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職場

拯救生命還是威脅健康?抗生素如何影響人類命運?

2024-03-02職場


牛津科普系列:【抗生素】 限時特惠包郵 68 原價¥118 ), 2024年3月7日活動結束。

本書為什麽值得一讀?

抗生素影響著我們每個人,大部份人在生命中的某些時段使用過抗生素,即便從未使用過抗生素的人也難免受抗生素的影響。

從根本上來說,抗生素類藥物有別於其他藥物。抗生素是人類的共享資源、共同財產。使用抗生素會促使耐藥菌出現,有時甚至會提升耐藥菌的生存優勢。抗生素對地球上的整個微生物格局和各大生物系統都有影響。當一個人使用青黴素或其他抗生素類藥物後,藥物並未消失,而是會留下雪泥鴻爪。人類使用的各種抗生素已對地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個世紀前,割傷手指就可能讓人丟掉性命,因為當時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一旦具有毒力的細菌(例如鏈球菌)從皮膚破損處侵入人體,它們就會在人體內大量繁殖並擴散至全身,生死完全取決於人體免疫系統能否遏制住感染。免疫力較弱的幼兒和老年人更容易死於普通感染,即便是健康的年輕人也可能死於葡萄球菌、鏈球菌等細菌引起的嚴重感染。如果致病菌在產婦分娩後侵入其體內,產婦可能會死於分娩。輕傷、外科手術或闌尾炎都有可能導致死亡。「老年人的冤家」——肺炎,也常使患者以病死告終。在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歷次戰爭和沖突中,死於感染的人比直接死於武器攻擊的人還要多。

細菌無處不在,它存在於人類、動物的體內與體表,也存在於空氣、土壤、水等環境中,可以說,我們生活在包含細菌在內的微生物的海洋中。只有一小部份微生物會對我們造成傷害,許多微生物對於我們每個人,甚至地球上的所有已知生命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微生物數量巨大,具有遺傳多樣性,適應力強,並且能夠快速變化。細菌占地球生命的很大一部份。我們體內的常駐細菌有助於塑造免疫系統、消化食物、抵禦外界入侵的細菌,具備我們才剛剛開始了解的各種功能。

細菌也可能致人於死地,而幾十年的抗生素套用已挽救了數百萬人的性命。目前,抗生素治療是許多常見的或不那麽常見的感染的最佳治療方法。抗生素類藥物有較強的藥效,可快速逆轉多種感染,神奇地將患者從死亡邊緣拉回來。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麽抗生素類藥物甫一問世就被視為「靈丹妙藥」。

抗生素會產生即時和長期的後果。一些細菌透過基因突變和水平基因轉移,以及各種各樣分子層面的方式迅速變化,從而逃避抗生素的作用,並將耐藥性傳遞給同種的其他細菌,甚至是其他種屬的細菌。細菌暴露於抗生素(以及其他抗菌劑、消毒劑、農藥等)會促進細菌自身產生耐藥性。抗生素的廣泛套用塑造了一個新的微生物世界,這裏所產生的耐藥菌遠多於抗生素套用之前就存在的耐藥菌。

因為抗生素類藥物價格相對便宜、容易獲取、公眾認知度高,且總體安全,所以它們經常被隨意地、不加區別地、未經考慮地使用。抗生素被用於治療人類疾病,也大量套用於食用動物、役用動物、伴侶動物以及植物。抗生素類藥物的廣泛套用最終會降低它們對每個個體的療效。這樣,一個主要矛盾就擺在了我們面前:我們該如何使用這些藥物,才能在挽救生命的同時,又盡可能長久地維持這些藥物的套用價值?太多時候,我們在浪費寶貴的資源。

許多全球性組織、國家政府和社會機構已經意識到抗生素耐藥性的嚴重性,並試圖找到辦法扭轉這種耐藥威脅日益加劇的局面,但談何容易。由於各種抗生素耐藥菌和抗性基因可以在世界範圍內肆意傳播,要扭轉局面,必須展開全球協作。耐藥菌和抗性基因可以透過人類、動物、食物、供水系統等傳播,在某些地區,耐藥菌和抗性基因已對我們的土壤和水等資源造成了汙染。

應對抗生素耐藥性問題的幹預措施,必須由各界共同執行。「全健康」(One Health)的理念除了涵蓋人類自身的健康之外,還涵蓋動植物健康和環境健康。當前的迫切需求包括:為缺乏清潔用水和衛生設施的人口提供相關基礎設施和服務,提供有效的疫苗,研究新型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法,研發新型疫苗和新型抗生素。實施「抗生素管理計畫」有助於改善抗生素的使用情況,並可能使現有抗生素類藥物得到更長久的套用。但僅靠管理是不夠的,對那些可以避免的感染,我們還需降低其發病率,以減少對抗生素類藥物的用藥需求。就上述需求而言,提供清潔用水和衛生設施、提高免疫接種率、采取措施減少衛生保健相關感染的發生是三大重點。

