起「長了不少知識」。

2012年,全民最關註的是 「45天速成雞」 問題,即一只雞從速成到端上餐桌,只需要45天。

當時大眾第一次知道雞的育成速度可以有這麽快,紛紛表達擔心,不知道裏面用了怎樣的科技與狠活。

雖然後來有很多科普,指出速成雞並不等於後來被爆出的激素雞(據農業部門說法,速成雞實質是肉雞,也叫做快大型雞,從上世紀80年代,肉雞出籠時間就從60多天縮短至30多天,平均每年縮短1天,由品種和養殖技術等決定),但直到現在,隨著消費者更重視身體健康,很多人的態度就是適量食用就好。

有余力的消費者還會繼續關註一下品牌的供應鏈建設,就會發現, 肯德基這類品牌背後,原來還有「隱形贏家」——那就是雞肉供應鏈企業。

比如, 中國最大的白羽肉雞生產企業——聖農發展 (1999年江西資溪縣人傅光明創立於福建南平),它的第一桶金基本上就是靠進入肯德基供應鏈體系而賺,類似於富士康與蘋果。肯德基在華數十年發展得有多好,聖農發展就有多賺。

2023年,聖農發展營收184億,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6.6億。其披露稱,在白羽雞市場,聖農發展的目標是占據40%的市場份額。

基本上,得白羽雞就得了中國雞肉消費的半壁江山。中國肉雞出欄量以白羽雞、黃羽雞、小型白羽肉雞為主。其中2023年白羽肉雞占比為55.3%、黃羽肉雞為27.6%。

現在,聖農的一個野心是:繼續在消費者層面, 強化「聖農=炸雞」的品牌心智。 為啥?

原來聖農這幾年早就決心,自己直接下場做雞產品。

更確切 說,它要大力發展面向消費者的雞肉預制菜市場。 可能很多人已經在各種短視訊種草平台有過眼緣,2022年下半年聖農發展推出的「霸氣手槍腿」,據披露銷售額已破億。

這對一些曾經采購它商品、滋養它壯大的終端企業來說,情緒很是復雜。

原來, 養雞也能「為患」。

- END-

如果您有線索或想要討論更多,

歡迎在後台輸入關鍵詞「 讀者群 」,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