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釋出了一份報告,列出了65個國家的抗生素消耗量(以每千人每日的限定日劑量限定日劑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指藥品用於治療其主要臨床適應證時的成人平均日用量。——譯者註描述)。其中,各個國家的抗生素消耗量差異較大,蒲隆地最低(4.44劑),蒙古國最高(64.41劑)。即便是在高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之間,抗生素消耗量也相差顯著。同一國家的不同城市和不同地區之間,抗生素消耗量差距也非常大。各國和地區在抗生素消耗量上的顯著差異表明,許多國家和地區可以透過大幅削減抗生素消耗量來應對抗生素耐藥性問題。

從全球視角來看,抗生素套用所呈現出的特點是:某些人群和某些地區過度消耗抗生素,而某些(低收入)人群無法獲得抗生素。耐藥菌和抗性基因在缺乏清潔用水和衛生設施的地區會傳播得更為迅速和廣泛。一般而言,低收入國家的感染負擔比高收入國家更大,對抗生素的需求也更大。

我為什麽要寫這本書?

許多人有使用抗生素治療感染的經歷,他們可能會狹隘地認為,抗生素不過就是一種吃了能治病的藥物罷了。本書旨在宏觀地介紹抗生素套用的範圍和規模,以及在全球範圍內對個人、群體、環境等各類生物系統已產生和正在產生的影響。抗生素的廣泛套用會削弱其在長遠套用中的有效性。對抗生素的作用機制、存在的局限性,及其所產生的廣泛影響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可能有助於我們更加謹慎、合理地套用抗生素。最近的一項調查表明,美國約有1/3的人仍認為抗生素可用於治療病毒感染。這些人通常援引自己的親身經歷,即當他們感染病毒時,使用抗生素使得病情有所好轉。但此類結論的問題在於,即使沒有使用抗生素,他們的病情也會好轉,且康復時間與使用抗生素治療沒有明顯的差別。

本書全面介紹了抗生素的各個方面,包括來源、發現歷程、作用機制,以及在人類、食用動物、伴侶動物、植物、水產養殖中的套用。本書詳細闡述了使用抗生素的後果,包括藥物不良反應及對微生物群的影響,並著重介紹了抗生素耐藥菌和抗性基因的產生、傳播。抗生素耐藥菌引起的後果已然顯現。如今,有人因抗生素治療無效的耐藥菌感染、抗生素濫用導致的繼發性感染(例如艱難梭菌結腸炎)而死亡。從簡單的洗手,到復雜、成本高昂的幹預措施,人們透過各種辦法來減輕感染帶來的負擔,並減少對抗生素的需求。我們在關註這些問題的同時,還應積極支持研發更好的診斷方法、新型疫苗、新型抗生素及其他非抗生素治療方法。

新型抗生素研發成功並獲批(一個漫長、成本高昂、結局難料的過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越來越多的細菌對其產生耐藥性。抗生素將繼續在抗感染治療中發揮積極作用,但是我們不應將所有的研究精力都集中在尋找更多的傳統抗生素上。當前可用的抗生素中,大多數只是用來消滅致病菌的粗放型工具,因為抗生素在破壞致病菌的同時,也會破壞許多人體益生菌。目前,我們還不完全了解微生物群遭到破壞所產生的後果。我們需要更好、更精準的治療工具,理想情況下,它們應該直擊目標細菌而不會破壞其他細菌。

隨著對微生物組的了解越來越多,以及對服務於我們整個生命歷程的微生物群所發揮的各種作用的理解更深入,我們對寄生於人類體表、體內的細菌的認知有了很大提升。我們逐漸意識到,人體微生物群是一個需要維護和滋養的寶藏。意識到這一點,是因為我們發現,許多高收入國家居民的體內微生物群貧乏。人們正在努力建立微生物庫,以挽救那些即將從人體中消失的微生物。新的策略應是找到與有益微生物共存的方法,並對它們加以利用,而非「搜尋並銷毀」的粗暴策略。微生物對我們的幹預有超強的適應能力,我們必須依靠自己的智慧生存。

在本書中,我試圖透過回首過去、展望未來的視角,向讀者傳達我對抗生素的理解和看法,包括抗生素為何是一種寶貴但被濫用、脆弱且並不完美的資源,我們應尊重人類與微生物之間微妙且復雜的關系,並針對抗生素這一引人入勝的主題所喚起的種種挑戰提供實用的資訊和清晰的視野。

瑪麗·伊莉莎白·威爾森

圖書為 32開本,硬殼精裝,內頁采用80克嶽陽塗布純質紙,全彩印刷,圖文並茂,排版精美,能夠提供良好的閱讀體驗。

文字:瑪麗·伊莉莎白·威爾森

版式:山海相隔

以上內容包含廣告